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在微博上發出一條打拐倡議:“以后凡是看到傷殘兒童在街頭行乞,我們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況在這里公布。可否?”三天之后,他再次號召,“全國網民都拿出手機、照相機和攝像機,凡是見到街頭行乞兒童,就拍下來上網公布。同時,我還希望公安部門加大打拐救助力度,民政部門對那些有困難的傷殘兒童進行救濟。”這兩條微博得到公民、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的一致響應。微博,這個面世僅僅兩年多的網絡傳播技術,以空前的速度,催生了一場各界廣泛參與的打擊誘拐兒童犯罪的社會行動。
在這場“微”力量行動中,每一個轉發打拐微博的網友,大概都沒有想到,他們的參與,最終掀起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公民行動風暴,很多人大概都是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真的可以做點什么。公民意識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起來的,一個公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就是這樣一步步穩健而又堅定地走向成熟的!
十個月女嬰遭遇綁架,微博報案全城揪心
2011年1月11日晚18:41分,深圳公安局接到一個報案電話:“我的孩子被綁架了!警察同志,快幫幫忙……”接報后,民警立刻趕到報案人家里。
報案人是深圳市民李蕓,她的女兒果果剛滿十個月,一個月前,果果的奶奶因為老伴生病,匆匆趕回了老家,李蕓不得不請假回家照看孩子。李蕓和丈夫蔡易杰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蔡易杰是技術部副主任,李蕓是該公司出納。公司規定,請假超過一個月就會被開除。元旦這天,李蕓夫婦不得不到家政公司請了個名叫李萍的保姆照顧孩子。
1月11日,李蕓夫婦像往常一樣去上班,下班后,夫婦倆沒有看到孩子和保姆,李蕓以為保姆帶孩子出去玩了,便沒在意。直到18:25分,蔡易杰的手機響了,是一個本地的陌生來電。“李萍和你的寶貝女兒在我手上,馬上準備五十萬贖人,否則撕票!”電話另一端傳來一個男人惡狠狠的聲音。蔡易杰連忙告訴妻子不好了,孩子和保姆一起被人綁票了!一瞬間,李蕓覺得天旋地轉,跌倒在地上一直哭。
李蕓夫婦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兩口子的月收入一共才一萬元出頭,他們在深圳好不容易才貸款買了個小房子,不要說五十萬,就連五萬都拿不出來啊!李蕓要求丈夫打電話回湖北老家籌款,蔡易杰定了定神,認為就算回老家借錢,短時間內也無法籌集到這么多錢。焦急中,夫婦倆決定報警。
警方了解了保姆和孩子的情況后,一方面安慰傷心欲絕的李蕓夫婦,另一方面立刻對附近居民展開摸排。由于情況緊急,警方當即在深圳公安微博上發布了征集線索的博文。李蕓得知后,擦干眼淚,打開自己平日里裝滿孩子照片的微博,同時在上面發布:“我的孩子被綁到哪里了?我拿不出五十萬的贖金,我的孩子,才十個月大的孩子啊!”
李蕓的博文發出17秒鐘后,一個名叫英子的網友轉發了這條博文,并且回復李蕓:“孩子有什么特征?保姆大概長什么樣子?保姆每天去哪些地方?你們平常有沒有仇家?”這個叫英子的網友也非常著急,很快,一個又一個網友加入進來,大家都關切著,祈禱著……
一些細心的網友還從李蕓的微博上翻出了被綁架的果果的近照,制成“尋人啟事”,在各大論壇上轉發。
警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查走訪,調取了李蕓住處各個路口的監控錄像,得到一個重要的線索:下午15:12分,保姆帶著孩子神色慌張地小跑到小區外的大路口,緊接著被一名男子帶上了一輛長途大巴。
警方很快確定,保姆并非電話中所說的被綁架,真實情況應該是保姆伙同綁匪一起綁架了果果!
緊接著,民警到家政中介調出了保姆的資料:李萍,43歲,湖北宜都人。
李蕓得知保姆由被綁變成綁匪幫兇時,自責不已,怪自己引狼入室。她憤怒地發表微博:“保姆沒有被綁架,她可能和別人一起串通,把我的孩子綁架了!”
李蕓發表這條微博的時間是20:55分,博文一發出,許多網友紛紛在網上咒罵保姆李萍,更加為孩子憤憤不平。看到網友成百上千的留言,李蕓哭了,她的眼淚中參雜了許多感動……
1月11日晚22:05分,那個陌生電話再次響起:“錢準備好了嗎?”“快好了,這么晚,銀行關門了,你一下要那么多現金,我需要點時間準備……”蔡易杰按照民警的指示,拖延住對方。經過交涉,對方讓他快點準備,然后匆匆掛掉了電話。
蔡易杰在與綁匪通話過程中,民警們通過技術手段定位到綁匪的位置:東莞。李蕓在微博上發布了最新進展,博文剛發出,不知是哪個網友通知了電臺,很快,深圳許多出租車司機都收聽到了這一消息,他們很快提供了開往東莞方向長途汽車必經的路口名稱和收費站名稱。
23:46分,某收費站一家商品超市的店員在李蕓的微博上回復:下午17點,一個身穿棗紅色外套的婦女,抱著一個女嬰到超市問有沒有奶粉賣,她回答沒有。她估計這個孩子就是果果。這個信息讓李蕓和網友們稍微松了一口氣。
截至1月12日0:17分,李蕓的微博里關于孩子的信息被轉發了2872次。出生十個月的果果,牽動著網友們的心,這個夜,是一個不眠夜!數千名網友紛紛在微博上留言、頂帖。
十四小時網絡總動員,微博的孩子回來了
1月12日1:05分,蔡易杰第三次接到了綁匪的電話:“贖金準備好了嗎?”按照指示,蔡易杰表示已經準備好贖金,請對方告知具體交易地點。綁匪立即將交易地點約在深圳地鐵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蔡易杰又接到了綁匪的電話,由地鐵站改在某潮州特色宵夜一條街。到了那里,蔡易杰仍然沒有見到綁匪,他變得越來越急。
通過蔡易杰與綁匪的幾次通話,警方已經確定綁匪的位置就在東莞市區。1:40分,深圳公安局八名警員連夜趕往東莞,同時與東莞警方取得了聯系。
1月12日2:28分,一名年輕的長途司機在李蕓的微博上發布了八名從深圳開往東莞方向的司機電話,李蕓激動地把這些號碼迅速提供給了警方。
警方與那八名司機逐一取得聯系,并從其中一名司機處獲得重要線索。那名司機看過照片后,說他在下午15點左右載過這個保姆和孩子,當時孩子在車上一直哭,旁邊一名男子非常心煩,罵了幾句,才引來了他的注意。他向警方提供了綁匪下車的地址,并描述了那名男子的外貌特征,女子在車上稱呼這名男子“小王”。
這一消息讓民警們振奮不已,地點有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也有了———一名年約26歲偏瘦的王姓男子。根據司機提供的信息,警方開始在犯罪嫌疑人下車地點散開,逐一排查大小旅館。
得知案情有了進展,李蕓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凌晨三點多鐘,微博上的回復一條接一條,大家都在議論著,相互出主意,相互安慰,一起期待著果果的平安歸來!
1月12日早晨7:11分,民警從東莞打來電話:經過摸排,他們在一家旅館找到了保姆李萍和孩子,并且守株待兔抓到了外出買早餐歸來的嫌疑人王瑋。
7:12分,李蕓顫抖著雙手在電腦上敲出了一行字:“孩子回來了,果果平安回來了!謝謝大家的關心,謝謝,謝謝!”李蕓一連用了六個謝字,依然覺得難以表達那一刻內心的激動和感激。李蕓的微博上頓時沸騰了,大家一起歡呼著!
坐在電腦前的李蕓忍不住放聲大哭:“孩子這次劫后重生,是你們給了她第二次生命,果果是你們的孩子,是微博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回來了!”
1月12日8點多鐘,蔡易杰帶著孩子與民警們一起回到了深圳。
李蕓和蔡易杰很快了解了這起綁架案的幕后。原來,一年前,42歲的李萍從湖北宜都到東莞打工,在東莞某服裝廠廠長家里做保姆,一個月兩千元。廠長待李萍很好,經常讓她到廠里拿一些制作有問題的高檔服裝回來穿。李萍手巧,將拿回來的服裝修整以后,穿在身上絲毫看不出問題。后來,經常出入服裝廠的李萍,認識了廠里的包裝工王瑋。
29歲的王瑋是湖北谷城縣人,李萍向王瑋隱瞞了自己保姆的身份,謊稱廠長是自己的遠房表妹,自己剛離婚不久,表妹邀自己來散散心,自己靠著老家的私房,每個月都有近萬元的房租收入。
兩人交往半年多后,廠長因為要雇用親戚做保姆,便辭掉了李萍。李萍不想告訴王瑋自己是保姆,于是謊稱深圳一個朋友邀她過去小住一段時間,隨后踏上了去深圳的汽車。
李萍到深圳一個禮拜后,進入了李蕓家工作。哪知,熬不住相思的王瑋于2011年元旦辭去了工作,跑到深圳與李萍相聚。期間,李萍和王瑋談起了“朋友家”的情況,告知李蕓夫婦奮斗的不易,并說他們在深圳買了房子。
王瑋一直希望找個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對象,比自己大13歲的李萍雖然年紀偏大,但家境還算可以,于是,他向李萍提出結婚:“萍姐,你看李蕓夫婦都是外鄉人,在深圳都買了房子,我們也在深圳或東莞買個房子結婚吧!”
然而,李萍根本拿不出錢買房,面對王瑋的一再催促,她只好說錢被李蕓夫婦借走了,一共27萬,說好三年之后還給她。李萍本想以緩兵之計拖住王瑋,不想,王瑋要求她馬上催要回這筆欠款。
得知李蕓夫婦有一個十個月大的女兒時,王瑋決定偷出孩子,讓李蕓夫婦拿錢出來再把孩子贖回去。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李萍后,李萍答應了,她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
得到李萍的同意后,王瑋便決定伺機下手。1月11日下午,李萍偷抱出了孩子……
1月12日晚,李蕓讓丈夫抱著孩子坐在自己身邊,全家人一起通過微博,向網友們介紹了這起綁架案中兩名犯罪嫌疑人自掘墳墓的故事……
7月4日,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就此案正式向法院提請訴訟,等待王瑋和李萍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2011,微博打拐全記錄
借助于建嶸教授的號召力,以及“愛心”所具有的道德感召,網友的最初參與使“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具備了形成公共事件的要素。傳統媒體的報道、娛樂界名人的紛紛表態,構成了一個強大的輿論場。網民在街頭對乞討兒童拍照,并上傳到微博,供警方和尋子者圍觀,而警方則通過微博保持著和網民的信息溝通。這確實突破了以往警方在打拐時單兵作戰、公民是局外人的格局。
正因為如此,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前九個月,全國參與打拐的網民達數百萬人,涉及各個行業、職業和階層,發布圖片數萬張,解救兒童十余人,并且,這一數據仍在持續上升。
2008年3月,一個陌生男人在湖北人彭高峰家門口———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合水口社區一家公話超市旁,抱走了他的兒子彭文樂。尋找兩年多無果后,媒體人鄧飛在2010年9月27日幫助彭高峰發出尋子微博,并被轉發6000多次。2011年春節,江蘇邳州一名回鄉探親的大學生,發現村里一個小男孩像極了鄧飛微博上的失蹤男孩,他迅速通過尋親網站傳遞消息。最后,在警方的配合下,彭高峰終于找到了魂牽夢縈的兒子,他苦盼已久的奇跡終于在全國網友的接力尋人中出現。
于建嶸教授在新浪網開設專題微博“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后,姚晨、陳坤、趙薇、舒淇、韓紅等娛樂圈明星紛紛加入,通過轉發微博的形式,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同時也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姚晨表示:“讓微博之力匯聚起來!帶孩子們回家!請大家多多關注,讓我們盡可能地救救這些可憐無辜的孩子吧。”而李冰冰在轉發這些微博的時候,顯得非常憤慨:“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社會里,過著平安的生活,卻還有這樣沒人性的事情發生著?”
2011年2月7日,微博上出現一則珠海街頭被拐兒童乞討的照片,很快,陜西榆林的一位網友表示,圖片上的孩子很像自己兩年前失蹤的孩子。當晚,參與“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的廣州網友高軍前往珠海,并向當地警方報警。珠海市公安局接到求助后,通宵加班進行排查,安排近500名民警展開搜索行動。盡管最終尋獲的兒童經DNA檢驗后并非榆林網民的孩子,但網友普遍認為珠海警方此次反應迅速,行動高效。
2011年5月29日,網友鄧飛發布微博稱,2009年,公安部在第五次國家打拐行動中,發出了三批次A級通緝令,捉拿30名涉嫌重大拐賣兒童的嫌疑人,只有一名叫吳正蓮的女人尚未抓到。有提供線索幫助找到她者,除警方獎金外,號召網友們再集資獎勵5萬元。微博發出后,僅兩天時間,該微博被轉發近10萬次,評論近萬條,征集到的民間懸賞金已達13萬元。
2011年9月,中國首部微博電影《愛她愛他》正式啟動。該片以微博打拐為主要題材,影片中彭彭的原型就是2011年年初網友們廣泛關注的,彭高峰通過微博找到的失散三年的兒子。
在網友們行動的同時,警方也在狠抓打拐工作。2011年4月,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在公安部深化打拐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透露,這兩年來,全國共破獲各類拐賣案件34212起,打擊處理拐賣犯罪人員36097名,解救被拐賣婦女23085名、被拐賣兒童13284名,通過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比對,為1040名解救兒童找到親生父母。經過兩年打擊,目前拐賣犯罪氣焰已被震懾,全國惡性大案明顯減少,高發多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由于現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以及非法暴利驅動,警方打拐形勢依然嚴峻。
張部長表示,對于打拐案件,公安部將實行縣市公安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組長對案件偵辦、查找解救被拐賣人員、安撫被害人家庭工作全程負責到底的“一長三包制”。從4月到10月,全國警方將用6個月時間展開對來歷不明兒童集中摸排行動,對疑似被拐賣兒童,要采集生物檢材,經刑事技術部門檢驗后,錄入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比對。同時,公安部要求各地在6月1日前建立實施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張部長最后表示,被拐賣兒童案一天不破,公安機關就決不放棄偵查,決不放棄查找,只要孩子還在,公安機關會一直查下去,找下去!
在打拐的過程中,警方高度重視網絡的作用。早在2010年12月12日,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就實名開博,希望借助網絡傳播的力量打拐。2011年10月25日,公安部打拐專項行動1號案———貴州“4#8226;09”系列打拐專案正式告破,15名從貴州遵義被拐騙到河南等地的兒童,重回父母的懷抱。這起系列案件最初引起公安部關注,就是緣于失蹤被拐兒童的家長在陳士渠主任微博上的留言。打拐,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公民行動!
專家點評(高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中國社會一直被視為熟人社會,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缺乏信任和互助。然而,微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在微博時代,對他人的關注是微博的核心。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對陌生人給予善意和支持。微博打拐之所以能夠在十四個小時內取得成功,與這種對陌生人的關注和善意是緊密相連的。
每個人都有利他的社會基因。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由于缺乏陌生人信任,我們往往很難將這種利他的社會基因轉變為現實的行動,但在微博上,匿名性引發的安全感使得我們的這種利他動機得到強化,從而對微博中的陌生人產生善意和支持利他的行為。而微博的網絡技術使得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以最低的成本將這種利他行為付諸實踐,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留言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并且不斷在不同微博中給予轉發和關注,就可以實現這種利他行為,成本很低并且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危害,這樣一來,在微博上,我們的利他動機就得到了強化。
同時,微博中的網友作為陌生人,具有很強的異質性,這種異質性體現在職業和信息上。微博可以匯集事先難以預料的各種信息,并且這種信息還會處于不斷增加中,這就使得微博打拐能夠在很短時間內通過互聯網獲得大量的在現實社會中依賴人際網絡難以獲得的信息,從而根據這些信息準確做出判斷。應該說,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長期以來普通民眾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使得普通民眾的行動更理性,也更有力量。
這種利他動機的強化和信息不對稱狀況的改變,使得我們的公民意識開始形成。我們開始不僅僅為我們和我們認識的人,也為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默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微博,這種每個人的成本很低的微小的力量被匯聚起來,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來促進公共事件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體驗到了參與的樂趣和自豪感。公民參與不僅僅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內心的全新體驗。
微博的技術特點使得中國人逐漸開始告別在傳統社會中形成的對陌生人冷漠的態度,開始對他人給予善意表達和關注支持,公民首先建立在這種對他人命運的關注上,才能形成公民意識。并且,微博的技術特點使得參與的成本很低,效果很好,這就使得人們樂于參與,產生公民參與的體驗和自豪感,進而形成公民責任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微博使得中國社會開始向公民社會邁進,我們每個人不再僅僅對熟人表達正向的情感,也開始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表達正向的情感,這是公民社會的基石,而微博,恰恰是這一基石形成的粘合劑。從2011年年初持續到現在的微博打拐行動,就非常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