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 天津 300052)
如果說 2009年以前,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還處在方興未艾、山雨欲來的時期,那么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已經到了攻城拔寨、無堅不摧的境界,成為幾乎所有的媒體、所有的電信專家、所有的IT廠家都在談論的話題。電信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互聯網應用提供商云集于此,煮酒論道。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通過手機來查找附近的銀行或飯館、用手機隨手拍下照片并發布到微博上……移動互聯網已經真實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全國性的、以寬帶IP為技術核心的,可同時提供語音、傳真、數據、圖像、多媒體等高品質電信服務的新一代開放的電信基礎網絡。簡單地說,移動互聯網能讓用戶在移動中通過移動設備(如手機、iPod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訪問Internet、獲取信息,進行商務、娛樂等各種網絡服務。終端、網絡與應用是移動互聯網的3個要素。正是由于中國3G網絡的投入運營,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機終端以及應用平臺的出現,才使得移動互聯網得以如此迅猛地發展。
移動互聯網是建立在移動網基礎上的互聯網。它與傳統互聯網最大的區別在于運營商的控制力。在傳統互聯網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對用戶的控制力很弱,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接入互聯網,獲得基本相同的服務。ISP基本不掌握用戶信息,而移動運營商則十分強勢,手中完全掌握了用戶的基本信息。
移動互聯網實質上推動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比如IPv6技術,雖然標準制定了多年,但實際實施過程一直非常緩慢。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大大增加,特別是“永遠在線”功能要消耗大量的IP地址,對推動IPv6的發展應用功不可沒。
移動用戶最大的特點是位置在不斷地變換,所以對mobile IP有很高的需求。在新興技術中,對移動互聯網影響最大的就是基于無線技術的M2M技術。物聯網的英文名字叫做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稍加改造,升級為Mobil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的接入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無線技術,所以移動物聯網也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
移動互聯網的第二個要素是終端。對傳統的互聯網來說,終端不是一個瓶頸性的問題。但對移動網來說,由于受到電源和體積的限制,終端的功能和性能是實現各種業務的關鍵因素。終端的每個層面都至關重要。
首先是終端形態,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絕對不僅是為了支持現在意義上的手機,各種電子書、平板電腦等都是移動互聯網的終端類型。其次是物理特性,如CPU類型、處理能力、電池容量、屏幕大小等。另外,附加的各種硬件功能,如GPS、運動傳感器、觸摸屏等對實現各種業務也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再次是操作系統,比如Apple系、微軟系、諾基亞系以及Andriod等,不同的操作系統各有特色,相互之間的軟件也不兼容,給業務開發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最后是中間件,比如Java平臺、Brew平臺、Widget等。
移動互聯網的第3個要素是應用及其平臺。隨著3G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應用也越來越豐富,具體應用會傾向于智能化、個性化、商業化。圖1所示為中國社會化媒體格局概覽。
“應用聚合,靈活實用”:平臺承載政務、行業、民生的各類應用;聚合各類資源適應業務營銷快速變化,支持業務多種編排、組織方式;支持城市區域間自動、自由切換應用。
目前移動互聯網上的應用平臺主要有Apple推出的iPhone OS和Google推出的Android系統,由此推出的服務模式為Apple+App store和Google+Android market。當然,此外還有Microsoft的Windows Mobile和其他一些系統。
(1)O2O 模式
O2O(online to offline)就是線上訂購,線下消費模式,最熱門的例子就是團購。Groupon的迅速成長說明了這種模式的可行性,但是其他的O2O商業模式還有待發現。
(2)LBS+anything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被廣泛用于移動定位附近優惠商戶,“簽到”(check in)積分等。
比如PayPal將簽約商戶標注在其iPhone App上,這樣會使商家獲得更多的線下消費者。在美國,“簽到”目前多用來獲得虛擬積分和徽章以及打折優惠等,這將是一座尚未開啟消費模式的金礦;另外“簽到”也可以用來聚集線下人氣,相對來說“簽到”用戶的質量較高,容易得到廣告主的認可,對于市場營銷也會有助力效果。另外,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LBS+地圖+實時路況也許將成為未來一個非常活躍的應用,目前類似的應用在用戶體驗上還比較欠缺。
(3)移動支付
正如支付寶在互聯網獲得的巨大成功一樣,移動支付在移動互聯網也將獲得巨大成功。當一切消費都發生在移動設備上時,如何快捷安全地支付,將成為決定消費欲望,影響消費體驗的關鍵一環。

(4)手機娛樂
手機娛樂不僅僅是說手機游戲。關于手機娛樂最近被提到比較多的一個概念是 “碎片時間”。每天都有若干個“幾分鐘”,設計良好的手機娛樂App應滿足單回合時間短,信息量大的特點,使得用戶可以在無聊的時候用這些“有趣”的“小”應用打發時間。“憤怒的小鳥”、“新浪微博”都屬于其中的佼佼者。
(5)移動安全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在給人們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安全問題卻也已經浮現。目前的智能手機中存儲了用戶的各種賬號和信息,包括E-mail、IM以及信用卡,已經是一臺小型的手提電腦。而手機竊密、手機病毒都已不僅僅停留于科幻電影里。相信安全軟件將是移動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目前約有8.4億的手機用戶、3.02億的手機網民,新興且前景光明的移動互聯網成為眾企業垂涎的蛋糕。諸如新浪微博、街旁、米聊等,甚至是開心網、優酷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手機客戶端。中國社會化媒體幾乎都可以從國外找到原型,從Youtube到優酷、土豆,從Twitter到新浪、騰訊微博,以及各種消費點評、問答百科、位置服務等,這些媒體為普通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互動交流空間。
隨著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進入一個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時期,豐富多彩的互聯網應用已成為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移動互聯網應用繽紛多彩,娛樂、商務、信息服務等各種各樣應用開始滲入人們的基本生活。手機電視、視頻通話、手機音樂下載、手機游戲、手機IM、移動搜索、移動支付等移動數據業務開始帶給用戶新的體驗。圖2所示為主要的移動數據業務和用戶終端增長及預測。
(1)移動 SNS
移動 SNS(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即移動社交網站。
iResearch(艾瑞咨詢集團)整理eMarketer的數據發現,2010年全球移動社交服務用戶規模將達到2.2億人。以Facebook、Twitter為代表的SNS正在迅速改變全球互聯網格局,MorganStanley的數據表明,互聯網用戶現在有16%的時間在體驗SNS。如今SNS已不僅局限于互動社交,而且還廣泛融合游戲、多種應用甚至電子商務等眾多模式,SNS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網絡用戶的新的生活方式,成為引領互聯網發展新的代名詞,風靡全球。

當前,我國SNS的主要網站有人人網、開心網、騰訊朋友、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站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手機客戶端,并且完全覆蓋 Android、iPhone、Symbian、Windows Mobile 等主流智能手機平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推出的139社區,融合了流行SNS的眾多元素(博客、空間、娛樂);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也整合了郵箱、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實名社區和積分商城等業務,推出了SNS網站。
(2)移動電子商務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是由電子商務(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來的,是指通過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和掌上電腦等手持移動終端進行的商務活動。與傳統通過電腦(臺式PC、筆記本電腦)平臺開展的電子商務相比,擁有更為廣泛的用戶基礎,因此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09—2010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報告》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研究,艾瑞咨詢將當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服務模式總結為4類,分別是電信運營商主導的移動電子商務、傳統電子商務提供商主導的移動電子商務、軟件提供商主導的移動電子商務和新興移動電子商務提供商主導的移動電子商務。數據還顯示:2009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達到3 668萬,其中實物交易的用戶規模達到159.7萬。
當前國內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網站有淘寶網、當當網、卓越亞馬遜、京東商城、攜程網等。
(3)移動 IM
移動即時通信(mobile instant messaging),專指參與溝通的雙方或多方通過手機接入移動互聯網(現階段主要是指接入GPRS或CDMA以及3G標準的移動通信網絡),登錄到同一即時通信系統,實現溝通信息實時收發以及相關輔助信息的即時更新。
據Enfodesk產業數據庫發布的《2010年第1季度中國市場移動IM數據監測報告》,2010年第1季度中國市場移動IM活躍用戶數環比增長超過18%,總數突破1.6億,累計賬戶數環比增長10.97%,總數超過3.8億。按活躍用戶數來確定移動IM市場的市場份額,手機QQ毫無懸念地穩坐第一把交椅,占領了近60%的市場份額,飛信、手機MSN分占21.8%、12.3%。基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中國的移動IM市場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累計賬戶數及活躍賬戶數均經歷了一輪穩定的發展過程。而結合移動IM廠商對用戶應用體驗及移動IM應用所涵蓋內容的持續性改進,分析認為中國市場移動IM累計及活躍用戶數仍將在2010年第2季度獲得10%以上的增長。
(4)手機支付
手機支付也稱為移動支付(mobile payment),就是允許移動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
隨著移動電子商務地不斷發展,繼卡類支付、網絡支付后,手機支付儼然成為新寵。研究表明,2009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19.74億元,此外手機支付用戶規模也將在2009年內增長到8 250萬人。2010年以來國內的3家運營商都加大了在手機支付業務上的投入力度,但是行業標準的缺失讓運營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盲目性,行業標準的盡早出臺勢必能夠加快手機支付業務的普及速度。2010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科技司在“2010第二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上透露,工信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小額手機支付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
手機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將用戶手機SIM卡與用戶本人的銀行卡賬號建立一種一一對應的關系,用戶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統短信指令的引導下完成交易支付請求,操作簡單,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
(1)業務種類繁多
移動互聯網業務目前以移動游戲、移動音樂等娛樂型業務為主。貝葉思調研數據表明,手機游戲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其收入比重達到29.7%;其次為移動音樂,占據27.4%的市場份額;接下來依次為移動IM、手機視頻、移動廣告、移動搜索以及移動支付。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主要在手機游戲、移動音樂、移動IM、手機視頻等。
·手機游戲市場:2008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達到13.65億元,手機游戲活躍用戶數達698萬戶,其中手機網游用戶占總體手機游戲用戶的比例已接近40%,規模達280萬戶,已出現同時在線規模上萬人的手機網游。
·移動音樂市場:中國無線音樂市場2009年第2季度市場規模達64.7億元,環比增長13.6%。其中與中國移動相關的無線音樂業務收入約為54.2億元,共占據整個無線音樂市場83.8%的份額。而從用戶的角度上看,瀏覽WAP網站、移動IM、鈴聲圖片下載是用戶最常使用的3項服務內容。相對2007年來說,手機視頻/手機電視、移動定位、收發郵件等服務被用戶使用的比例更高,反映出3者在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業務滲透力仍然較低,業務有待創新
與日韓兩國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使用狀況相比,一些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還剛剛處于起步的階段,IM、SNS、search、video等業務的滲透率還比較低。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為10%左右,但用戶使用新聞瀏覽、圖鈴下載及在線游戲等低帶寬應用較多。
(3)商業模式有待創新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移動互聯網企業仍然承襲傳統互聯網早期發展的商業模式——基于免費服務,獲取廣告收入。隨著3G網絡的部署以及移動終端技術的持續提升,商業模式創新將給運營商帶來新的機遇。3G與移動互聯網是兩個共同前進的主題,3G必將推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移動互聯網也必將成為3G規模商用的關鍵因素。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必然離不開優勢業務的強力驅動,手機支付與電子導航這兩大應用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1)手機游戲領域將快速發展
近年來,手機游戲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時也是移動互聯網產業中發展最早也最為成熟的一塊領域,用戶習慣逐年養成,但在產品種類、創意開發以及運營模式上仍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這一市場仍存在巨大發展潛力。3G商用后,網絡和終端提升加快,加上兩網融合的趨勢,內容服務逐步豐富。
(2)位置服務將得到運營商青睞
由于位置服務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壘,是運營商一直占據較大優勢的領域,而利用3G網絡,以位置服務為基礎整合移動互聯網其他內容服務(社區、搜索)等將成為運營商值得探索的領域。
(3)移動搜索將向垂直化方向發展
受到終端、資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移動搜索的用戶需求存在較大的特定性,因此,呈現出垂直化發展的趨勢。例如生活服務類信息搜索、音樂類搜索、地圖及交通等都是移動搜索發展較快的領域。此外,“搜索+位置服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服務整合的重要平臺,例如與電子商務、與社區的整合。
(4)移動社區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全球移動社區網絡發展非常迅速,移動互聯網流量的40%都指向社區服務,尤其在韓國、歐美、南非、印尼等地發展迅速,全球用戶數約為1 400萬,市場規模達到6億美元。全球著名的電信運營商,如韓國 SKT、Vodafone、Verizon等都在移動社區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中國移動則推出了139社區。移動社區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當移動終端作為訪問互聯網的主要工具,互聯網也由信息網絡開始像應用網絡遷徙。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基本架構為COWMALS(connect open Web mobile application location social)。
·C:Connect,互聯網從“鏈接”向“連接”轉變,關系勾連;網站之間、應用服務之間的關系由弱轉強,運營者最需要做的事是在自身、用戶、其他應用服務之間建立最廣泛有效的連接性,互聯網內各個節點、各類要素之間正在經歷連接、重新連接過程。C是COWMALS的前提。
·O:Open,開放+分布,一站之內模式徹底終結;從網絡層-數據層-終端層-OS層-Web層到應用層,開放正在重塑整個互聯網產業體系結構,開放不僅是大平臺的趨向,更是中小服務商的必然選擇,基于開放布局提供分布式服務,成為基態;network因此泛化-標配從而不單是漂浮在頁面上。O是COWMALS的形態。
·W:Web,網站依然重要,Web瀏覽依然是基礎,且未來相當多App存在通過Web分發的可能,Web+App兩翼齊飛、互相結合,是互聯網服務商基本業務格局;Website、Web App、移動 App、Software,未來網絡天下四分。W是COWMALS的基礎。
·M:Mobile,移動終端、手機成為互聯網中心,而已不再是PC。Mobile是Web+App布局的核心,互聯網服務商的重心全面向Mobile移動,隨時隨地、人機合一的特性,使得照搬PC互聯網不一定可行。移動應用環境碎片更碎,粉末化生存。
·A:App,互聯網App化,App成為應用的基本形態,未來互聯網服務基本組合是Web+App。
·L:Location,位置成為各類互聯網服務的標配、基準,L因此是Web+App的基準,也是虛擬與現實充分連接的關鍵。L是COWMALS的基準。
·S:Social,社交網絡向社會化網絡轉變,后者成為互聯網的網中網,且把互聯網以關系為基礎重新組織起來,但關系實質不再局限于人和人的鏈接,而是人、機、信息、應用的連接。
移動互聯網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在過去一年里,互聯網巨頭們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投入,創新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層出不窮,新的應用也精彩紛呈。在興奮、熱錢、估值等詞語的背后,也存在泡沫和質疑。但不管怎么說,比如新浪微博,大家每天都在看,每天都在用;比如大眾點評網每天都在移動端方面提供吃喝玩樂的信息……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肖志輝.移動互聯網研究綜述.電信科學,2009,25(10):30~36
2 薛力宏,張云華,曹敏.移動互聯網運營關鍵問題及商業模式探討.電信科學,2009,25(5):11~16
3 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1
4 互聯網生態:向COWMALS移動——2011中國站長調查暨互聯網生態報告,2011
5 許志遠.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和趨勢.http://wenku.baidu.com/view/b8dd9e5abe23482fb4da4c00.html,2008
6 草喬.移動互聯網應用研究.http://wenku.baidu.com/view/42 c66f38580216fc700afd4f.html,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