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 柱
胡錦濤總書記在 “七一”講話中指出: “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我們黨90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繼續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在90年歷程中完成和繼續進行的三件大事,集中到一點,都是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都是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正是這樣一個沒有私利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無論是艱難困苦的革命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或是黨在克服自身錯誤的關鍵時刻,人民群眾都始終不渝地、堅定不移地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正如古訓所說: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勝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實踐活動,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和群眾能夠建立起魚與水的親密關系;同時90年的奮斗歷史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水可以沒有魚,但魚不能沒有水,一旦脫離了人民群眾,我們就將會一事無成,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還指出,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中還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指出這 “四種危險”,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對我們黨長期執政安全的嚴重警示,值得全黨同志高度重視。這 “四種危險”有著內在的聯系,而脫離群眾是一個具有根本性、根源性的危險。應當看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嚴重注意的問題。一些黨員干部權錢交易、權黑勾結,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已成為一個多發、群發性的社會之癌,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在一部分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中滋長了衙門作風、官僚主義作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醉心于個人的政績,漠視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嫌貧愛富傍大款,甚至欺壓百姓,權比法大,大大地拉開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使社會公平的底線受到挑戰,嚴重損害了工農基本群眾的權益,使黨的執政基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失掉人心,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加以切實解決的。
毫無疑義,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強化“四種危險”意識,憂黨憂國憂民,居安思危,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重慶的工作引起各地的注視和研究,它為我們提供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實踐經驗,具有示范的重要意義。依據我的實地考察體驗,重慶市委、市政府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致力于弘揚黨的優良傳統,把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基本群眾,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他們提出的建設 “五個重慶”,即:“宜居重慶”、 “暢通重慶”、 “森林重慶”、 “平安重慶”和 “健康重慶”,正在逐步化為重慶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的現實,極大地改變了這個中西部城市的面貌。他們開展的 “唱讀講傳”活動,振奮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精神懈怠、精神萎靡之風為之一掃,增強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憂患意識和創業意識。他們開展的 “打黑除惡”活動,不但一批作惡多端的黑惡勢力被徹底摧毀,而且堅決端掉各種保護傘,為社會伸張了正氣,為上千個受害死者家庭討回了司法公道,凈化了社會環境,保障了百姓安全。他們要求干部 “大下訪、結窮親”,結對幫扶,使干部和群眾更加心貼心。他們千方百計、真心實意地幫助低收入群眾解決困難,比如,他們實行公租房制度,不但使低收入群眾能租得起房住,而且在房屋設計、地段安排上都要使他們不會產生另類或二等公民的感覺。我看到一幅低收入群眾自發為公租房奠基的照片,他們發自內心的歡笑和自豪感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正如重慶一位領導說的: “革命時期共產黨幫助農民獲得土地,和平時期共產黨要幫助群眾蓋房子,使人民群眾有房住。”這樸實的話語,反映了黨和群眾的關系,反映了黨應當堅持的根本宗旨。又如,他們進行戶籍制度改革,重點解決城鎮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民工、失地農民及其家屬的戶口問題,逐步改變由于農民工進城使留在農村的老難所養、幼難所撫的狀況。所有這一切工作,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黨的認同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在重慶, “跟黨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且這樣做,關注社會公平,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不但沒有影響經濟發展,而且很好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重慶經濟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前三,2010年被評為中國10個 “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事實證明,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切好蛋糕是有利于做大蛋糕的。這就是在發展中要解決好發展為了誰、依靠誰和發展成果屬于誰的深刻道理。
最近,我有幸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中共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親歷了全會通過 《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共同富裕是人類社會的美好愿望,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資本主義雖然能夠創造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但由于它內在的生產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決定它必然導致兩極分化的畸形發展。社會主義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自己的經濟基礎,從而為實現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證和實際可能。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受到動搖,使已經做大了的蛋糕始終沒有切分好,貧富差距已逼近社會容忍紅線。重慶市委敢于迎難而上,自加壓力,堅信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依靠重慶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攻下這個堡壘。他們在前期充分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周密的調查和慎重決策,要求在五年內基尼系數縮小到 0.35,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8%,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2%。在決定的12條措施中,條條都有很高的含金量,都有利于重慶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重慶同志深刻理解分配問題是同所有制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對國有經濟不但抓存量,而且抓增量,要求國有企業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繼續發揮對于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繼續發揮造福全民的中堅作用,繼續發揮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作用。這個 《決定》對于解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核問題,在全國起到了示范作用。正如重慶市委所要求的,努力使《決定》成為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宣言書,展示民生導向發展之路的總綱領,不斷推動改革創新的動員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們提出的 “一年一小變,五年大變樣”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重慶的經驗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心:只要全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認真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求,真正樹立起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對人民負責和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觀點,持之以恒,付諸行動,我們就完全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克服存在的困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