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令文
如何掌握基層黨內關系的調節藝術
■郝令文
基層黨支部書記作為黨支部“一班人”的班長,既是黨務工作的組織者,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領導者和實踐者。駕馭和處理好基層黨內矛盾和種種關系,事關單位建設的安全穩定,這些矛盾和關系如果處理不好,都可能影響支部團結,造成集體中的“內耗”,因此,每個黨支部書記都應該學會處理和協調好以下七個方面的關系。
支部書記負責主持黨支部的日常工作,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書記不在時,由副書記主持黨支部的日常工作。在支部委員會內部,書記和副書記的關系是平等的,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因此,處理正副書記的關系,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尤其在房管部門,正副書記通常由處長和副處長擔任,二者的關系處理得好壞,對黨支部建設關系很大。怎樣處理好正副書記的關系呢?一是防止爭權立威,認為“一山難容二虎”,想方設法爭核心,搞個人說了算,當工作取得成績時總往自己身上拉,當工作出現問題時,就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二是防止爭強好勝,不尊重搭檔的意見,聽不得其他同志的不同聲音,你“將”我的“軍”,我別你的“馬腿”,你爭個人說了算,我爭首席發言權。三是防止爭名爭利,存在嚴重的本位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不講原則,不顧大局,爭名額、爭彩頭、爭個人利益,這些將嚴重地傷害正副書記之間的感情,影響“一班人”的團結。在正確處理正副書記關系上,要做到“四互”:一要相互尊重,不爭個人權威,不爭誰說了算,有事共同商量,誰對按誰的辦。二要相互理解,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相互諒解,互相謙讓,寬以待人,以誠相待,風雨同舟,團結共事。三要相互支持,按級分工,各負其責,有了問題不拆臺,出現漏洞主動協調,經常通氣,求得認識和行動上的一致。四要相互關心,工作上貼心、生活上關心,講風格、講友誼,以真摯的感情換來工作上的融洽,心心相印,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正副書記才能團結好,真正帶出團結的班子。
黨支部委員會是實行集體領導,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進行工作的。在黨支部內部,黨支部書記和委員都是平等的一員,享受同等的權利,并且都處于支委會的集體領導和監督之下。因此,書記和委員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就要求書記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要負起組織支部活動和處理日常工作的重要責任,同時,在支委會討論問題時,黨支部書記同其他委員一樣享有同等的“一票表決權”,必須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要協調好支部工作,在支部團結問題上起好調節作用,對支委成員間的摩擦要疏導,要主動談心,交換看法,對經驗不足的要給予幫助。同時,支部書記還要有寬闊的胸懷,能容納不同意見,能正確對待同志批評,特別是當個人意見被否定時,更要以積極負責的態度維護集體領導的權威,貫徹執行黨支部決議。
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就是說黨員對于黨組織的決定、指示,必須堅決服從,認真執行,不允許任何黨員或領導專斷和凌駕于組織之上,這就要求黨支部書記和普通黨員一樣,都要自覺地把個人置于黨的組織之中和領導之下,服從組織決定,接受組織監督,不能脫離組織自由行動。黨支部的核心能否形成,主要看這個支部在政治上是否堅定,思想上是否統一,組織上是否團結,領導上是否有力,而不是以某個人為核心,實行個人專斷。因此,黨支部書記應特別注意把自己擺到適當位置,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
集中正確意見是黨支部集體領導的根本目的,少數服從多數是支部集體領導決定問題時必須遵循的原則。支委會在討論決定重要問題時,如果有了不同意見,就產生了一個“多數”與“少數”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集中了多數人的意見,也就是集中了正確的意見。集中多數人的意見與集中正確的意見是一致的,這是由多數人實踐的廣度和認識事物的深度決定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少數人有時在某個方面、某個問題上,有超過多數人認識深度的可能性。這也就是所謂有時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情況。因此,黨支部在堅持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時,對少數的意見必須慎重考慮,否則將影響支部“一班人”的積極性。
黨支部書記要善于從眾多事務中理出哪些是重大問題、哪些是一般事務。否則,黨支部事無巨細,不分主次,包攬一切,就會失去工作重點,這樣不僅會削弱集體領導,而且會妨礙個人積極性的發揮。為此,黨支部書記要善于區分重要問題和非重要問題,而且要從實際出發,加以分析研究,分清輕重緩急。對問題性質的確定,要看是屬于上級的重要指示,還是一般性的工作布置;是屬于方針政策等原則性問題,還是具體業務性、技術性問題;是屬于全局性的問題,還是個別現象。一般情況,前者都屬于重要問題,應該由支委會集體討論決定;后者是一般性的業務工作或一些細節問題,應當由行政首長分工負責。
支部大會是黨支部的領導機關。在支部大會閉會期間,它選出的支委會是領導機關,負責處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委會要對支部大會負責,要定期向支部大會報告工作。支委擴大會議是支委會的一種會議形式,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能擴大到一定級別以上黨員干部和黨小組長參加,但是支委不達法定人數時,不能用支委擴大會代替支委會。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支部大會與支委會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是由二者的性質決定的——支部大會是黨支部的最高領導機關;支委會在支部大會閉會期間是黨支部的領導機關,它完全服從支部大會的決議,一切需要提交支部大會討論決定的重大問題,一般都先經過支委會討論研究,提出初步意見或方案,目的是為了便于支部大會充分討論和更好地決定問題,而不是由支部大會貫徹支委會的決議。支部大會對支委會作出的決定有權修改和否定,對不成熟的意見或方案,有權委托支委會重新研究擬定。
黨員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我們決不能只強調履行義務,而忽視行使權利。如果一個共產黨員不參加黨的會議、不接受黨的教育、不對黨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同志的缺點、錯誤漠不關心,對黨組織存在的問題麻木不仁,也不去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那么就很難說他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可見,能否正確而充分地行使黨章中規定的黨員權利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所以,在黨員的先進性教育中,在日常的管理教育中,都有必要對每一個黨員進行黨的權利的教育,使其增強權利意識,明白黨章中規定的黨員權利是非常充分的,也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可侵犯和損害的,從而不斷增強黨員行使權利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為維護黨的事業和權益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軍區太原房地產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