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寶:用愛心澆灌貧瘠的土地
賈存寶今年54歲,興縣惡虎灘鄉劉家灣村人。
1991年4月,賈存寶被惡虎灘鄉教委聘為小學代課教師,一代就是20年。“王家溝村,大樹岔村,魚溝村……”賈存寶扳著指頭,向記者回憶幾個“常駐”村莊。這些村莊窮鄉僻壤,幾乎與世隔絕,村民日常出行,常以驢車代步。賈存寶每到一個地方任教,交通工具也只能是“11路車”——步行,一走就是一天。
賈存寶代課的學校,常常是一間破窯洞。白天,這間破舊的窯洞,是賈存寶和孩子們學習知識的“殿堂”;晚上,又成了賈存寶獨自備課和休息的“驛站”。學生最多的時候,是他最忙也最快樂的時候。一所學校,40多名學生,分布在一到六年級。賈存寶站在由幾塊磚壘成的講臺上,教完一年級數學,又給二年級上拼音,再給三年級講美術……為了不耽誤孩子們,賈存寶給自己定下三條硬框框:標準話(普通話)授課;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讓一個孩子輟學回家。
有一天,他忽然發現自己的視力已經“下降到常人不可想象的地步”。他在日記里寫道:“看書的時候,臉貼著書,就像聞東西一樣。”就在這一天,他告訴鄉領導:“趕緊給孩子們找一個好老師吧,荒廢孩子的學業,是我最不忍看到的事。”就在這一天,他暗自哭了一把,20年的代課生涯,好像就在昨天。
聽說自己曾經任教的學校,有的已經拆了,有的合并了,賈存寶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說,這段日子,他最想念的,還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讀書聲。
興縣
惡虎灘
劉家灣村
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
一個全村最窮的人
20年,他用愛心澆灌著
這片貧瘠的土地
他的使命曾經是
不讓一個孩子
輟學回家
文/郭風情
詩/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