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上報決策層建議個稅起征點提至 5000元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核算司鄭學工以個人的名義測算發現,如果算上居民一部分購房支出,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的實際支出已超過8162元,合計每人每月支出680元以上,約合每戶1958元/月。之前不算貸款城鎮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這也引發個稅起征點熱議。之前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0年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每月1123元,其中沒有包括居民自住房屋的支出。
個稅起征點是否應該考慮部分購房支出,進而調高個稅起征點呢?有專業統計人士指出,國際上測算消費支出,少數國家采取購房費用或者支出算作消費的方法,比如凈購置法和支出法。而中國采取的是成本法(按照房屋建設成本來折舊測算)。個稅起征點應該考慮居民購房的成本。此前國家統計局上報給決策層建議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也是考慮到了實際居民購房成本以及自住房屋消費(虛擬房租)等因素。由于個稅沒有與物價掛鉤,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正在逐步變成向工薪階層征稅的工具。改革開放30年,現價GDP增加了100倍左右,其中經濟增長了20倍,物價增長了5倍。按此看,目前的個稅起征點,應該按照過去的800元起征點的5倍,即至少4000元來征收。或者留出一定的空間,達到5000元。
(文/李非據《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