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公共藝術:從美化環境到重塑城市

2011-07-11 09:53:20采編劉莉娜
上海采風月刊 2011年8期
關鍵詞:藝術

采編/本刊記者 劉莉娜

在中國,有很多人終生沒有進過美術館,但也不會因此覺得缺少點什么。而美術館和畫廊里那些“前衛”或“后衛”的藝術,至今也還在狹窄的專業圈子里打轉,從某種意義上儼然“淪為”了陽春白雪和空中樓閣。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似乎已經形成了某種“共識”,認為所謂的文化、藝術就是高雅的小眾表達,而能被大眾欣賞的必然只是通俗的低淺的“玩意”,擺不上臺面。殊不知“文化”這個詞在拉丁語中的本源含義就是“市民”或“城市居民”的意思,這不僅說明文化原本就是源自大眾亦屬于大眾的,從另一個側面也表明文化本身正是由人類的聚居而得到發展的——而城市,正是人類三大聚居地之首。

城市的發展記載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影響著社會總體文化的發展;反過來,文化的發展也將反作用于城市的發展理念。如果說文化與城市是息息相關的,那么公共藝術就是城市文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觀、最顯著的載體——它可以連接城市的歷史與未來;增加城市的記憶;講述城市的故事;滿足城市人群的行為需求;創造新的城市文化傳統;展示城市的友善表情。

許 江

“居者”和“過客”,組成了所謂的城市人,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多元人群。如何讓他們都認同這個城市家園?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公共藝術所應該涵蓋和展示的。

孫振華

權力意志主導的根源癥結在于公民社會的培育問題,只有讓市民對公共藝術、文化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整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余 丁

但凡建設項目都應該納入“百分比藝術”范疇,無論是國家工程還是地產開發商的個人工程,當然國家也可以采取一定舉措對個人項目進行部分免稅等補償。

汪大偉

公共藝術在當下城市化建設中起到的是一種決定性作用,好的公共藝術不僅要能夠美化空間,更應該能夠重塑空間面貌,甚至能夠帶動特定空間里的人的精神風貌。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全面實施,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就總體比例而言,我國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尚不足40%,與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70%相比,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紀上半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將集中在中國大陸,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城市化發展趨勢已全面呈現,可以說,中國正經歷著一個城市化進程的“大躍進”時期。

然而,“大躍進”是一把雙刃劍。要在幾十年內完成幾個世紀的進化過程,必然會給現有的城市結構、空間形態、生態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等諸多方面造成一系列問題。城市問題對于今天的中國顯得尤為重要??涨案咚俚某鞘薪ㄔO抹去了許多城市的獨立品格,而這種獨立品格恰恰是與城市特有的市民文化息息相關的。無須諱言,我國的城市設計理念嚴重滯后于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速度,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經濟充滿活力是否就是健康的城市?城市規劃是否等同于城市設計?我們反復思索一個問題——公共藝術在我國應以什么樣的姿態介入城市生活,并通過這種藝術化空間的營造重塑城市的人文體系建構,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

Claes Oldenburg & Coosje Van Bruggen《羽毛球》1994年

公共藝術不等于城市雕塑

所謂的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是立于城市公共場所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起到緩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帶來的擁擠、迫塞和呆板、單一的作用,有時也可在空曠的場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裝飾和美化。

由于它的出現使城市的景觀增加,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的上至國際化大都市、下至各級中小型城市,城市雕塑已經成為市民們司空常見的東西。

但是物極必反,由于對城市雕塑本身意義的不明確,使得很多地方上的官員甚至藝術家單一的追求其“美化空間”的作用以及其“與國際化都市接軌”的表面意義,導致很多城市甚至農村的每一處公共空間上都要聳立一座面目雷同、含義不清的抽象派雕塑。這種被業內戲稱為“一個球、幾條線”的“城市雕塑”不僅毫無美感,還常常讓人看后頓生不倫不類之感。其實,美化環境只是城市雕塑最淺層的功用,城市雕塑所含蘊的人文價值才是其最珍貴之處。城市雕塑可謂城市之魂的象征,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是一個城市氣質與內涵的點睛之筆。因為,作為城市風格與文化品位的藝術載體,城市雕塑不僅有藝術的審美功能,還有教化功能。翻典閱籍,城市雕塑在中國歷史上早已留下了許多閃光,成為中國城市文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我們在讀史書時經常會看到的,那些對宮廷建筑及其內外裝飾的描寫,如秦代阿房宮十二金銅人、漢代建章宮承露盤、太液池中的三仙山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城市雕塑的前身。

Edwina Sandys《夏娃的蘋果》2009年

而公共藝術(public art),單從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上講它應該是涵容“城市雕塑”的,但是在國內語境中似乎公共藝術就是城市雕塑的一種更為時尚的說法而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讀,它其實反映了一種創作觀念上的巨大差異。臺灣藝術評論家黃海鳴就曾經這樣概述她的“公共藝術”觀:“(公共藝術)不單是專注于創造具象物件,責成觀眾對這物件專注地回應,而是要創造人與整體環境的新關系,也就是無所不在、也不可言說的偶發感應。作品并不針對紀念一個事件、一個人物,不悼念、也不慶祝任何事物,不再現任何權力中心,只是促成‘公共空間’的‘出現’以及‘交流’,不做無謂的添加,根據現場狀況,找出場所中所缺的東西。公共藝術是謙虛的藝術、個人敘述的藝術、直覺的藝術,也是需要引起社群‘既私密又普遍’共鳴的藝術,它應該是對環境空間質量的揭示與提升。”

所以,相對于國內語境中對“公共藝術”過于狹隘的定義,其實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概念里,他們對“公共藝術”的定義更傾向于是所有讓藝術介入空間的行為和產物——而不止是一件放置在公共空間的實體作品。具體來說,諾伯特·拉德瑪赫的《長凳》就是實踐這個觀念的一個典型作品:在瑞士比安一個面向湖光山色的水岸長椅上,藝術家在椅背上挖鑿并安放了圓形的、設計典雅素樸的當地名產時鐘。這是一種有意將公共經驗陌生化的處理手法,與我們平常所熟悉的公共空間中類型化的時鐘不同,長椅上的時鐘很小,它只會引起坐在椅子上的人的注意。這樣,人與長凳上的時鐘似乎就形成了某種“私密”性的關系;但是時鐘里轉動著的時間卻是公共的、世界性的,它把人在湖邊閑暇也納入了某種“公共秩序”之中。而且兩個時鐘相差一小時(這是當地夏令時制的反映),這就引發了有關時間問題的一系列思考——當我們面對著湖面,現在是幾點呢?或者說,在這里,決定性的標準是什么?是法定的時間、個人一天活動的時間、還是自然的時間?由此,《長凳》將關于時間問題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個人經驗,這正是公共藝術的魅力所在,它提供了以個人化的經驗感受公共環境/空間/藝術的可能性。

日本立川市內的地溝蓋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踐先進文化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上海,對這后一種更為普世的“公共藝術”概念已經開始了探索,從2006年開始舉辦的“現場張江”公共藝術活動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艾F場張江”是上海僅次于雙年展的由政府資助的大型藝術活動,它展示的不是雕塑或者景觀藝術,而是以“公共藝術”這個概念來推出的一切與張江有關的藝術實踐。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可以看到在張江功能區,許多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與張江人的生活已然取得了一種協調:比如張江當代藝術館,比如在科苑路、祖沖之路一帶的很多景觀裝置,這些作品不僅僅裝點了張江的城市風景,甚至有些作品也成了張江新一代年輕居民的嶄新的記憶。對此,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正是“公共藝術”在上海的一種成功的“在地性”實踐。“什么是‘在地性’?”許江循循善誘:“這其實是臺灣地區的一種講法,它強調了一種‘時間’與‘場所’的交匯?!睘槭裁匆獜娬{“場所”?許江認為:第一,在中文語境當中,“場”這個詞有很有趣的意思,就是非此地不可、非此地不同的意思;第二,這種“場”往往有一種根源性,有一種內在的關聯,磁場,氣場,它會影響周圍,有一種內在的因緣性;第三,“場”和“所”放在一起,有一種歸宿感,和人們的命運、家園有關。所以,他比較喜歡“場所”這個詞,也很認同“現場張江”對公共藝術的這種“在地性”實踐:“這個詞不僅包含時間、空間,還有領域。離開其中的任意一點,我覺得就不是完整意義的公共藝術?!痹S江還強調了對城市中公共藝術的受眾——“居者”的定義,他說:“其實‘居者’這個概念是很復雜的,比如說上海市中心區域的大部分‘居者’是外地人,老上海都搬到外圍了。而除了‘居者’之外,城市里的另一種群體還有‘過客’,越大的城市就有越多的‘過客’。居者和過客,組成了所謂的城市人,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多元人群,如何讓他們都認同這個城市家園?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公共藝術所應該涵蓋和展示的?!北热缢褰▏幸粋€放置在“現場張江”的雕塑作品,是個拿著手機打電話的人——他不一定是戶籍上的張江人,但一定是當時當下的張江人。在采訪的最后,許江動容地說:“其實說到底,一個真正優秀的公共藝術最應該具有的特性是‘標識性’——不管是時代的標識,還是地域的標識,總有一些圖像、符號會成為一種城市的公共記憶。其實人的記憶終其一生只可能留下幾個圖像,那個留下最深記憶的圖像,也許是你學校草場前的那棵大樹、也許是石庫門的老虎窗,這些記憶就是城市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它能永遠留存在你的心靈深處?!?/p>

尋找適合本土的“百分比藝術”

群雕《深圳人的一天》

現今世界上不少國家在發展公共藝術上都采取了“百分比藝術”的有效做法,它的基本涵義是:用藝術來從事環境建設,使藝術與周圍環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公眾藝術。它的做法是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規定在公共工程建設總經費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為藝術基金,它僅限于用作公共藝術品建設與創作的開支,人們通常將這種做法稱之為“百分比藝術建設”。例如美國十大城市之一的達拉斯市,早在1989年市議會就通過了公共藝術建設條例的法案,它明文規定:凡市府公共工程,均要提撥建設總經費的1.5%作為公共藝術基金。它的分配是:1%作為配置公共藝術品及在公共場所安放之用;0.25%作為日后維護和保養公共藝術品之用;另0.25%作為公眾參與相關的公共藝術活動之用,如參觀、展示、講演、研習班或傳布公共藝術的媒體之用,目的在于引起大眾對公共藝術的興趣。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有了長期立法的強制性保證,就不會因個別領導人員的去留而產生公共藝術興衰的弊病,更重要的是使公共藝術的建設資金有了非常穩定的保證。

目前,由于我國缺乏立法的手段,常常令一些城市的公共藝術方案久議而不決,有時已定好的方案也會莫名不了了之。但這些都還是小問題,更加嚴峻的一個現象是,在我國,由于是政府公共財政直接出資建設公共藝術,所以對藝術作品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只體現了政府的意志和價值取向,普遍存在一種公共空間被權力審美壟斷的不良生態。比較典型的現象是去年《南方都市報》在深圳著名群雕《深圳人的一天》滿十歲之際所做的一篇報道:“群雕《深圳人的一天》今年滿十歲。十年前這個帶有些許公共藝術色彩的雕塑作品,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深圳最具公共性的雕塑之一,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城市的遺憾。在這十年間,我們的公共藝術仍然看不到本質的進步,公眾參與公共空間塑造的可能仍然微弱,權力審美仍在壟斷著公共空間的話語權?!?十年前,群雕創作者們在街頭隨機搜尋這個城市中各個職業領域里具備了各種生態特色的個人,以此為對象翻模制成雕塑,擺放在園嶺居住區,是為群雕《深圳人的一天》,這組群雕在當時引發了市民的強烈共鳴。究其原因,中國美院雕塑系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表示:“《深圳人的一天》把過去紀念碑式的城市雕塑的內核抽空了,賦予了新的內容。過去的那種作品是精英層的、具有權力意志的內容,而這組作品卻是平民的、大眾的?!睂O振華在評價這組十年前的群雕時認為其“帶有一定的公共性”是作品的重要屬性之一,但另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十年過去了,深圳公共空間藝術的“公共性”并未沿著《深圳人的一天》的成功經驗繼續走下去,而是在享受了一場雕塑與公眾互動的歡娛之后,重新披上了正襟危坐的外衣,再次歸于權力意志的麾下?!吧钲诘墓菜囆g一般是政府、企業主導做項目,沒能形成公眾參與的氛圍?!睂O振華指出了問題的實質:“在我看來,權力意志主導的根源癥結在于公民社會的培育問題,只有讓市民對公共藝術、文化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整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公民社會的養成是城市公共藝術的必要前提。”

當然,公民社會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而全民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更是個“大美育”的博大課題,還是拿深圳的群雕事件為例,政府在面對媒體的置疑時亦給出了切實的為難之處:由于市民對雕塑語言特征的了解還不夠專業,尤其對公共空間應該放置什么雕塑還掌握不好,普遍習慣于從個人經驗出發,因此即便公民投票,也可能選出一個最差的作品。 針對這個問題,孫振華建議:“所以這個領域才需要具備專業素養的藝術家的存在。他既要有個人化的趣味情懷,也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公眾的審美和接受程度。這個環節里,作為雕塑的創作者和面對的主體,公眾、藝術家都不能缺席?!彼M一步建議,對公共藝術的規范化措施首先應該是加強制度建設,“包括基金、管理辦法和評選機制的建設完善,形成多方參與的氛圍,才能保證公共藝術的健康發展?!?/p>

在這方面國外一些可行的做法是,由政府設置專司其事的機構,如美國就有由總統任命的公共服務署,它專管公共藝術事業,所有公家出資的公共藝術的建設與維護均由該署負責,效果良好。各州政府也有這方面的相應機構。在美國的一些城市還明確規定了公共藝術評委任期年限的限制,一般不能超過十年。公共藝術評委應包括建筑師、藝術家、市政工程代表、社區代表等,必須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的選擇藝術家和他的作品。而針對已安放的藝術品,還要通過問卷調查,讓廣大群眾對其意義和價值進行品評,而如果一件作品連續幾年都沒能通過市民的滿意投票,它就要被拆除——這些種種舉措,都促進了公共藝術品真正可以與公眾對話,亦是更好地確定了公共藝術的特定地位。

目前,“百分比藝術”在我國的臺灣地區已經得到實行,效果尚佳,臺灣的“百分比藝術”實施過程中還發生了一種有趣的現象。中央美院的余丁教授透露,目前臺灣地區的公共藝術項目經常會發生“百分比”所得來的錢多到花不完,難道將每一寸土地都堆滿城市雕塑?“于是這筆剩余資金就被放置到公共藝術基金中去,它可以用來資助一些公共藝術基金不足的項目,或用于公共藝術的研究基金?!庇喽≌f:“或者,也可以將這筆錢‘挪作他用’。這里的“挪作他用”可不是讓委員會成員中飽私囊,而是進一步拓展公共藝術的范圍,除了城市雕塑、壁畫等,建筑燈光工程、公共家具、景觀設計等都可納入其范疇。同時這筆資金還可以用于公園、美術館等公共設施的建設,這些在他國早有先例,如大名鼎鼎的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就是利用公共藝術基金籌建的。”

由于“百分比藝術”已經在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實踐,我國的部分城市也把這一舉措提上了市政議程,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很多專家亦多次為此建言,還給出了非常詳細的實施方案。比如余丁就認為“但凡建設項目都應該納入‘百分比藝術’范疇,無論是國家工程還是地產開發商的個人工程都應納入該條例,”但他補充道:“當然國家也可以采取一定舉措對其進行補償,如可以將建設方用于公共藝術建設部分的資金免稅等?!倍虾.敶囆g館創意總監陸蓉之則認為,“百分比藝術”的針對對象應該是國家公共基金運作的工程,她認為那些私營企業的建設項目不應該被強制納入該條例管轄范疇,對他們應該采取鼓勵的舉措,如設立相關減免稅收的方式來促使私人支持藝術事業。但無論細節怎樣,有一點是專家們都達成共識的,那就是我們應該盡快在觀念上擯棄公共藝術可有可無的陳舊觀念,盡早認識到發展公共藝術的目的在于培育公眾對美的普遍素質,它將給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文化藝術財富。

公共藝術應該助推城市風格的形成

北京地鐵奧林匹克公園站

2007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在兩條奧運支線的站內設計方案競標中,中央美院以“空間藝術化”的設計主題中標。這個方案強調的是在有限的土建空間基礎上,最大化地設計出藝術化的空間感受與視覺體驗。這個設計打破了北京地鐵設計的常規模式,促進了地鐵設計的多元化,提升了地鐵空間的文化內涵,使人們行走在地下空間時也能充分而明晰地感覺出不同站點之間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奧體中心站緊靠鳥巢,為了起到襯托核心區的作用,它站內重要的設計亮點是柱體的設計,在它的每一根柱體上都有奧運標志圖案和奧運符號,在藍灰色調的背景下,這些LOGO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起到傳達信息的作用,使人們在視覺上感覺非常舒適。奧林匹克公園站因靠近水立方,這一站的設計便以“水與生命”為主題:地鐵空間的頂部以水泡作為創意原點,燈具與頂部圖案作為創意點的體現。整個站內的顏色以藍和白為主色,突出了生命與水元素的主題。而北土城路站地處北京元代古城遺址附近,所以采用了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的設計語言,選取了“青花瓷”和“城墻磚”兩大符號,并將青花瓷紋飾復制在鋼板柱子上,讓現代的材質融合歷史的紋飾,達到了視覺上的統一和升華。這兩條地鐵支線在奧運期間頓時成為京城的另一道風景線,引發了市民的熱情參觀和國內外多家媒體的關注,被稱作“流動的美術館”。

無獨有偶, 作為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上海很早就把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主要方向,如今上海地鐵的單日最高流量已經達到了400萬人次。上海地鐵作為今天上海最具典型意義的公共藝術展示媒介,其內部空間設計以及車站內的壁畫創作已經初具規模,也成為了“觀眾最多,永不撤展”的公共藝術展。而2008年借由承辦世博會的契機,更是以每一個車站在整個地鐵運行網絡中所處的位置和角色為基礎進行了全線梳理,根據所在線路的文化主題進行解讀和功能識別,做到了一線一景,站站有別,著重體現了車站周邊區域的文化特征和風貌——

上海地鐵徐家匯站效果圖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車間”一景(潘華佳攝)

譬如,7號線龍陽路站展示的是田園風光的“花間飛舞”銅板壁畫;9號線徐家匯站則為突出徐家匯商圈的繁華和現代氣息,裝置了“海上印象”大型絲網印刷壁畫;9號線馬當路站則是展現了老上海石庫門房子舊貌變成新天地的“午后陽光”不銹鋼氟碳漆噴壁畫;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展現的是活字印刷藏書等反映中國五千年文化史的“知識之梯”大型浮雕等。其中,10號線豫園路站以“老上海的360行”為題材的“韻之風”壁畫共計191平方米,是此次新建車站藝術壁畫中尺寸最大的一幅作品,體現了老上海的變遷與風情。

對于這一系列藝術工程,從上海地鐵1號線開始到如今的11號線以來一直參與著上海地鐵內部空間規劃設計的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說:“很多人會問我們,為什么這個壁畫會放在這個車站而不是別的車站?其實,我們在展開做上海地鐵內的公共藝術之前就做了很多詳細的調研,對地鐵各條線路的文化、歷史都有了相關的了解,由此來確立每條線路的文化主題,然后滲透到地鐵每個站臺的公共藝術的設計上來。公眾在欣賞每個站臺的公共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對每個地鐵站臺的記憶與識別,也為他們的出行提供了優美的公共環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不知不覺經受了上海文化的熏陶?!?汪大偉認為,公共藝術的“文化作用”就是調整、調節公共空間的氣氛,使其并不單一而是呈現出豐富性的功能。比如,能讓乘客在匆匆經過的時候,突然在某一個時間點上與某一個作品產生了契合,然后也許他感受到一點什么,也許又稍縱即逝了,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了那么一點感觸,這就已經傳遞了某種“文化”。“這就是公共藝術的作用,”留著藝術家式中長發的汪大偉打趣說:“打個比喻,就像我們吃面包要加Cheese,為的是讓面包的口感更好,而且還更有營養,那么公共藝術就可以說是Cheese,當然,Cheese不能代替面包,就像公共藝術不能替代公共空間的功能一樣?!?/p>

相比較于在公共交通空間里創建藝術作品,讓行色匆匆的乘客們能夠停下來欣賞這些作品恐怕才是更加需要解決的難題,對此,參與上海地鐵公共藝術設計的當代藝術家金江波說:“在公共空間創作藝術作品,我們首要考慮的就是它所面對的環境和特定的人群?!苯鸾ㄕf,地鐵是承載城市人口最密集的一個交通樞紐,它往往和整個城市文化密切相關,同時它承載著四面八方的人流所帶來的不同文化的交匯。因此,如何面對這交匯的人流,如何面對在這里交匯的文化,是藝術家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這已經不僅僅是對藝術本身的思考,更是對這個地域的人群的思考,如何使地鐵作品讓來到這里的人們駐足欣賞?“于是我們選擇了一些代表了城市記憶的作品,比如可以體現我們上海的石庫門中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又比如一些屬于這個時代特有的卡通作品,當然還有一些代表時代走向的新媒體藝術在地鐵公共空間中的運用等等,這些都可以來改善這個空間的文化屬性,同時又和城市整體氣息相融合。”金江波說。

對于如何定義一件“好的”公共藝術品,基于金江波“能夠改善空間的文化屬性,融合城市的整體氣息”的定義,汪大偉則給出了更上一層樓的標準:“我認為,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不僅要能夠美化空間,更應該能夠重塑空間面貌,甚至能夠帶動特定空間里的人的精神風貌。” 說到這里,一直談笑風生的汪大偉換了一副嚴肅表情:“公共藝術在當下城市化建設中起到的是一種決定性作用,而不是附屬的美化手段:大美育在當下太重要了。從如何提高我國民眾藝術欣賞水平上來講,我們比起發達國家相差太多了,我們缺少文化戰略上的思考,只關注戰術,缺乏從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角度去研究文化需求的大思路?!?/p>

為了能夠盡快縮短這種差距,盡早促發這種思路,早在1998年6月,汪大偉就在《裝飾》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共藝術設計學科——21世紀的新興學科”的文章,第一次公開闡釋了應該將“公共藝術”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的理念;同年9月,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創建了國內最早的公共藝術學科,開我國該領域之先河。十多年下來,上海大學美院的這個“公共藝術專業”與上海這座高速發展著的國際化大都市緊密結合,經歷十幾年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運作機制,覆蓋了繪畫、雕塑、美術學、藝術設計、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管理、會展8個專業,成為上海大學重點發展的優勢學科之一。走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的美術學院大樓里,你幾乎難以相信這是一個高校的學院教室:在中規中矩的教學樓外殼的“偽裝”之下,內部其實是一個個主題鮮明的功能區域——不是教室,而是開放性的區域。在這里,版畫專業的時髦小姑娘們圍著圍裙罩著口罩,在車間流水線一樣的實踐空間里刷、壓、印、拓;而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空間則酷似前衛的首飾店,一半是展示柜,掛滿了各種材質各種設計理念的作品,那些鑲嵌礦石的項鏈、那些造型別致的手鐲足以讓每一個看客停下腳步,而就在它的另一邊,車床、模具、各種粗獷的“工廠設備”讓你很難想象剛才那些精致華麗的首飾就出自于此,出自于這些還是學生的年輕人之手。

然而汪大偉的“野心”卻并不僅僅止于要把自己一手組建的這個專業辦成受到學校重視的“重點學科”,他正帶領團隊在策劃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公共藝術獎”——這個大獎的作品征集活動將由上大美院主辦的《公共藝術》雜志、美國《公共藝術評論》雜志、英國利物浦雙年展組委會、新西蘭STARKWHITE美術館共同發起,汪大偉想把它辦成這個領域里全球性的最權威最有分量的獎項?!?這個倡議是我提出的,”汪大偉說:“其實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把我個人或者我們團隊推到一個什么高度上去,我的目的其實只有兩個:一來公共藝術這一塊我們國家起步太晚,一直以來我們都是跟著西方的游戲規則來的,包括我們搞雙年展,都是西方人做策展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都聽人家的;現在我想要通過舉辦這個評獎活動,讓我們能夠和他們站在共同的平臺上展示實力,從而獲得平等的話語權。二來我也是想借此機會構建一個國際化的‘公共藝術’研究網絡,因為這個活動,我們在全球的幾個大洲都各推舉了一位研究員,他們代表了這個領域中全球的最高水準,而我們能夠參與組織、構建這樣的人才網絡,這將為我們國家的本學科研究提供更高的學術平臺。”——這才是他想要的。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但城市里的“公民文化”卻還停留在落后的狀態之中,這樣的現狀是不平衡的,這種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失衡甚至可能引發個人與城市的矛盾沖突,而“公共藝術”或許可以作為突破困境的橋梁一種——正如上大美院的潘耀昌教授所言,因為“它立足于民眾,關注審美道德層面的影響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識,促進有民主精神、有高尚審美情趣的公眾的成長。”是的,公共藝術可以使城市成為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個性化和藝術化的綜合構成體;公共藝術可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路徑與場景,通過物化的精神場和一種動態的精神意向引導人們看待自己的城市,在營造新的城市藝術環境的同時,也創造著城市的新文化,成為城市風格形成的助推器。

上海大學走廊一景(潘華佳攝)

猜你喜歡
藝術
抽象藝術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9:07:18
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4
身邊的藝術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2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美在《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紙的藝術
決定的藝術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三级成人| 色综合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91视频99|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第二十一页|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九九香蕉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亚洲三级影院|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综合在线网| 亚洲无线观看|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超碰色了色| 九九九国产| 亚洲第一黄色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9性视频|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20| 日韩专区第一页|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久久福利片|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91视频免费| 久久国语对白| 欧美中文一区|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天堂av综合网| 夜夜操狠狠操|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999精品视频在线|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人人干| 毛片在线区| 在线国产你懂的|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