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吹風
省民政廳廳長周明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省的城鄉低保救助范圍不斷拓展,救助標準大幅度提高。2006年至2010年,中央和省兩級共投入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04.98億元。截至2010年年底,我省有城市低保對象91.5萬人,人均月補助164元;有農村低保對象132.1萬人,人均月補助75元。
今年,我省將再次適時提高全省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在國家每月人均分別增加15元、12元的基礎上,省里分別再增加10元,即城市提高25元,農村提高22元。
今年,我省將制定規范農村低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臨時救助制度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制度,健全社會救助政策法規體系。
此外,我省將推動建立“一站式”即時結算醫療救助方式,完善醫療救助辦法,便捷救助程序。
2010年,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1.68億元,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20所,有關市、縣政府投資新建、改擴建敬老院60多所,全年新增敬老院床位10320張,全省五保對象集中供養能力提高了7個百分點。“今年,我們要下大力抓好去年新建、改擴建的120所農村敬老院的入住工作,進一步提高集中供養率。”省民政廳廳長周明定表示,今年,我省將重點發展以社區服務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模式,推進城市社區和鄉鎮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這些中心將集院舍住養和社區照料、居家養老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今年,我省要新建7個縣級福利服務中心。努力新增養老床位,力爭達到千名老人擁有床位15.1張。
同時,我省將制定和實施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專項規劃,推進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社區日間照料設施建設和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國家政策趨勢相銜接、與省情相協調、與養老服務需求相適應、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格局。此外,將健全我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積極探索解決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運行難的問題。“一定要確保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建得起、用得上、能持久。”周明定說。
今年,我省將繼續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和1—4級殘疾軍人護理費標準,并爭取提高優撫事業單位供養人員生活費標準。“提高的標準和時間要根據民政部的安排和我省的實際情況而定。”省民政廳廳長周明定表示,今年優撫對象的醫療保障實施辦法要繼續完善,要落實優撫對象醫療補助經費,探索優撫對象門診醫療的補助辦法。同時,民政部門要規范優撫資金管理,確保撫恤事業費安全運行。加快優撫醫院、光榮院設施維修改造和設備更新。
周明定指出,今年,我省將制定出臺全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的實施辦法,協調落實教育培訓的專項經費,審核確定承訓院校機構,組織動員廣大退役士兵參訓,力爭達到平均參訓率不低于70%,參訓后的推薦就業率不低于95%的目標要求。
此外,我省將適當提高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標準,調節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幅度,優化自謀職業的環境和條件,力爭使我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有較大提高。
今年,我省將力爭新建、改擴建20個功能較為完善的縣級兒童福利機構或依托社會福利中心建立孤殘兒童管理安置指導中心;適時提高孤兒養育標準;完善“明天計劃”長效機制,繼續推進“重生行動”,強化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治療工作。
我省將推進殘疾人社區康復;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稅收政策,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加強康復器具的行業指導與管理;以國家實施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為契機,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新建和改建一批民政精神病人福利機構,為“三無”和貧困精神病人提供良好的養護、托管和康復條件。
(新華)
據省經信委工作人員介紹,按照2011年山西省工業轉型發展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推進計劃,共列入工業轉型發展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100個,總投資6266億元。據介紹,這些項目中,400個項目力爭今年內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000億元,吸納2萬人就業。
按照本次計劃,裝備制造、煤化工、新能源、新型材料、消費品等新興產業技術改造項目有982個。其中,裝備制造業將重點做大做強煤機、汽車、鐵路裝備、重型機械四大戰略性產業;煤化工業力爭在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形成以“苯、油、烯、氣、醇”為主鏈,煤基新興能源、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特色的煤化工產業結構;新能源產業將積極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和煤層氣、焦爐煤氣、煤基合成油等傳統能源新型化利用;新型材料工業將大力發展超高功率電極、新型墻體材料資源深加工類新材料,做大做強特殊鋼、高性能鋁鎂合金等高成長性新材料;消費品工業中,輕工行業重點發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優、特、新”產品,紡織行業重點發展新型紡織材料、品牌服裝、高檔家紡產品、產業用紡織品和新型紡織機械,醫藥行業重點提高現有普藥市場占有率,推進新藥研制和特色藥市場開拓。
此外,對煤炭、電力、焦化、冶金等我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點是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變傳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促進產能大型化、生產集約化、利用清潔化、發展高端化。
(省組)
3月9日,省水利廳決定開展以水庫為依托的水利風景旅游區建設,今后5年建成100個水庫旅游景區,年旅游收入力爭達到10億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建成大中小型水庫731座,近幾年各地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又興修了許多橡膠壩、人工湖等水利工程,加之眾多的自然湖泊,以湖泊風景資源為依托的水利風景區,正逐漸成為全省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水庫特別是600多座小型水庫自建成以來,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工程標準普遍偏低,質量不高,經過多年的運行,許多工程老化失修,長期帶病運行。今后,我省將逐步對所有病險水庫“整容”,通過除險加固消除水庫安全隱患。同時,加大對水庫的深度開發利用,發揮其在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成為百姓觀光、休閑、養生的理想場所。
(晉聞)
3月11日,省環保廳作出部署:年底前,全省各城鎮至少設立一塊噪聲顯示屏,一塊功能區類別標識牌。
去年年底,國務院11部門提出要求,各級各部門應采取協調聯動機制解決噪聲擾民問題。我省按要求定出目標:今年年底前,各市完成噪聲功能區劃分和“十二五”規劃編制,完成重點污染源的確定和達標驗收工作;2015年,我省工業、交通、建筑施工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排放全面達標,城鎮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晉聞)
今年我省將新增保護性耕作面積100萬畝以上,這樣,我省保護性耕作面積在去年966萬畝的基礎上,將首次突破千萬畝,為進一步提高全省糧食生產能力夯實基礎。
保護性耕作是國際上一項先進的耕作技術,其先進性表現在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產、節本增效、改善生態環境。對于十年十旱的山西來說,實施保護性耕作意義重大。為了保證今年新增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我省今年將建立15個萬畝玉米保護性耕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在榆次、平遙等9個縣建立18個5000畝高標準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示范區,使保護性耕作更加集中連片。同時,安排160萬元對項目區的20萬農民和農機手進行技術培訓,并探索和建立較為完善的保護性耕作雜草防治技術體系。
(晉聞)
3月10日上午,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政協提案辦理協商會上透露,今年將啟動嬰幼兒配方乳品安全誠信制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吳湞也在會上表示,計劃在2015年,對全品種所有的藥品進行電子監管,包括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他介紹,通過幾年努力已經完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特殊藥品,即麻醉藥品,實現每一支的可追溯;第二階段包括四大類,疫苗、中藥注射劑等四大類已經完成;第三階段為基本藥物中標品種,今年307個品種全部進行電子監管。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會上介紹,今年將制定食品中工業及糧食加工行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和發布三聚氰胺生產和流通的管理辦法,在乳制品和肉類加工行業實行誠信試點接觸上,推進調味品、葡萄酒的相關措施,并啟動嬰幼兒配方乳品安全誠信制度。
(周宇)
最近,省委組織部和11個市委組織部的“12380”舉報網站已全部開通,受理反映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違規選人用人問題的舉報。這標志著我省組織部門形成了覆蓋省市兩級的信訪、電話、網站“三位一體”舉報體系。
為進一步拓寬群眾舉報渠道,及時發現和嚴肅糾正違規用人問題,2010年7月,省委組織部開通了“12380”舉報網站。半年多來,共接到反映選人用人問題的舉報219件。省委組織部本著“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認真調查、嚴肅處理”的原則,慎重負責地對舉報的問題進行了受理查核。與此同時,明確要求各市委組織部都要開通“12380”舉報網站,以有效發揮群眾對干部選任工作的監督作用。
省委組織部強調,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特別是反映拉票賄選、買官賣官、“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突擊提干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其他違規用人問題,要做到實報必查、查實必糾、失職追責,涉嫌違紀違法的及時移交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依法依紀查處;要嚴格保密制度,嚴肅查處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使“12380”舉報網成為群眾有效監督的可信窗口。“12380”舉報網站網址如下:
省委組織部:www.sx12380.gov.cn
太原市:www.ty12380.gov.cn
大同市:www.datong12380.gov.cn
朔州市:www.shuozhou12380.gov.cn
忻州市:www.sxxz12380.gov.cn
呂梁市:www.LL12380.gov.cn
晉中市:www.jz12380.gov.cn
陽泉市:www.yq12380.gov.cn
長治市:www.cz12380.gov.cn
晉城市:www.12380.jconline.cn
臨汾市:www.lf12380.gov.cn
運城市:www.hd12380.gov.cn
(省組)
最近,省委組織部決定,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下撥部分省管黨費,用于支持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這次獎勵補助的對象為:補助建設任務重、財政總收入低的縣(市、區),各縣(市、區)要將補助資金具體落實到村;補助本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省定改擴建項目的辦公設備配置費用;2008至2009年間,各地按標準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未列入第二輪場所建設補助范圍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給予適當補助,配置辦公設備;獎勵在本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的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和先進個人。
具體補助辦法為:一是財政總收入在5億元以下、建設項目200個以上的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在4億元以下、建設項目150個以上的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在3億元以下、建設項目100個以上的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在2億元以下、建設項目50個以上的縣(市、區)以及財政總收入在1億元以下、有建設項目的縣(市、區),每縣(市、區)給予40萬元的補助,(財政總收入按2009年計,建設項目包括省定項目和市縣確定項目);二是對省定項目中的改擴建項目,每村補助辦公設備配置費3000元;三是2008至2009年間,各縣(市、區)按標準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未列入第二輪場所建設補助范圍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省、市、縣三級黨費每村補助3000元辦公設備配置費用(其中省管黨費每村補助1000元,市管黨費每村補助1000元,縣管黨費每村補助1000元);四是對工作積極,在本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的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分別給予10萬元、3萬元、1萬元現金獎勵,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這次下撥省管黨費的使用要求為:補助獎勵資金主要用于補助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經濟困難的村,彌補資金缺口,添置辦公設備;補助黨費必須落實到村,做到專款專用,不得以任何名義挪用、擠占;補助黨費使用情況要采取一定方式進行公開,廣泛接受監督,確保補助黨費運轉高效、安全。
(省組)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確保實現“十二五”全省農業和農村發展良好開局,省政府決定,在繼續執行現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基礎上,今年新實施十項強農惠農補貼政策:
一、對大中型灌區的10000公里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實施補貼。每公里補貼2萬元。
二、對農村飲水水價實施補貼。井深400米或揚程200米以上的農村飲水工程每供1立方水補貼1元。
三、對1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補貼。每畝補貼1200元。
四、對300萬畝玉米豐產方建設實施補貼。每畝補貼30元。
五、對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專業生產企業發展設施蔬菜給予貸款貼息補助。新建日光溫室當年新增貸款按每畝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貸款給予貼息。
六、對林農、林業合作社開展林改造林實施補貼。喬木林每畝補貼200元,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木本糧油經濟林每畝補貼160元,水果、木本藥材等其他經濟林每畝補貼100元,跡地人工更新每畝補貼100元。
七、對農機作業和大型老舊農機以舊換新實施補貼。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技術集成作業每畝補貼30元,檸條機械化平茬作業每畝補貼65元;大型老舊農機以舊換新,分別按新機具價格的5%和10%補貼。
八、對牛羊規模健康養殖實施補貼。新建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每個補貼50萬元;新建標準化肉羊養殖小區每個補貼30萬元。
九、對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實施補貼。糧食作物每畝補貼15元,果樹每畝補貼25元,設施蔬菜每畝補貼100元,羊、牛、豬每只(頭)補貼5元。
十、對貧困地區移民搬遷實施補貼。每移1人補貼5000元。
文件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站在轉型跨越發展全局的高度,認真落實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切實組織好2011年新實施的十項強農惠農補貼政策,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組織實施情況要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晉聞)
目前,我省公民護照按需申領已實現全省119個縣、市(區)全覆蓋。不用單位介紹信,不用派出所證明,需要申領護照的公民,只要帶著身份證、戶口本到戶口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就可以在10個工作日內拿到護照。
根據我國出入境管理的有關規定,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申請出國境,需要組織人事部門批準;另一方面,有七種法定情形不準簽發護照,即: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無法證明身份的;在申請過程中弄虛作假的;被判處刑罰正在服刑的;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屬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認為出境后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實現“按需申領”的關鍵,就是能迅速辨別出申請人是否屬于這兩類情況。對于不屬于這兩類情況的申請人,簡單登記備案后隨時辦理護照,實現按需申領。
(晉聞)
文化部、財政部日前出臺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2012年底之前,各級美術館將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的一級館、省級館、省會城市館、東部地區館站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形成2個以上服務品牌;其他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并免費提供。這是繼2008年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全面免費開放后的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對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權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為保證免費開放工作的順利實施,各級財政部門將進一步明確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益性文化單位性質,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原則,建立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保證免費開放后正常運轉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對中西部地區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予以補助,對東部地區予以適當獎勵。并將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不斷健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提升服務質量。
(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