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北]
我曾在巢湖姥山的一座塔內的墻壁上見到這么幾句話:“今天陽光明媚,風好大,早上好冷,中午好熱,上塔好難,下塔好累,游人好多,樓梯好窄,干脆把它拆了算了!”字是用圓珠筆寫的,細細的,一看就是女孩子的字。這幾句話令我感動的原因不僅僅是通俗、俏皮,更主要的是準確地刻畫了此情此景。江淮之間的仲春,正是如詩(假如算詩的話)所說:“早上好冷,中午好熱”,姥山位于巢湖之中,萬畝碧波,登塔臨風。那座塔我也上了,塔體極窄,樓梯陡得逼仄,前面人的腳后跟能碰到后面人的鼻子。因此肯定是“上塔好難,下塔好累”,敢情還不“干脆把它拆了算了”!我讀著這幾句話,仿佛那個寫詩的、長得眉清目朗的小姑娘正頑皮地站在你跟前,不由得不讓人眼睛一亮。
我的一個女同事曾對我說過,她的兒子寫作文,比喻霧大:“今天霧好大,仿佛天上丟下一塊云。”這是孩子眼睛里的童話。
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三角地公告欄除張貼講座海報、球訊、求購信息、轉讓物件等消息之外,還經常有一些尋物啟事。我曾見到兩則頗有意味的啟事。一則是尋收音機的:
尋收音機
昨晚在大講堂痛失老友——G LO BE10波段收音機,上有“22-229”等字樣。
重謝!好人一生平安!
聯系地址:28樓229(請勿撕、覆)
這是一個理工科學生的尋物啟事。
一則是尋腰帶的:
尋腰帶
一條深藍色的風衣腰帶不辭而別,她的主人——華仔,正焦急地等待她的歸來。尋求熱心人的幫助!請留尊址!華仔地址:
38/411
這肯定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的杰作,尋找失物,還不忘浪漫一下,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
1989年我在魯迅文學院進修,一次到崇文門去找一個朋友,在樓道口,見到一則尋貓的啟事:“幾日前,我家的大黃貓不慎走失,有知其下落者或暫收養者,請告1207室,不勝感謝。”這是一則文本規范的尋物啟事,作者想必是一個老知識分子(因為那是一幢社科院的宿舍樓,沈從文先生曾在此居住)。
曾讀到過一篇寫西南聯大的文章,說到西南聯大的公告欄里的“尋找失物”的啟事,也頗有趣。作者舉例說:“鄙人不慎,遺失了什么東西,如有撿到者,請開示姓名住處,失主即當往取,并備薄酬。”所謂“薄酬”,通常是五香花生米一包。這實在是一則雅文,失物者當是謙謙君子。“薄酬”——五香花生米,也是戰時昆明的寫照。
中國民間的東西實在是博大精深,民間的語言永遠是這么的鮮活。正如我的家鄉土話“:學會豬頭瘋,能過揚子江。”意為一技之長可以活人矣!我的母親不認字,可語言極為生動,小時候家里困難,我們羨慕人家有錢的,母親說,能吃飽就行,我們家困難,家人“嘴里也沒長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