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需要對“文化自覺”的含義有更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李宗桂(中山大學教授):從語義上講,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自我覺悟。按照費孝通的解釋,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特色和發展趨向,從而增強自身文化轉型的能力,并獲得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文化選擇的能力和地位。此外,應具有世界眼光,能夠理解別的民族的文化,增強與不同文化之間接觸、對話、相處的能力。
馮驥才(中國文聯副主席):文化的自覺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和文明于人類的意義必不可少。反過來講,如果人類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覺,便會陷入迷茫、雜亂無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蠻。文化自覺首先是知識分子的自覺,即知識分子應當任何時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覺,主動承擔;還有黨和國家的文化自覺,黨和國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還要有清晰的時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黨和國家在文化上自覺,社會文明才有保障。

宋圭武(甘肅省委黨校教授):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中國要實現長期健康發展,文化自覺就是一個關鍵變量。實現文化自覺,這里筆者認為:第一,文化人首先要實現自覺。文化人要積極做社會發展的啟蒙者。第二,權力行使者文化自覺是關鍵。文化自覺,一方面需要文化人的呼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方面切實行動起來,這里權力精英就是轉變的關鍵。第三,要積極吸收西方先進文化。文化自覺,目的是要實現文化自強。而文化的封閉性,必然導致文化的落后性。所以,應當積極借鑒一切先進文化的成果,為我所用。在文化觀上,一味地盲目自大或一味地自我貶損都是不可取的,應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馮驥才:在現實中,實現文化自覺的關鍵是在政府的執行層面上。或由于長期以來重經濟輕文化,或由于與政績難以掛鉤,致使文化在經濟社會中處于弱勢。文化的缺失不會顯現在任何一級政府當年的統計表中,但日久天長便崢嶸于各種社會弊端上,并積重難返。因此說,政府的執行層面的文化自覺成了關鍵。若要使這一層面具有文化自覺必須要有切實辦法。否則,文化在這個層面必然化為幾場大轟大嗡、明星云集的文化節和一大片斥資數億的文化場館。因為,當前文化的遭遇,往往是要么依附于政績,要么與經濟開發掛鉤,化為GDP;文化失去了本身最神圣的功能——對文明的推進,還有自身的發展與繁榮。任何事物只有順從其本質與規律去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違反其規律與本質就是反科學——在文化上就是反文化的。當然這就更說不到文化自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