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 見
這里所說的戰爭,是指被剝削階級同剝削階級、被壓迫民族同侵略者之間的戰爭。在戰爭初期,都是剝削階級比被剝削階級、侵略者比被壓迫民族,在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戰爭的進程通常是后者由弱變強,最終打敗對手。
遠的不說,就以中國的解放戰爭為例。
在抗戰勝利后,中國人民熱切地希望實現和平、民主,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國家,而作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則要使戰后的中國恢復到戰前的狀態,即堅持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這個反動集團不顧中國人民的愿望和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和平、民主的努力,悍然發動了全面內戰。
在戰爭開始時,國民黨軍隊的武裝力量很強大,除了接收上百萬日軍的武器裝備外,還有兵工廠可以自行制造軍火,特別是得到了美國援助的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有軍艦,有重炮,有坦克,有飛機。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停留在“小米加步槍”的狀況。但戰爭的結果卻是,人民軍隊越戰越強,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把國民黨軍隊趕出了大陸。
抗美援朝又是一個生動的戰例。
在戰爭中,我們的對手美國侵略者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包括細菌武器。而中國人民志愿軍開頭沒有坦克、飛機,槍支也比美軍落后得多。后勤方面,由于缺乏防寒設備,不少志愿軍戰士被凍傷,由于運輸線連續被敵人炸斷,導致供應不及時,戰士經常是一口炒面一口雪。但是,最終還是把侵略者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這是一場以劣勢武器裝備戰勝擁有優勢武器裝備之敵的又一典型戰例。
為什么會以弱勝強呢?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強大者的失敗,因為它脫離人民;弱小者的勝利,因為它同人民聯系在一起,為人民工作”。①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為一己私利,想方設法強制或誘騙人民為其充當鎮壓革命和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工具,去當炮灰,但人民是會逐步覺醒,回過頭來反抗他們的。
這里明顯地存在著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還是物的問題。抗日戰爭時期,持亡國論觀點的人,論據就是武器不如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時期也有人認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武器不如國民黨軍隊,因而缺乏勝利信心。毛澤東同志把這種觀點稱為“所謂‘唯武器論’”。早在抗日戰爭中他就指出:“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②毛澤東同志這段論述,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人和武器的關系,同人和機器的關系差不多。首先,再先進的機器,包括像人的機器即機器人,都要人來設計、制造和操縱;其次,機器歸資本家所有時,它是被資本家用來榨取工人剩余價值的,而當它為全體人民所有時,它就變成勞動者用來為全體人民生產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的工具。武器如是。
這是不是說可以忽視武器的重要性呢?當然不是。我們黨,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忽視過掌握先進武器。這是因為,掌握了盡可能先進的武器,不僅能夠減弱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對我們的武力威脅、推遲戰爭的發生,而且萬一戰爭狂人把戰爭強加于我們時,可以大大減輕損失。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國家的經濟力和軍力都大為增強。但是無庸諱言,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正因為這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才敢于欺負我們,對我們實行經濟劫掠和軍事圍堵,并挑撥、唆使幾個周邊國家,一方面從我國撈取經濟利益,并侵占我們的領土、領海和島嶼。其中有些人幫助一直把自己視為附屬國的人把水攪得更渾,借機從中摸到幾條魚。有些人是見利忘義,有些人則是企圖步曾經占領過他們的老殖民主義者的后塵。美國以軍火商和金融大亨為核心的統治集團,正試圖導演的一場反華鬧劇,目的是給中國制造麻煩,分散中國的精力,阻止中國的發展。這個集團不但是導演,而且是主演。它支持臺獨、藏獨、疆獨分裂勢力,并且食言而肥,肆意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不斷突破對臺售武的數量和質量。它當導演,是在開始走下坡路的情況下,自感力不從心,只好拉人入伙,為它當幫兇。
面對著這種復雜嚴峻的形勢,中國怎么辦呢?必須進行堅決的斗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反制。要看到,我們是有牌可打的,問題是敢于打,善于打。想當年,美帝國主義和赫魯曉夫之流都拉攏一些同伙和仆從,從南北兩面來夾擊我們,結果不僅未能阻擋住我們的前進,反而加快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今天中國的經濟力和軍力比那時強大得多了。富有優良愛國主義傳統的中國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粉碎遏制中國、圍堵中國、分裂中國的罪惡行徑。
注釋:
①《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頁。
②《論持久戰》,《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