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武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 霖
深化廉政教育 促進作風轉變
■ 中共武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 霖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領導干部作風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領導干部作風與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性是作風的內在根據,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作風和黨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可見,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就成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武鄉縣把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充分發揮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優勢,針對性地加強特色廉政宣傳教育,嚴格領導干部的教育、培養和管理,真正把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落實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工作和措施當中。
黨的領導干部能否在工作中、生活中體現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宗旨,離不開崇廉尚廉的生活土壤。武鄉縣作為全國著名革命老區,革命紀念地星羅棋布。為此,我們利用現存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宣傳,力爭通過宣傳使廉政文化真正入腦入心,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廉潔從政思想。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于1988年建成,是挖掘和弘揚偉大太行精神、老八路精神的重要文化陣地,2005年被命名為“山西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紀委確定為“全國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組織全縣黨員干部定期參觀,接受艱苦奮斗、廉潔從政傳統教育成為我們的必修課,組織新提拔干部和新黨員到廉政基地參加民主生活會,上廉潔從政黨課,進行廉政宣誓,參加植樹造林活動。通過對照老革命家的工作生活作風,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從政意識和宗旨意識,增強端正黨風、轉變作風的感知力和自覺性。
開展廉政文化為主旨的教育,必須借助一定的文化載體,將廉政意識滲透到廣大群眾和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認識中。我們注重以黨員干部為重點,以不同形式面向全社會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崇廉尚廉氛圍,注重與組織、宣傳、政法等部門密切配合,著力構建大宣傳、大教育的工作格局。
縣主要領導定期在電視媒體講黨課,帶頭開展廉政宣傳教育;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各單位“一把手”在電視節目黃金時間談對《廉政準則》的解讀和體會,談對《黨章》及若干廉潔自律規定的精要詮釋,談反腐倡廉工作大局與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系;開展“廉政教育月”主題活動,組織集中教育活動;在農村建立“三個中心”,構建便民服務網絡,推廣陽光農廉行動,把群眾關心的政務、村務、財務等熱點問題作為公開的重點,切實筑牢懲防體系的邊緣工作,為凈化社會風氣、轉變不良風氣打好群眾基礎。
組織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宣傳貫徹中央反腐倡廉大政方針的重要舉措。我們確定周一下午為全縣各部門各機關的學習日,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紀條規知識。在學習貫徹活動中,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揚正氣、促和諧”教育活動,舉辦多場大型廉政歌詠比賽,其中在影劇院舉辦的八百名領導干部觀看“清風頌”廉政文藝晚會、“學準則、促發展”廉政演講賽、“學法規、保廉潔、促發展”廉政知識競賽活動以及廉政攝影展和廉政書畫展等都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好評。堅持“用教育崇廉,用活動促廉,用媒體傳廉,用典型導廉”,努力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廣泛開展的學習活動和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在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執政理念的同時,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整體好轉。
通過廉政教育基地、廉政宣傳走廊、廉政文化廣場建設加強廉政文化宣傳。一是多方籌集資金在迎賓街和太行街安裝印有220條廉政標語的警示燈箱,建成廉政文化宣傳長廊,延伸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廉政教育基地;二是建成全縣縣鄉公路沿線的廉政宣傳“通道工程”,讓游客在進入革命老區武鄉,在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地接受老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感受我縣獨特的廉政文化氛圍;三是在鄉村建設廉政宣傳墻和廉政宣傳廣場,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在《武鄉周刊》設立“老區清風”專欄、在縣電視臺開辟專題節目。利用黨風廉政網站這一新型教育陣地,宣傳黨紀條規,宣傳廉政建設的好經驗和做法,登載典型案例剖析,警示黨員干部,激發群眾參與反腐敗的信心。武鄉廉政網自2005年開通以來,點擊率超過50萬人次。同時注重家庭親情影響,構建“助廉促廉”平臺。印發廉政撲克和廉政教育手冊,讓黨員干部和家屬在生活和娛樂中接受提醒和警示,把廉政教育滲透到領導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他們時刻受到清廉氛圍的熏陶。
要使廉政文化宣傳活動健康持久有效地開展下去,必須有良好的制度保障。我們打破紀委唱獨角戲的陳舊觀念,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全縣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建立健全了廉政文化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合力。目前,已形成了黨委書記總負責、紀委書記抓協調、分管領導各負其責的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建立了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會議制度和督查考評制度,有效組織引導廉政文化建設向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新的機制推進了廉政文化活動的開展,在全縣營造了一種“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濃厚氛圍。各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制作廉政宣傳櫥窗,懸掛廉政標語,定期開展學習討論;在社區設立廉政文化專欄,組織廉政文體活動;在農村廟會、集會等群眾聚集的主要街道和鬧市以民風純樸的鄉村秧歌等藝術形式宣傳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化,強化了廉政教育的治本功能,促進工作由以往的模式化向實效性的轉變,推動老區干部作風由被動式向自覺性和規范化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