周廣旭 章松發, 宋森森 李珍國
(1.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濟南 250014;2.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永磁無刷直流電機(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s,BLDCM)結構簡單、功率密度高、調速性能良好,在工業領域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1-3]。
無刷直流電機調速系統快速性、穩定性和魯棒性的好壞直接決定電機性能優劣的重要指標。BLDCM 是一個高階、強耦合的系統,有的應用場合對控制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采用傳統PI控制方法,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本文以數字信號處理器(DSP2812)為核心建立控制平臺,主要研究的是基于Fuzzy-PI控制的BLDCM控制系統。
本課題電機采用兩相導通星形三相六狀態,3個霍爾元件在空間相隔120°對稱位置。現在建其數學模型,為了滿足一般工程的應用,同時又能夠抓住無刷直流電機的主要矛盾,則在以上結構基礎上,作如下假設以簡化分析過程[4-6]:
(l)忽略電機鐵心飽和,不計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
(2)不計電樞反應,氣隙磁場分布近似認為是平頂寬度為120°電角度的梯形波。
(3)忽略齒槽效應,電樞導體連續均勻分布于電樞表面。
(4)驅動系統逆變電路的功率管和續流二極管均具有理想的開關特性。
電機電壓平衡方程式

對于三相無刷直流電機,根據上式,可以得到無刷直流電機相電壓方程的矩陣形式,如式(2)所示。
電壓方程為式(1)

式中,uA, uB, uC為三相定子電壓(V);eA,eB,eC為三相定子的反電動勢(V);iA, iB, iC為三相定子相電流(A);R為三相定子繞組的相電阻(Ω);L為三相定子自感(H);M為三相定子繞組之間的互感(H);P為微分算子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電磁轉矩方程與普通直流電動機相似,其電磁轉矩大小與磁通和電流幅值成正比,即

式中, Te為電磁轉矩;Ω為電機機械角速度。運動方程

式中,B為黏滯摩擦系數;J為轉子轉動慣量; TL為負載轉矩。
由式(2)的電壓方程,可得電機的狀態方程為

目前,無刷直流電機的研究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還有很多需要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問題[7]。
轉矩脈動、最佳換相、無位置傳感器轉子位置檢測、控制算法、抗干擾等。
無刷直流電機是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的系統,使用常規的PI算法難免出現較大的超調、較長的響應時間,而模糊PI控制器的結構是一類被廣泛應用的 PI控制器,該控制器改進傳統 PI控制器的固定參數 Kp、 Ki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可以根據跟蹤誤差信號等動態改變控制器參數的方法,達到改善控制效果,擴大應用范圍的目的。
PI參數模糊自整定是找出 PI兩個參數與 E和Ec之間的模糊關系,在運行中通過不斷檢測E和Ec,根據模糊控制原理對兩個參數進行在線修改,以滿足不同要求,而使被控對象有良好的動、靜態性能。根據參數 Kp、 Ki的作用,在不同的E和Ec下,對PI控制器參數 Kp、 Ki的整定要求如下。
(l)當偏差較大時,為了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應取較大的 Kp;防止出現較大的超調,對積分作用加以限制,通常取 Ki=0。
(2)當偏差處于中等大小時,為使系統響應具有較小的超調, Kp應稍變小, Ki取值要適當。
(3)當偏差較小即接近設定值時,應增加 Kp和減小 Ki的取值,為了避免出現振蕩,應增強系統的抗干擾性能[8]。
下列為模糊控制隸屬曲線和模糊規則表,如圖1和表1所示。

圖1 模糊控制的隸屬曲線

表1 模糊控制規則表
模糊控制和PI相結合的Fuzzy-PI控制:模糊控制一直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它不依賴于被研究對象精確的數學模型,對系統動態響應有較好的魯棒性,但難以消除調節終了時系統的穩態誤差,而模糊控制和PI相結合的控制方法能很好地解決這一不足。圖2所示為系統控制框圖。
由于無刷直流電機是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的系統,使用常規的PI算法難免出現較大的超調、較長的響應時間。而Fuzzy-PI控制器的結構是一類被廣泛應用的PI控制器,該控制器不同于傳統的PI控制器的結構參數 Kp、 Ki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可以根據跟蹤誤差信號等動態改變控制器參數的方法,達到改善控制效果,擴大應用范圍的目的。

圖2 控制框圖
以下是無刷直流電機仿真,分別做了電機本體、電流環,傳統轉速環、Fuzzy-PI轉速環等四部分仿真。以下是仿真電機參數如下:
規格型號:92BL430。
額定電壓 Ud:310VDC。
額定功率 P2:400W。
額定轉速 nN:3000r/min。
額定電流i:1.5A。
最大電流:3.2A。
重量:3.3kg。
關于無刷直流電機的本體仿真,速度給定3000r/min,不考慮負載轉矩;電壓不變,即不做斬波PWM;沒有電流環與轉速環,即開環。得出的圖形有:相電壓、相電流,轉矩、角位移、反電勢等。
仿真分析如下:
由電流波形可以看出,與理想波形幾乎一樣,額定電流為1.5A,唯有在每相電流導通的120°電角度內,在導通60°電角度后,產生脈動,是由于電機換相時,二極管續流導致而成。相電壓的波形與反電勢波形相似,只是在換相時,相電壓波形上表現出有續流過程,導致中性點電壓不同,使相電壓產生尖峰值。
額定轉矩為1.27N· m,但是在換相時,轉矩突變為小于 0.5的值,換相完成,又上升為額定值。角位移的波形是以2π為周期進行變化。反電勢波形完全符合無刷直流電機的理想梯形波,幅值為133.33V,為計算值,如圖3所示。
本次仿真中,計算端電壓的周期是50μs,采用計數的方式來實現,保證開關頻率不會高于20kHz。關于相選擇:在程序中采用的方式是,在每個扇區中,當某相電流在上一個扇區存在時,被選擇與指令電流I進行比較,例如:第一扇區是AB相導通,選擇ib,因為在第六扇區CB導通時,ib存在,此時電流差為I-ib。依此類推其他扇區。當ωc選取5000rad/s時, Kp= 6 .61,Ki= 79351。仿真結果見圖 3-圖 4。

圖3 相電壓、相電流、轉矩、角位移和反電勢的波形

圖4 三相電流、PI輸出電壓、轉矩、反電勢的波形
仿真分析如下:
由于加了電流環,端電壓每 50μs運算更新一次,所以轉矩的波形與本體時的波形相比,也有很大差別。在指令電流發生突變時,從1.5A變為1.0A,再變為1.5A,在電流環的調節下,電流隨即變化,使轉矩得到明顯的調節,達到設計電流環的目的。隨著指令電流的變化,使電流差產生變化,引起PI輸出的變化,最終使電機的端電壓發生變化。在每次換相時,實際電流會有大的波動,導致電流誤差變大,所以u在每次換相時,都有明顯的脈動。從電流波形可知,加了電流環后,電流的波形沒有本體仿真的波形平滑,因為在換相后,電流須上升到指令值,通過PI調節作用,所以存在超調。電流的波動,引起轉矩也存在超調現象。從波形上可以看到,實際電流的變化的效果也很明顯,由此可體現PI控制器的調節作用,如圖4所示。
關于無刷直流電機的轉速環仿真,在電流環的基礎上加上PI轉速控制器,即轉速控制系統,仿真結果見圖5。

圖5 轉速、三相電流、PI輸出端電壓、轉矩、反電勢波形
仿真分析如下:
從圖5可以看出,電機從起動開始,反電勢e由0升到133.33V,電流i以3.2A作為限幅值。當電機啟動完成,反電勢為 133.33V,電流的幅值保持為額定值1.5A內。在0.18s時,將指令轉速n從3000r/min突變為 2000r/min,反電勢開始下降,電流變得很小,并有波動,圖中看的不是很明顯。當實際轉速n1降到2000r/min時,反電勢不再減小,電流恢復到幅值為1.5A的范圍內波動。同理,指令轉速n從2000r/min突變為1000r/min時,反電勢與電流的變化同上。
電機起動過程,指令轉速n為3000r/min,在轉速環PI調節器的作用下,角速度的差值,引起指令電流的變化,從而使電流差值變化。在電流環PI調節器的作用下,端電壓的積分量在變化,使端電壓從0開始上升,起動電流大,使起動轉矩也大,使實際轉速從0開始上升。當實際轉速達到指令轉速時,電機啟動完成,端電壓持平,電磁轉矩變為幅值為1.27N·m的范圍內波動。在指令轉速突變為 1500r/min時,電流變化,端電壓積分量變化,端電壓也隨之變化,轉矩下降,實際轉速下降為1500r/min,如圖5所示。
采用Fuzzy-PI控制的轉速環,反電勢、三相電流波形,轉速、轉矩、端電壓波形,仿真結果與傳統控制的仿真結果類似。主要需要說明的是轉速波形的區別,具體波形與分析,在下一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為了使對比更加明顯,將波形進行放大處理。
如圖6所示,給出傳統PI的轉速波形,此處將轉速調到1000r/min,可以在0.055s時,看到有明顯的超調存在,為一個超出額定值15的峰值。
如圖7所示,為Fuzzy-PI控制轉速環的轉速波形,與傳統轉速環的轉速波形相比,穩態性能變好,沒有超調,具有較好的魯棒性。這是單純的PI控制難以實現的。從響應時間上比較,比傳統的快了0.001s。

圖6 傳統PI轉速波形

圖7 Fuzzy-PI轉速波形
如圖8所示,列出的是B相電流、C相電流,還有AB間線電壓仿真波形。

圖8 B相電流、C相電流、AB間線電壓仿真波形
如圖9所示,列出的是B相電流、C相電流,還有AB間線電壓實驗波形。
對比仿真與實驗波形,理論與實際是相符的。

圖9 B相電流、C相電流、AB間線電壓實驗波形如圖10所示,為三路霍爾位置信號波形。霍爾位置信號交替輸出有一個寬為180°電角、相伴互差120°電角的矩形波信號。

圖10 三路霍爾位置信號波形
如圖11所示,為A、B相上下橋臂的PWM波形,方式是H_PWM-L_ON,低電平有效。

圖11 A、B相上下橋臂PWM波形
無刷直流電機具有輸出轉矩大、調速性能好、運行可靠等一系列優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BLDCM又是一個非線性系統,致使傳統的PI控制難以滿足高的控制要求,促使Fuzzy-PI控制得到應用。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所做工作是具有意義的。
[1]夏長亮,李正軍,楊榮,等.基于自抗擾控制器的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2):82-86.
[2]夏長亮,郭培健,史婷娜,等.基于模糊遺傳算法的無刷直流電機的自適應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11): 129-133.
[3]夏長亮,劉均華,俞衛,等.基于擴張狀態觀測器的永磁無刷直流電機滑模變結構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26(20):139-143.
[4]Krause P C. Analysis of Electric Machinery. Kinsport Town: Kinsport Press Inc.,1986.
[5]Pillay P, Krishnan R.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ermanent-magnet motor drives, part II:The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1989, 25(2):274-279.
[6]Pillay P, Krishnan R.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ermanent-magnet motor drives, part I: The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1989,25(2):265-273.
[7]羅隆福,楊艷,方日杰.無刷直流電動機中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問題[J].微電機,2002(1).15-16.
[8]盧旭.電動汽車驅動控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長安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