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新

1
你聽說過千年唐槐,看見過千年銀杏,但你不見得知道千年唐棗。
漳衛新河南岸的慶云縣,有棵老棗樹,樹干粗壯,黑鱗斑駁如一幅鏤龍雕鳳的畫卷,任1400年風吹雨打,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百姓視它為神樹。
走進這片土地,就是走進一幅時空交錯的巨畫里。羅成曾于樹下拴馬歇腳;唐太宗賜其名為唐棗;靖難之役時,它曾庇護過逃難百姓;日本鬼子欲毀此樹,老百姓以死相護,終使日軍未敢妄為。羅成,唐太宗,燕王朱棣,還有日本鬼子,這些本不搭界的人和事竟因了一棵老棗樹而讓當地百姓刻骨銘心。
2
唐棗的周邊,老棗樹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多子多孫代代興旺的家族。冀魯交界處的廣袤平原上,一望無際的棗樹是這片土地的守護神。棗樹看上去黑黢黢,粗粗拉拉,渾身疙疙瘩瘩地長滿樹結,有的甚至千瘡百孔。長到一米半許就開始分杈,或一兩股,或三四枝。白居易在《杏園中棗樹》寫道:“人言百果中,惟棗凡且鄙。皮皺似龜手,葉小如鼠耳。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然而,粗俗的外表卻蘊含了高古、獨立、頑強的品性,蓬勃的生命和黝黑粗糙的樹干吮吸了貧瘠土地的全部憂郁,傳遞出一種超然的精神。
3
金絲小棗這種樹,易栽培,耐活,耐鹽堿,耐瘠薄,抗干旱。鮮棗甘甜清脆,爽口鮮美。曬干后,用手掰開,有縷縷細絲扯出,拉長一二寸而不斷,在陽光下,若一縷縷金絲,故稱金絲小棗。
小時候去地里打草,白花花的鹽堿地上寸草不生,卻見一排排一行行的棗樹,直立挺拔,生機勃勃,就心生感動。到現在為止,對于棗樹,我一直心存感激。
4
棗樹的外部特性,有著一種堅韌雄奇的男性特征,其實它是實實在在的母親樹——孕育,開花,結果,一年一年,生生不息。奶奶常說,棗樹是莊稼人的活命樹。棗樹結的是果,百姓卻把它當做糧。早年,遇到災荒年,四川河南等地的百姓都外出逃荒要飯,餓殍遍地,可這一方有棗樹,每每是百姓靠棗糠度過饑荒,竟沒有餓死過人,還救了那么多外地人。棗樹,偉大的母親樹。
5
芒種三天枷棗樹,說的是棗農拿刀繞樹一遭割上深深寬寬的一道口子,斑駁的樹干又平添一道新疤痕。這疤痕記載了棗樹的年輪,更鐫刻著它的犧牲——在花期抑制養分倒流,保證坐果率。這些勇于奉獻的母親,甘愿忍受割腹之痛,甚至冒了生命被戕害的危險。
其實,人物一理,唯有轟轟烈烈的死,才有壯麗輝煌的生!
6
棗樹沒有偉岸的外表,卻有比骨頭更硬的心勁。它身上那些倔強的疙瘩,彰顯了一種剛烈超然的傲骨精神。白居易的《杏園中棗樹》寫完棗樹的平凡以后,接著贊揚它的品質:“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古代的大轱轆木車(或戰車,或農用車),經年行進在高低不平的曠野,輪和軸就像耳鬢廝磨的一對老夫妻,磨啊磨啊。最最耐磨的車輪和車軸,材質便是這棗木,只能是這棗木。
棗樹的倔強還在于,一旦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南下或者是北上,一般不再結果。即使結果,也不會有這里的那般甘甜。這種不離不棄的特性像極了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這塊土地上的百姓。
7
我越來越喜歡棗樹了,覺得今生今世再也離不開它。
時下正是萬木蔥綠百花吐艷的四月,瞅著那些柔韌的亮晶晶的枝條,就像瞅著20年前的女兒;撫摸著棗樹那粗糙的干和黑色的枝,就像挽起老父親的胳膊。你擁抱一棵棗樹,就擁抱了腳下這塊神奇的土地,同時了解了這塊土地的歷史。雖然此時棗樹對微風細雨的撫慰無動于衷,可到了該添新吐綠的時節,它們絕不會缺席!
秋天的棗樹碩果累累,固然可愛,但我更喜歡冬天的棗樹。沒有了果的點綴,葉的襯托,棗樹一下子變得孤獨凄涼,像寒風中無語的老人。敢于傲立寒冬,忍受孤寂,才得以聚天地之靈氣,吸冬夏之精神。看吧,一望無際的棗樹林,棵棵挺立,枝椏伸張,鐵骨錚錚,入眼是詩,開卷是畫,站立成冀魯平原獨有的風景。又像操練的士兵,舞槍弄棒,威武雄壯,是美而崇高的英雄。
8
在冬天的寒冷與生硬里,你仔細看那棗樹的纖枝,全然不顧風抽沙襲,紅紅的,柔柔的, 溫潤得很。你會看到纖枝上那些密密排列的指蓋大小的凸起物,像有隨時破殼而出的嫩芽一樣,生機無限。一場瑞雪飄灑而至,大地和棗樹瞬間成了盛裝的新娘。一個豐收年被預告如期將至。此時的棗樹,更像是一株株含苞待放的臘梅,一樹樹,一枝枝,而那些不起眼的突起物正像一朵朵臘梅的花骨朵。
我常常獨自陶醉于這黑白分明的靜寂與遼闊的壯美。
9
有俗諺說,牡丹雖好空入月,棗花雖小能結實。明代朱文康更是化諺入詩,寫道:棗花至小能結實,桑葉雖微可作絲;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竟空枝。現代詩人王漢中也特地為棗花深情吟頌一首:在點點的綠葉里,/隱現你羞怯的向往。/你姍姍來遲,/春天沒有把你遺忘。/積蓄,就是力量,/在初夏吐露了清香。/蜜蜂吻你,/露珠吻你,/吻你的還有我——/秋天,一個/火紅的希望!
10
春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而棗花卻無意爭春,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不肯露出嬌容。待百花盛會降下帷幕,它們才手拉著手,成群結隊在樹葉的遮掩下綻出一張張笑臉。我常常被縷縷幽香所誘惑,嗅著馨香,發現那碎碎的、黃綠的棗花已掛滿枝梢。細細的葉梗,有序的葉片,讓人驚奇的是那黃綠色的傘狀小花就開在葉腋之內,淡美,秀氣,素雅。碎碎的花蕊向中間簇擁,托著一顆水晶的心。
11
棗花剛剛吐蕊,就引得蜂蝶們長途跋涉前來赴約。數十萬畝棗林里蝶飛蜂舞,嗡嗡嚶嚶,沸反盈天。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樹影中扇動翅膀,閃得人眼花繚亂。它們有的在棗花上盤旋逗留,有的在花叢花枝間上下翻飛,攪動起一股醉人的濃香。
養蜂人尋著棗花的芬芳,帶著數十箱蜜蜂前來安營扎寨。小時候,常和玩伴跑到養蜂人那里去看蜜蜂,又怕蜂蟄,只好遠遠地觀望。看頭戴護網罩的養蜂人操著南腔北調忙碌。當時好疑惑,蜜蜂怎樣釀出蜜來呢?
12
除了看蜂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棗樹結的果多不多。天天望著棗樹,想八月紅透的棗子,個大皮薄、核小肉厚,脆生生甜蜜蜜,一下子就滿口生津。望著望著想著想著,一個個攀援采摘的幻影就接二連三地掛上樹梢了。
13
老人們說,別看棗花骨朵小,但每一朵花都要結果,從不開謊花。離開故鄉多年,許多事情轉瞬成為過眼煙云,唯獨那每一朵小花都會結果的棗樹始終在我心中枝繁葉茂,開花飄香結果,秋風吹不盡,總是棗花情。
江西浮梁縣的古衙門栽有兩棵老棗樹,雖飽經風霜,仍青枝綠葉,虬蟠特立,生機盎然。古時浮梁縣雖小,政聲卻很好,出過好幾位清官,留下了好口碑。為什么要在衙門里栽棗樹呢?據說因為縣令這個官太小,有的人寒窗苦讀,為的是當大官。所以當時皇帝就要求官員在衙門的庭院里栽上棗樹。棗子開花,粒粒結實,粒粒香甜,意思是要官員學習棗樹,不要把官位看得太重,要緊的是腳踏實地,干點實事。在官位高低上斤斤計較者的確不少,用棗樹棗花來做鏡子再恰當不過了,這是中國古代官文化里的精彩一筆!
14
后來,我對棗花的特點又有了一個新奇的發現,那就是棗花在花期至少要開三次花。我對自己的這個新發現曾經激動不已。
小時候,一到小棗成熟的季節,那誘人的棗子就成了早晚不離口的美味,早晨下地打草時摘著吃,晚上出村看電影的路上也摘著吃。漸漸地,被那些熟透了的棗子給甜膩了。再走到樹下時,就專挑新枝梢頭結出的添花棗。這些添花棗個頭并不小,只是坐果晚熟得晚。其他棗子都半紅了,它們還長不夠個兒;其他棗子熟透了,變軟了,摘一顆放進嘴里糖漿濃得都化不開,添花棗還自顧自地青著身子,锃锃的一個一個地安插在枝頭,像一顆顆翡翠。摘一顆放入口中,脆脆的,甜甜中略帶酸頭。
品過紅透的頭噴棗,嘗過剛剛半紅的添花棗,我看見還有少許的棗花不趕趟地開在枝頭,就想,開得這么晚還能結棗嗎?
這些晚開花晚坐果的天使們,還是緊趕慢趕,在白露前盡力地把個長足。即便紅不了,也為已漸蕭條的大地挽留一片生機,為孩子們奉獻一份珍果美味。我對這些遲開的棗花佩服有加——既然來到世上,就要有所奉獻。
15
棗花從不為自己的弱小不被人注意而苦惱,即使沒趕上春天開花的熱鬧,也要可著勁地長,可著勁地開,可著勁地結果。第二期第三期棗花的出現,延長了花期也延長了沉甸甸的金秋,為蜜蜂提供更多的釀蜜原料,為小孩子提供不可多得的仙果美味。中秋節一過,樹上的棗子接二連三地打完了。我們這些小孩子走在樹下還是仰著臉,希望能有落下的棗子掛在枝頭。那些老枝上落下的早已熟透的棗子被秋風一吹,軟軟地掉下地來,只有那些添花棗硬硬地挺在枝頭。我們每每仰臉張望,都會有欣喜出現。于是,我們用竹竿,用秫秸桿,用棒子秸噼噼啪啪地亂打一通,又過起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棗秋。
添花棗還是奶奶母親們醉醉棗的最佳選擇。棗花主旱,梨花主澇,在棗子的花期和成熟期,最忌陰雨連綿。花期時的多雨,會導致大量棗花早泄;棗子成熟期多雨,會導致早期成熟的棗子因糖粉飽脹而裂口。而添花棗成熟時北方的雨季已過,大而光亮的添花棗成了家庭婦女用來醉醉棗的首選。春節一到,家家戶戶的桌上都擺上大盤小盤紅彤彤亮晶晶的醉棗,不用嘗,一看就醉了。
16
嘗過那么多的干鮮果品,唯對金絲小棗情有獨鐘。個中秘密,除了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情,只有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17
金絲小棗作為一種干果,是棗中珍品。核小皮薄肌厚,甜脆爽口。曬干后果呈紅褐色,入口綿軟。半干時掰開果肉,可清晰地看到由糖分、果膠和其他成分組成的縷縷金絲,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金絲小棗營養豐富,有很高的滋補藥用作用。《本草綱目》記載:“棗味甘無毒,主心邪氣,安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肋十二經……干棗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胃腸癖氣。”人體需要的24種氨基酸,金絲小棗含有18種,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高出蘋果幾十倍,故又稱天然維生素丸。
18
在我們老家,金絲小棗的吃法有很多種。可鮮食,可干食,可醉成醉棗,可蒸可煮,可做棗粥棗飯,可做各種棗湯,可做棗粘糕棗發糕棗花卷,可做棗泥粽子棗泥包子棗泥月餅,可做棗酒棗醋棗茶……
記憶中,讓我難忘的是從樹上摘食被露水浸過的小棗;最刺激的,是晚上看電影的路上順手牽羊地摘棗;令我蕩氣回腸的,是吃母親用酒醉的醉棗;令我回味無窮的,是干棗中的漿包棗。
19
天剛亮,我便從夢中醒了。背起草筐,和小伙伴們樂顛顛地去打草。一出村就直奔棗樹趟子。把筐子放下,扯起一根樹枝,動作麻利地猛摘一通。說是摘,其實大多時候是擼。擼的好處是快,三下五除二,擼得筐底厚厚一層就立馬走人,免得讓看青的撞上,又是扣筐子又要告家長的。
我們背起筐子一口氣來到堿場地,找塊干爽地坐下來,開始享受勝利果實。拿一顆紅瑪瑙似的小棗放進嘴里,咔嚓一聲,甜就浸滿了全身。一抬頭,濃霧化開,陽光灑進地里,灑在我們身上,白花花銀燦燦,溫暖但不刺眼。吃過一陣后,瞅一眼伙伴的鞋襪和褲腿,濕漉漉臟兮兮的,上面還生出許多草籽,我們的腿腳成了多情的土地。
20
刁莊后晌有電影,《柳堡的故事》。這個消息下半晌就在村里旋風一樣傳開了。我們一伙小人兒吃了飯早早集合。說是吃飯,只不過是習慣地一說,秋收季節那個點大多數家庭是吃不了晚飯的。一出村,我們就貓進棗林,憑手的觸覺捋枝摘棗。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是青是紅,摘滿身上的口袋撒丫子就溜。這時的怕,除了看青的,還有樹上的霸腳兒。
摘著摘著,哎呀一聲,不用問,準是霸腳兒掃著手了,最慘的是讓它掃著臉。
一路上,手捂口袋,一邊急行軍一邊往嘴里填。三里地的路,只一忽兒就到了。電影在我們趕到之前已開演,無奈只好走到布景反面,靠看和聽來完成這一任務。棗,當然是照吃不誤。
打道回府時,小敏出狀況了,開始捂著肚子喊疼,后來蹲下身來擰圈。我們輪流給她捶打后背,再后來就跑到路邊哇哇地吐上了。其實我們哪一個肚子也不好受。后來我想,小敏那天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回家后,保準不敢對她娘說,因為說了一準要挨揍。
21
清明節回老家,母親把一大瓶醉棗塞給我,你愛吃,全帶走,再放就放不住了。
醉棗的工藝并不難。選擇完全成熟新鮮完好的金絲小棗,用白酒噴灑均勻,密封于罐或缸中儲存兩個月即成。春節時拿出,鮮嫩,甜脆,醇香誘人。
說起娘醉的醉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上大學時,過完寒假返校,同學們大都帶一些特產小吃什么的,娘總是給我帶上滿滿一兜子醉棗,說一個班有三四十個人,就你一個棗鄉的,多帶點,讓同學們都嘗嘗。
返校后我把醉棗亮出來,一宿舍都瘋了。濰坊的迎軍說,月新,這就是醉棗嗎?人間竟有這種好吃的棗。聊城的顏華說,我家也有棵棗樹,但結的棗不是這味,醉棗更是沒聽說過。月新,你寫信跟咱媽說,下次放假我要跟你回老家,天天吃咱媽親手醉的醉棗。
22
應該說,漿包棗是干棗中糖分最足口感最好的棗,但因它是次品,就不能與其他棗一樣登堂如桌,漂洋過海。
小時候,去鄰居嬸嬸家串門。嬸嬸坐在炕邊上,與在她家玩的幾個姑姑們吃棗。我站在地下,手扶著炕沿來回跼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敢瞅她們也不敢瞅炕上的那堆棗。嬸嬸的婆婆進來了,對著我也像是對著嬸嬸說,小芳怎么不吃棗啊?嬸嬸說,我尋思盡是些漿包棗,又不是啥好吃的。我不吭聲,心想,在家奶奶就是拿這棗來哄我們的。要是哪個哭了,餓了,奶奶就會抓出一些黑紅锃亮將要流出汁來的漿包棗給我和妹妹。甜甜的,黏黏的,甜得都張不開口。
長大些后,我開始替漿包棗鳴不平。它和其他棗一樣沐風淋雨,一塊開花結果,甚至比那些好棗早一些來到這世上。正是因為它的早到,才遭此厄運。早開花就早結果,早結的棗子就早熟。但是小棗最怕成熟期遭連陰雨。此時北方的雨季還沒有完全過去,一旦趕上連陰雨,已上足糖分的小棗就要開裂。如果再遇上幾場風,這些小棗就會隨風落入樹下,或與樹葉一起化為泥土,或被主人撿回賣了風落棗。這些風落棗的下場,一是用來做棗酒棗醋棗茶,再是被棗農曬干了當柴燒。
即便是落不到地上,那些裂過紋的小棗,裂紋處也會變黑,既不好看又存放不住,只能打入次品。
當那些優等棗被精心包裝,貼上標簽,作為一種名貴特產走南闖北時,不知道被冷落的漿包棗會是什么滋味。
23
由裂紋棗想到人。專家說,人成才是要有條件的,先天的,個人的,環境的,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我閑來無事時在心里盤算過多次,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同學大都沒有按常規發展下去。
質量上乘的小棗,因為外表有了瑕疵,就被打入次品。這本無可厚非。而人呢?沒有本事的人暫且不論,有本事的人不一定按照常規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其中因素恐怕要比小棗成次棗復雜得多。小棗沒有回天之力,只能隨遇而安,或入土為泥,或進窖池,或進灶堂。但這些小棗還是都派上了用場。人可供選擇的路則有很多。關鍵看你怎么看待,持一種什么心態。
以后我可能還會吃到新奇的干鮮果品,但我想,不可能有哪種果能代替金絲小棗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