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瑛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把學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劉玉瑛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決定,這是黨中央向全黨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要完成這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必須關注學風問題,因為學風是否端正,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成效。因此,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時,必須要把學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學風,是人們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所表現出來的風氣和風格。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學風問題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它關系到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如何對待理論聯系實際的關系問題。
對待馬克思主義,歷來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科學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這種學風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不是終極真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行動的指南,但不是讓我們照搬照抄的教條;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以教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只能頂禮膜拜的神圣教義。這種學風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不能發展的終極真理,后人只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不能有絲毫改變。改變就是離經叛道,就是大逆不道。
不同的學風,反映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態度,則反映了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目的與學習結果。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的是它的精神實質,是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學習的目的,是把它的基本原理運用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是為了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不斷向前推進;學習的結果,是學深、學透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用好、用活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是背誦它的只言片語、名言警句;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拿本本上的東西壓人、唬人,根本不管客觀實際情況的變化,忽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習的結果,是理論脫離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由此而言,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把學風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營造優良學風,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樣才能取得有益的成效。
重視學風建設,反對不正派的學風,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許多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人卻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條,這樣就阻礙了理論的發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因此,他要求有教條主義思想的人“必須拋棄教條主義”。
然而,盡管我黨一直在不懈地反對教條主義等不正派的學風,但不正派的學風卻依然存在。就當前情況而言,不正派的學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風不濃,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首先就要“在全黨營造成認真學習的風氣”。但事實上,全黨還沒有真正形成這種風氣。相反,有些黨員卻是“學風不濃,玩風太盛”,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
有的黨員強調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有的黨員搞理論虛無,不重視理論的作用。他們滿足于自己那僅有的一點經驗,只埋頭于日常的瑣碎工作,而不相信理論,輕視理論學習。而輕視理論學習的結果,使得一些黨員理論水平低、理論素養差,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不清是非。
二是目的不明,學習的目的不在應用而在裝潢。早在1942年,毛澤東同志就曾經說過:“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然而,有些黨員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應用,而是為了裝潢門面。尤其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更是限于表面。
有的黨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只滿足于背誦只言片語,而沒有完整、準確地領會其精神實質。不能聯系自己在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來學習理論,不能把學習理論與查擺思想問題、自我解剖結合起來,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有的黨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用來指導實踐,而只是為了“嚇人”、“唬人”,為了“裝潢門面”、炫耀自己,以在他人面前“有臉”,撈取政治資本。
有的黨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只是為了“教育”別人,而不用它來改造自己。就像手電筒,照人不照己,什么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只是掛在口頭上,壓根兒就沒想到去好好實踐。
三是照搬照抄,不能用學到的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是教條主義的學風。關于教條主義,在黨的歷史上是屢遭批判的,然而它卻僵而不死、屢禁不止,至今仍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關于理論,在有些人看來,理論就是指書本上所記載的話。只要誰能把書本上的東西背熟,寫文章或講話時,能引證馬列主義的話,誰就懂得馬列主義,誰就是最好的理論家。在有些人看來,只要是老祖宗說過的話,就應該亙古不變地照著去做,不能有絲毫的改變,如有改變,則是大逆不道;老祖宗沒有說過的,就不能做。因此,他們便否認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新階段,否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意義。
教條主義的表現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從實際情況出發,而從書本上的個別詞句出發。它不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來認真研究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過去和現在,認真研究中國革命、建設的實際經驗,得出結論,不是作為中國革命、建設的行動指南,再在群眾的實踐中去檢驗這些結論是否正確;相反,它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而把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若干個別詞句搬運到中國來當作教條,毫不研究這些詞句是否合乎中國現時的實際情況。因此,教條主義表面上看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實際上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悖的。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加強學風建設,以解決廣大黨員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問題。如何加強學風建設呢?
首先,要使黨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我黨一貫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一般地說,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都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都要研究當前運動的情況和趨勢;并經過他們去教育那些文化水準較低的黨員。……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鄧小平同志也多次提出,全黨要重視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他指出:“我們現在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運用它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來積極探索解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基本問題的本領,既把我們的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推向前進,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別是一些新上來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方向。”
我們正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廣大黨員要了解這些新情況,解決這些新問題,就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其次,要使黨員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把黨的建設和國家的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
既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全體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斷章取義、各取所需,必須認真刻苦地深入學習,掌握其精神實質,掌握其立場、觀點和方法。
第三,要使黨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怎樣聯系實際呢?以下三個環節是必須要保證的:
一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同志曾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生動地比喻為“箭”和“靶”的關系,把理論聯系實際比喻為“有的放矢”,就是說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矢”,去射中國革命實際之“的”。顯見,一個人只有手中有“箭”,才能去射“靶”。由此而言,要理論聯系實際,首先必須認真刻苦地讀書,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否則,理論聯系實際就是一句空話。
二是搞好調查研究。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要深入實踐,搞好調查研究。搞好調查研究是為了了解實際,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有的放矢。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不可或缺的橋梁。
實際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正確地認識它。只有通過調查研究,人們才能達到正確認識它的目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強調的:“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毛澤東同志不僅在理論上強調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還躬身實踐調查研究。他曾用32天的時間,實地考察了湖南5個縣的情況,然后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文獻。
鄧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他說:“我們辦事情、做工作,必須深入調查研究,聯系本單位的實際解決問題。”
調查研究需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掌握真實的情況;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三是要用學到的理論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不是理論與實際的簡單對應。它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分析研究,得出創造性的新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共產黨人只有在他們善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于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