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鵬]
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東西不會老去,生命猶是如此。對于生命個體來說,老即說明了你擁有過許多生命經歷,也說明了你剩下的生命越來越少。老給人兩種印象,一種是衰亡,一種是成熟。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因為或許,衰亡就是成熟的代價。
想要知道怎么不老,首先得知道為什么會老。
關于衰老,人類的科學研究也不遺余力地進行著探索。雖然依然無法單純地指認“主兇”,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的衰老是從細胞的衰老開始的。這也很容易理解,我們身體基本的組成單位就是細胞。如果它們不衰老,又如何見得皺紋遍布白發生?那么,為什么細胞會衰老呢?
這要從細胞的復制和增殖說起。為了我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正常維系生命活動,我們辛勞而無怨的體細胞們,不惜在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時繁育復制下一批“接班人”。然而,細胞的復制雖然嚴格按照上一代的各項標準準確復制,可是在我們漫長的生命里,我們體內的細胞已經更新換代了數十萬甚至數億次,就像復印機復印東西,如果你一直用新復印出來的那張當做下一張的復印樣本,最終你復印出的材料的顏色會變淺的道理一樣,當我們生存了數十年之后,我們體內看似和原本細胞并無差異的細胞們已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只不過與復印機不同的是,不是顏色變淺,而是衰老。
當然,作為“主人”,你不能準確地感覺到它們的這些微細變化的臨界點。對你來說,衰老的進程需要很多年通過很多細微的觀察才能感受到。因為就像前文中所述那樣,我們的衰老是從細胞開始的,通過渺小的細胞衰老再反映到人體可觀察的程度可能需要很久。而對于你來說,覺察到衰老可能只是你又發現了一絲白發,你上樓梯又多了1分鐘,等等。緩慢的衰老進程,讓我們不至于一夜走向夕陽,但是也讓我們在人生的幾乎一半的時間里飽受逐漸喪失青春和活力的煎熬。同時,衰老也不是同時進行,而是分部位、器官、系統,逐漸衰老的。這是由我們不同細胞系統的不同生長周期和特性所決定的,但是無可置疑的是,我們身體內的各項生命指標在到達50歲的時候將比我們20歲的時候平均減弱40%左右。就像一部只有60%的電量供應著的機器,你當然無法完美地維系從前的生命活動了。你還無法體會那將是怎樣一種感覺?沒關系,過幾十年你就會懂得。衰老這件事另一個特點就是絕對一視同仁,誰都跑不掉。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每一個人都渴望留住青春,保持不老。從古至今,從各種邪術到各種滋養品,人們企圖放慢時間殘酷腳步的嘗試從未停止過。然而,現代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無法改變細胞衰老的現狀,任何方法都只能是杯水車薪,依然無法改變妙齡如你我他,終究成為風燭殘年的老者的必然結果。那么,阻止細胞衰老可行嗎?首先,千百年來人類在延緩衰老上始終效果不佳的原因就在于人類使用的方法,無論是邪術,還是保養,或者進補,都距離阻止細胞的衰老的問題中心距離太遠。所以,對癥下藥才是根本。
那么,有沒有直接阻止細胞衰老的方法呢?理論上是可以找到辦法的。比如尋找到細胞復制時的負責檢查的分子構成,強化它們的檢查力度。覺得力度不夠?那就干脆封存現有的身體細胞或者制造更為接近原始細胞的細胞,當你感受到了歲月的侵蝕,就逐批地更換替代它們。當然,不得不說的是,這樣的技術可能會過于復雜,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那么,還有一個更為簡單的辦法,如今正風風火火地流行起來的干細胞誘導技術,如果它成功,就可以帶來最年輕的細胞和器官,并且完全符合你的免疫系統。把我們身體衰老的零件逐一更換如何?不能一夜白發變朱顏,但是卻也能夠完成長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可問題的關鍵在于,并不會真的有人輕易嘗試研究這個。顯然,如果成功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的。沒有衰老的人類將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更低的死亡率,我們擁擠的地球還有多少空間可以提供給我們?當然作為個人這可能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但是這不是說你就可以安然接受這個未來技術所帶來的一切后果了。比如,如果你有一個比你強壯的父親或者一個比你更漂亮的母親會不會讓你不知所措?這也無所謂?那么如果發現你剛剛愛上的姑娘經調查卻是你母親的閨密的情況呢?哦,這樣的局面一定不是你想要看到的。這將會給予人類社會和倫理道德以重大的沖擊力。
顯然,這個人人皆想實現的科學夢想,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的亂子了。不過,或者衰老也沒那么悲涼,那至少讓我們懂得珍惜和懷念青春,或者說正是因為衰老的存在,才使得青春的界定存在意義。衰老也讓我們人生有著明顯的區分界線,不然你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盡頭沒有中轉站的漫漫之旅,你的人生成了一部冗長瑣碎的泡沫劇。就像大地的四季變化,春花之燦爛,秋葉之悲壯,誰也很難說清哪一個更美麗一些。或者是彼此成就了對方,會失去的才是可貴的,不是嗎?雖然青春不能永駐的現實讓照片里的那對俊男美女漸漸成了小老頭丑老太,卻也讓他們在歲月的打磨下,在蒼老取代青春的過程中,懂得了相守的永恒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