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久輝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創新新時期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是促進各領域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創先爭優的有效途徑和實際舉措。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縣域特點,以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切入點,積極創新,構建“組織、服務、保障、管理”四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著力筑牢一種新的立體式、開放式的組織架構。
第一張網:組織覆蓋網。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不斷涌現,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產業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等產業鏈經濟組織,致使黨員的從業結構、活動范圍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針對這一現狀,盤山縣根據產業鏈經濟規模、協作關系、從業黨員等具體情況,打破單純按行政區劃設置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對縣域內相同的行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等農合經濟組織進行整合,組建產業鏈大組織。并分別依托縣直主管局、各鄉鎮黨委和縣域規模較大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設置產業鏈黨組織,把農村黨員聚集在產業鏈上,把行業主管部門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在產業鏈上,實現產業鏈黨組織的覆蓋最大化、設置最優化、功能最強化,形成“組織在產業上夯實,黨員在產業上凝聚,群眾在產業上增效,典型在產業上培養,形象在產業上樹立”的生動局面。
第二張網:親情服務網。縣直部門掌握許多事關鄉鎮、村發展的重要資源,但由于少數基層黨組織掌控資源配置跟進能力弱,缺乏協調性,村級需求和縣直部門供應出現了矛盾,很多村級設施建設實施起來存在困難。因此強化聯建制度,鼓勵縣直職能部門和基層黨組織建立聯建共進關系,可以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資源服務功能,推動各基層黨組織的跟進能力,有效實現城鄉資源共享。盤山縣在全市開展了以百名科技工作者下基層為主要內容的“鄉事村辦”實踐活動,積極選派技術專家、業務骨干,為聯建單位和農民群眾提供資金、技術、項目等多方面動力保障,切實轉變基層干部的工作作風,積極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和踐行型先鋒,著力解決廣大農民群體辦事難的問題。全縣設立便民服務大廳10個,民情服務站30個,遴選鄉鎮常駐“民情服務站”機關干部70名,縣直派駐技術專家、業務骨干48名。
第三張網:制度保障網。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將有效促進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盤山縣深化落實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制,完善領導干部基層黨建聯系點制度,建立健全了投入保障機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途徑,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干部報酬、黨員干部培訓資金保障機制,確保經費保障落到實處。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確保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正常運轉。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村干部正常離任安置制度,根據村干部任職崗位和任職年限發給離任安置金,為離任村干部辦理養老、醫療等相關保險,讓離任村干部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的溫暖。
第四張網:教育管理網。強化黨員教育引導、豐富活動載體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目前,盤山縣結合不同黨員特點,搭建了“精學、通易、送學、幫學”四個學習平臺,以縣黨校、黨員教育培訓中心和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為立足點,以遠程教育為平臺,以廣播電視為延伸,以流動黨校為補充,完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對黨員和農民進行理論和技能方面的菜單式培訓,并將培訓向老黨員和貧困黨員子女延伸。不斷改進完善管理黨員的方式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內活動,營造和諧互助的黨內氛圍,吸引更多的村民主動加入到黨的隊伍中,為農村創業型黨員隊伍提供不竭的“源頭活水”。同時,把流動黨員納入黨組織的有效管理視野,建立流動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消除農村黨員管理工作“空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