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滔力 口述 龔 輝 整理
軍工戰士的本色
文/王滔力 口述 龔 輝 整理
1985年,根據形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上級提出,部分軍工企業搬遷至條件較方便的地區,決定將國營696廠自費搬遷至某市郊區。一個擁有3000多名職工、4600多名家屬的企業要從深山老林里向遙遙數百里外的市郊搬遷,其難度之大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自費搬遷,首要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除部分貸款之外,要自籌資金。職工代表大會上,大家集思廣益,一方面要增產節約創效益,另一方面要果斷地采取緊縮開支的政策:黨員代表首先提出取消加班費,壓縮出差費用,職工代表也提出取消進山費,減少部分津貼,有的獎金也停發了。同時,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職工們紛紛慷慨解囊,共集資200余萬元。
搬遷,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繁雜具體。廠長帶領干部組織指揮,黨委書記王滔力負責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兼管基建,各級干部明確分工,各負其責,確保生產搬遷兩不誤。
在搞基建的過程中,有的職工擔心有人從中得利,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王滔力同志聽了很重視,在560多名黨員大會上說:“要認真做好教育工作,我首先保證‘不濕鞋’。我如果有貪污、受賄行為,立即開除我的黨籍,開除廠籍!請同志們監督。”會后,各黨支部開會要求黨員要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做好搬遷工作。
1990年11月29日,當最后一個車隊敲鑼打鼓開進新廠區時,搬遷任務算是安全、圓滿地完成了。可是,全廠還沒來得急開慶功會,更艱巨的任務擺在了面前。
為了搬遷,工廠全年62%的生產總裝任務壓在了第四季度。可生產線剛剛打通,大家都認為要在年底前完成全年任務是不可能的。省國防工辦領導很理解工廠的實際情況,最后決定:一定要在1991年1月15日前完成任務!
當天下午召開全廠職工動員大會,會上提出:要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堅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對各單位和個人都做到“四定”,即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定獎懲。
那是一段不分晝夜的日子。只要上道工序的部件轉下來,下道工序不分白天黑夜馬上干。可是,事不由人,在奮戰到第七天早晨時,生產鍋爐壞了。班長李明德對班里同志說:“要有一個人先和我進去檢修,副班長和其他同志一起準備材料……”話音未落,王立成上前一步說:“我是黨員,我先上!”在大家共同奮戰下,于次日凌晨2時將鍋爐檢修好了。
二車間一、二班展開對手賽,搶時間爭分秒。有時夜間停電了,他們就抓緊時間打著手電整理工具、準備材料,常常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誰也不離開車間。二班于1990年12月26日23時40分勝利完成全年任務。一班也不示弱,5分鐘后也完成了全年任務。當時,全廠上下齊心奮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終于在1990年12月28日23時20分勝利地完成了全年任務!一時間,歡呼聲,鞭炮聲響遍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