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山,閆成柏
(黑龍江省水利四處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鶴大公路牡寧段3座主線下穿分離立交式橋頂升施工,橋位樁號分別為K503+647.4、K511+990、K519+606.5。3座分離橋于1998年鶴大公路牡寧段一期(右幅)時完工并通車。現因鶴大公路牡寧段左幅擴建橋下凈高不滿足新規范的要求,并考慮主線路面維修加厚等因素進行頂升加高利用。其中K503+647.4頂升高度0.35 m,K511+990頂升高度0.75 m,K519+606.5頂升高度為0.70 m。
3座分離橋結構形式完全相同。上部結構為4跨鋼筋混凝土連續梁,孔徑形式為15+2 m×17+15 m;下部結構為柱式墩,框架式橋臺;鉆孔樁、承臺基礎。橋梁全長77.08 m,橋面凈寬7 m+2×0.5 m護輪帶。
橋梁頂升采用支架集群千斤頂同步頂升加高施工方案。每個墩柱的兩側對應箱梁實體橫隔梁處設1個千斤頂及支撐立柱,每個橋臺對應腹板處各設1個千斤頂及支撐立柱。橋梁墩臺每個支撐立柱下設混凝土基礎。通過計算選擇支架結構型式、基礎的尺寸及千斤頂的噸位。故頂升加高設計程序:計算橋梁上部結構荷載→計算支座反力→選擇支架截面型式及尺寸→基礎混凝土的尺寸。
根據原分離橋設計上部各結構重量如表1。
由于每座墩臺處設2個千斤頂,故千斤頂及支架計算簡圖圖1。線荷載集度q=71.8 kN/m。

表1 分離橋上部結構重建一覽表

圖1 千斤頂支架計算簡圖
采用位移法求解超靜定結構支座反力,取1/2對稱結構計算。基本結構圖見圖2。

圖2 支座應力計算基本結構圖
經過結構力學計算確定支座反力:

校核:
支座反力合計:R總=RA+RB+Rc+RD+RE=4596.8kN
荷載總計:N總=QL=71.8×64=4595.2kN
R總≈N總,誤差0.035%,計算精度滿足要求。

圖3 支座反力計算圖
每座橋臺的每個支架荷載為504 kN(支座反力RA=RE=504 kN),每個支架擬選用雙肢普通槽鋼a25型,組合截面形式,兩肢槽鋼連接采用綴條連接。支架高度6 m,下部與基礎混凝土上預埋的鋼板焊接連接,上部每間隔3m設置斜撐或水平撐加以約束。支架的計算簡圖如圖4。
1)25a型槽鋼單肢截面參數:
槽鋼高度H=25 cm,槽鋼寬度b=7.8 cm,截面面積A=34.92 cm2,截面關于x軸慣性矩Ix=3370 cm4,截面關于y軸慣性矩Iy=176 cm4。
2)組合截面參數:
槽鋼高度H=25 cm,槽鋼寬度b=27 cm,截面面積A=69.84 cm2,截面關于x軸慣性矩Ix=3370×2=6740 cm4,截面關于y軸慣性矩Iy=9476 cm4。

圖4 支架計算簡圖
3)綴條采用5×1×35 cm鋼板,呈60°角斜置與槽鋼焊接,間距30 cm,每個支架共計40根綴條。
垂直y軸各斜綴條毛截面面積之和A1y=200 cm2。
4)支架受壓強度及穩定驗算: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錄C表C-2: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錄C表C-2:

故支架的強度、穩定性滿足規范要求。
[1]張勁泉,王文濤.橋梁檢測與加固手冊(上下冊)[K].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薛光瑾.結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