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全 辛云春 趙波勇 余曉萍
欄目責編:邵滿春
隨著數字電影技術的相對成熟,國家大力支持農村數字電影發展大好機遇的到來,宜春市圍繞“農村電影工作上水平,放映質量上臺階,農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目標,全力推動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基本實現了國家“2131”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一村一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的目標。數字電影放映全面覆蓋全市十個縣(市、區)的2200個行政村,真正實現了農村電影劃時代的技術革命轉變——膠片電影向數字電影轉變,實現了全市農村電影與時俱進質的飛躍,更好地滿足了全市廣大農民群眾的電影需要。
2010年6月,宜春市全面開展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全市一個市級公司和十個縣級公司,統一部署,統一行動,走靠大聯強之路,加盟江西欣榮農村數字院線公司,有數字電影放映機147套(其中國家資助29套,欣榮院線公司配置103套,各市縣區公司自購15套),數字電影放映隊147個,放映人員250人 (其中經省市培訓并取得省數字電影放映資格證的有160人,其余跟機學習),僅2010年7月份至年底就放映數字電影18832場(全年放映農村電影36135場),實現了農村電影節目更多更豐富、放映質量更高更穩定、服務水平更好更優,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的目標。
隨著全國農村數字電影的不斷普及、數字電影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廣普及數字電影是電影業的發展方向,是時代進步和農村電影事業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提高農村電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村電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宜春市農村電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是通過幾年來農村電影工程的實施,農民群眾對電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全國、全省數字電影迅猛發展,全國放映場次的50%,全省放映場次的60%都已實現數字化放映,數字電影優勢全面顯現。三是膠片向數字轉型的過渡期,膠片節目數量少,質量差,交易環節不暢,難以滿足市場需要。農村電影何處去?唯有改革和創新,實施數字電影放映。宜春市廣電局領導帶領市公司的同志,一道向省局匯報,向欣榮院線了解情況,實地考察已經實行了數字電影放映的兄弟設區市公司和放映單位,掌握實施數字電影放映的第一手資料。根據群眾的呼聲、市場的需要,于2010年初召開全市電影公司經理會,就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作共同謀劃,共商舉措,共同探討,形成共識,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宜早不宜晚,宜主動不宜被動,宜爭取不宜等待。上爭中影新農村公司和欣榮院線支持,下聯縣市公司和放映隊互動,向電影行政主管部門呈報了 “關于全市農村電影實施數字化放映的請示”,主管局立即呈報市政府和省廣電局,獲得市政府和電影行政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持,全市實施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作正式啟動。
強化組織領導。按照項目化、責任人、時間表的要求進行實施,宜春市廣電局黨組專門召開會議聽取市電影公司關于實施數字化放映工作的情況匯報,就數字電影行文向市人民政府請示,確立項目為全市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責任人為市廣電局分管領導和市電影公司領導,全面啟動數字化放映工作,協調數字電影節目站(基站)建設,爭取國家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組織放映人員培訓,2010年元月啟動,2010年7月全面實現數字化放映。
多渠道解決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建設節目供應站。宜春市采取“國家資助一點,自己籌資買一點,院線配一點”的方法解決數字機147套。根據國家支持和鼓勵數字電影發展的政策,市局領導高度重視,專程專電請求省局支持,最終搭上了國家資助數字電影機的末班車,落實國家資助數字機29套,數字電影放映車一輛。按照市場化方式,各縣市區公司籌資30多萬元購置電影數字機15套,走靠大聯強之路,全市11個電影公司籌資22萬元入股加盟江西欣榮院線公司,由院線公司配置數字電影機103套,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每15個行政村一套數字機的標準。市財政撥付專款5萬元用于節目站(基站)建設。
加強培訓,提升素質。針對數字電影的新技術新特點,為更好地發揮數字電影的技術優勢,提高數字電影的放映質量和服務質量,市電影公司進行組織協調,欣榮院線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于2010年1月和5月,在六個縣市設立培訓點,組織培訓工作。全市共有250余人參加培訓,經考試考核,160人獲省數字電影放映資格證。同時全市選派20位技術骨干參加全省數字電影骨干技術學習班。
放映隊伍水平有待提高。數字電影是科技革命與科技創新的產物,是數字技術應用于電影的結晶,對放映人員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宜春市放映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僅僅是扳開關,能放映而已,對于節目下載、授權等操作程序,什么是數字電影和數字電影的特點,以及設備的保養維護等都是一知半解,很難發揮設備的全部效能。
培訓工作有待加強。宜春市實施數字化放映起步較晚,但從啟動到實施的完成時間卻較短。一是培訓時間短,很多放映員實踐操作只輪上一兩回;二是數字電影機型號不一,生產廠家不同,操作方法的差異給培訓帶來難度;三是培訓資料短缺。
發揮廣告傳媒平臺作用有待加強。數字電影院線制的運作方式,賦予數字電影廣告傳媒平臺極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數字電影放映網絡普及,點多面廣,放映場次多,群眾喜聞樂見、觀眾聚集等優勢未能宣傳推廣,廠家商家缺少了解,缺少戰略合作伙伴。該平臺僅僅是強檔影片本身貼片廣告和院線投放部分廣告,總量小,費用小,效益低,基層公司和放映單位缺乏廣告市場開拓營銷策劃能力。
數字電影設備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有待提高。設備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放映質量的高低。目前宜春市配置的數字電影機服務器故障頻發,據統計,半年來返修40臺次,返修率高達30%;院線維修量大,技術不足,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售后服務嚴重不到位;缺乏維修網點,返廠維修時間長,部分設備維修甚至達數個月之久,嚴重地影響農村電影正常放映,挫傷了放映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農村電影實施數字化放映后,放映質量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農民群眾對電影的選擇權、知情權和自主權進一步提高。要把農村電影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實,許多工作仍值得探索。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探索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性放映和市場化放映相結合的新途徑。在人口相對集中,經濟較發達的鄉村、集鎮、郊區鄉村,村民人均發放公益電影券4-6張,券到農戶。放映單位利用集鎮、村組禮堂或文化活動室,設立固定售票放映點,實行定時定點售票放映。公益電影券也可隨到隨看,每200張公益券折算一場公益電影,領取政府補貼。這樣做好處有三:一是改善農村觀映條件,做到從室外到室內,從站著看到坐著看;二是促進電影隊及時引進高質量的商業大片放映,提高農村電影效益,解決大片進農村難的問題;三是培育農村電影市場,有利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電影市場,為農村電影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提升院線品牌。品牌就是質量,品牌就是價值,品牌就是形象。農村數字電影院線要實行品牌經營,首先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技術、監督檢查制度,用制度來提升經營水平,維護院線品牌。其次是狠抓服務質量,要從數字放映設備采購、設備維修、放映人員的技術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放映程序的規范等各個環節入手,確保設備好、質量優、人員素質優、技術高,實行標準化放映、標準化服務,贏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同。再次是樹文明形象,全體員工文明用語、禮貌待人、著裝整齊、統一標識、自我宣傳、展示風采。比如:全院線統一工號牌、上崗證、放映工作制服,且制服印制宣傳語“精彩人生、數字電影——×××院線”等,讓人民群眾看到形象,體驗服務質量,樹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