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佳,王曉初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北部引嫩總干渠作為引水工程,所處土層含有不同的水量,經過低溫凍結,體積增大,產生不同程度的脹力,作用在渠系建筑物和渠道上,對其造成很大的破壞。
凍脹使基礎整體抬高或者局部抬高。經過冬夏多次凍融、緩沖,基礎斷裂破碎,基礎局部凍脹使建筑物產生裂紋,嚴重的出現裂縫,呈現上寬下窄,也可能產生多條裂縫,呈現出現八字形狀。凍切力對基礎產生側向推力,使基礎側向位移。條形基礎局部斷裂,基礎側向產生垂直裂紋。
由于基礎的抬高和位移,支撐其它墻體產生裂縫,裂縫的部位和形狀因構造和結構而異,有垂直的、斜向的、水平的。必須觀察裂縫進行綜合分析,是凍脹還是沉降,才能確定。
由于渠體含水率高,溫度達到零點以下,使渠坡變形,表面護砌脫落,經過多次凍融,使護坡破壞。凍脹使防水層破裂,浸泡反復凍融,使排水口堵塞建筑荷載增大,凍脹使渠道結構斷裂,面層裂縫變形、滲水,循環產生凍融,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北引總干渠渠道土巖性主要為含砂低液限黏土、低(高)液限黏土、級配不良砂、級配良好細礫組成,其中前段多以砂性土為主,后段多以黏性土為主,渠道屬過水建筑物,且前段地處河漫灘,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凍結期地下水位高出渠底,渠底有積水或有側向滲水補給,在進行渠道護坡及襯砌時應考慮渠道土的凍脹性。
凍脹性的評價可依據的規范主要為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和水利標準《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SL23-2006),兩種規范的評價方法存在一定不同,現將兩種評價方法簡述如下:
《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SL23-2006)進行渠道最大凍結深度內的渠道土凍脹性分類標準見表1。

表1 土的凍脹性分類表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進行最大凍結深度內土的凍脹性分類標準(部分)見表2。
按照兩種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北引總干渠部分渠道土的凍脹性評價見表3、4。
參照《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SL23-2006),進行渠道最大凍結深度內的渠道土凍脹性評價,其結果見表3。渠道最大凍結深度這里依據《工程地質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四版)查得,工程區最大凍土深度為2.08m(齊齊哈爾市)。凍深內,巖性主要為低液限黏土、級配不良中砂、級配良好細礫等,經評價判定低液限黏土具凍脹性。

表2 地基土的凍脹性分類表

表3 渠道土凍脹性評價表
參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進行最大凍結深度內土的凍脹性分類,其結果見表4。

表4 渠道土凍脹性評價表
從上面的對比評價可以看出,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還是有所差異的。主要表現在評價側重的角度上,《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因為考慮渠道屬引水建筑物,渠道土在運行期間處于浸水狀態或飽水狀態,所以對于定性判斷上更注重于渠道土的顆粒組成,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則更注重于渠道土的含水量及地下水位與凍結深度的關系。其中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粗粒土(礫砂等)的凍脹性判別上兩種規范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對于規范的選用,也經過了一些理論上的思考和專家的批評指導,最終對于北引總干渠渠道土的凍脹性評價采用《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進行相關評價及計算,這里主要考慮的是渠道土的特殊性,與一般建筑地基土不同,可能常年處于浸水或飽水狀態,渠道土可能處于飽和或近飽和狀態,采用行業規范比國標規范更嚴謹更符合實際。
凍脹性渠道的襯砌宜優先采用能適應凍脹變形的柔性結構。當凍脹量大于允許位移值時,應根據渠基土的凍脹級別,并結合渠道防滲要求進行渠道斷面及襯砌結構設計。主要措施為:
1)凍脹級別為Ⅰ、Ⅱ級時,可采用整體式混凝土U形槽襯砌、漿砌石襯砌、板膜復合襯砌等結構形式。
2)凍脹級別為Ⅲ、Ⅳ、Ⅴ級時,可采用地表式整體混凝土U型槽或矩形槽。渠深不超過1.5 m的寬淺渠道,渠底采用平板結構,墻板連接設凍脹變形縫。
[1]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手冊[R].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85.4:97~116.
[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SL23-2006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3]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工程地質手冊編委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K].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