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靖
(金清遠豐產(chǎn)林基地有限公司,廣東清遠511500)
目前我國引種桉樹種類已達300多種,人工林面積達100萬hm2以上,分布在15個省市自治區(qū),600多個縣。目前桉樹生長比較正常,害蟲問題不是很突出。但隨著大片人工林的不斷發(fā)展,桉樹害蟲問題在局部地區(qū)表現(xiàn)突出,并造成較大經(jīng)濟損失。因此,對桉樹害蟲問題不能掉以輕心。根據(jù)我國1990~2008年桉樹害蟲的發(fā)展情況并結(jié)合其它因素進行分析,對今后10年我國桉樹害蟲發(fā)生趨勢進行了預測。
2010年桉樹害蟲種類將由目前的281種上升到320種左右。其中,白蟻、蟒蠟、尺鑊、卷葉蛾等仍然是今后的主要害蟲類群。此外天牛、小蠢蛾等蛀干害蟲會上升為主要害蟲類群。
預計桉樹害蟲的危害程度在今后10年內(nèi)總體上將維持現(xiàn)有水平。但在局部地區(qū)可能造成較大危害。預計桉樹面積受害率為5%~7%。危害特點以零星點狀受害為主。根部地下害蟲將維持現(xiàn)有水平,而食葉害蟲和嫩梢刺吸類害蟲會加重危害,并可能形成若干個重要害蟲,蛀干害蟲的危害將明顯加重。
桉樹是速生豐產(chǎn)用材林樹種,年公頃蓄積生長量達15m3以上。害蟲造成中等程度危害能使蓄積生長量減少10%~15%。桉樹害蟲發(fā)生危害率為5%。100萬hm2桉樹林每年有5萬hm2發(fā)生危害,則減少蓄積生長量7.5萬m3,經(jīng)濟損失約1 500萬元。
至2005年,我國桉樹害蟲種類達 281種,比1980年全國森林病蟲害普查時的53種增長了5倍多。其中危害嚴重的30種,危害中等的60種,危害輕度的191種,它們隸屬于10目58科。
桉樹苗圃地下害蟲主要有大蟋蟀、螻蛄、小地老虎、白蟻、蟒蠟、尺鑊、葉蛾等。其中許多種類既是苗圃害蟲也是造林地害蟲,小地老虎、螻蛄、大蟋蟀等在部分地區(qū)危害較重,采用種子育苗的地方容易發(fā)生苗圃地下害蟲危害。
桉樹根部害蟲是目前最重要的害蟲類群,主要種類有白蟻、蠐螬、螻蛄和地老虎等幾大類。
(1)白蟻是目前最重要的桉樹害蟲,全國共記載22種,其中危害中等以上的有17種,危害最嚴重的是黑翅土白蟻和海南土白蟻。它們主要危害苗木或1~2年生幼樹主根部分,取食韌皮部,致使苗木或幼樹枯死。白蟻幾乎能全年活動危害,但最嚴重時期在4~7月,苗木在定植后半年內(nèi)最容易受白蟻的危害,1年生以后受害明顯減輕。白蟻對桉樹的危害有一定的選擇性。在相同條件下,窿緣按、巨按、赤按、小果灰按等受害較重,而檸檬按、尾葉按等受害較輕。
(2)蠐螬是僅次于白蟻的重要桉樹害蟲。蟒蠟食性很雜,能危害多種桉樹。苗木在定植后半年內(nèi)最容易受蠐螬危害。廣西東門林場、欽廉林場和北海防護林場以及廣東省雷州林業(yè)局受蠐螬危害較重。廣西北海防護林場1991年春營造尾葉桉6.7hm2,由于使用城市垃圾作基肥,蠐螬發(fā)生危害率達30%以上。危害桉樹的蠐螬種類較多,計有31種。其中危害較重的有二點鰓金龜、紅腳綠金龜、大等鱗毛金龜、赤絨金龜、小茶金龜和鱗毛鰓金龜?shù)取O擉α壈?、檸檬按、大葉按、布拉斯按及巨按等危害較重。
桉樹食葉害蟲種類種類很多,包括鱗翅目、鞘翅目等許多種類。廣東省金光林業(yè)公司有桉樹林面積2.7萬hm2,其中2008年遭受尺蠖等葉部害蟲嚴重危害面積約為1 333.3hm2,雖經(jīng)防治,2010年仍有666.7hm2受害。廣西合浦縣烏家鎮(zhèn)2009年新造林受桉小卷蛾危害,有蟲株率98%,平均每株蟲苞密度40個,危害程度前所未有。此外,危害程度中等以上的有黃刺蛾、青刺蛾、螺紋袋蛾、大袋蛾等。鞘翅目的葉甲、象甲和金龜甲也危害桉樹。其中李葉甲、綠鱗象甲等危害較重。李葉甲的成蟲、幼蟲都危害按葉。綠鱗象甲幼蟲取食雜草根,成蟲取食按葉,危害期5~6月。
桉樹嫩枝害蟲主要有半翅目、同翅目和直翅目昆蟲。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蟋蟀等啃食桉樹幼苗、幼樹嫩枝。半翅目、同翅目昆蟲刺吸嫩枝、嫩葉的汁液,影響幼苗生長,造成一定危害,對大樹危害較輕。
桉樹樹干和木材害蟲有天牛、吉丁、木蜂、木蠢蛾、小蠢、長蠢等。這幾類害蟲一般為害衰弱木的樹干、樹枝或樹皮。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危害中等,其余種類危害較輕。檸檬按、窿緣按、大赤按和葡萄按等較容易受害。
煙霧機產(chǎn)生的煙霧能使藥液均勻擴散,它施放的煙霧粒徑小,可隨氣流擴散、彌漫,并具有極好的穿透性和附著性能;用藥量少,農(nóng)藥殘留量少,污染小;安全省力,工效高。
根據(jù)防治地區(qū)的具體地形變化,可靈活設(shè)置施放煙霧作業(yè),主要考慮不同地形氣流和風向的影響,盡可能使煙霧朝林間擴散。施放煙霧的方法可采用固定法和移動法,或結(jié)合進行。
地形復雜的山場,操作人員不可能走到,可以充分利用氣流和風向,采用固定放煙法,在作業(yè)區(qū)設(shè)置幾個固定的放煙點,適當延長放煙的時間,增加整個作業(yè)區(qū)的煙量,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勢平坦,地被物稀少,林間行走方便的林分,可采用移動放煙法,作業(yè)人員相隔一定距離,在林間逆風緩步向前行走。
目前煙霧劑都是自行配制的,以柴油為煙劑,根據(jù)害蟲蟲齡的大小,配制不同濃度的煙霧劑,現(xiàn)配現(xiàn)用,一般情況下農(nóng)藥與柴油的混合比為1:20左右。因此,煙霧機的防治成本主要是柴油、汽油、農(nóng)藥和勞力4項費用,根據(jù)煙霧機的耗油量(1.85L/h)、生產(chǎn)率(3.3hm2/h)、用藥量(0.2L/畝)等項指標以及每天的最大工作量,按現(xiàn)在的物價,可換算得出煙霧機殺蟲防治成本約為67.5元/hm2。
煙云層在林間滯留時間的長短是防治效果成敗的關(guān)鍵。一般要在煙云停留10min以上,才能發(fā)揮煙霧載藥的防治效果。而影響煙云層滯留林間時間長短的因素很多,氣壓、風力、林相、地形等都能直接影響煙云層的滯留時間。因此,掌握有利的防治時間,充分利用地形、風向、氣壓等的變化,是煙霧機防治技術(shù)的關(guān)鍵。
3.4.1 防治時間
掌握在產(chǎn)生“溫度逆增”時施放煙霧,有利于煙霧的熏殺作用。一般“溫度逆增”產(chǎn)生在日落后到次日清晨前。傍晚施放煙霧,煙霧隨氣壓下沉,在低層飄浮,適宜于矮林;早晨施放煙霧,煙霧隨氣流上升,在高層飄浮,適宜于高林。氣壓、晴天、氣壓高,煙云上飄,分散、淡薄,防治效果差,不宜放煙;陰天氣壓低,煙云下沉凝聚、濃厚,放煙效果好。
3.4.2 風力
施放煙霧時,風速在1m/s以內(nèi)為合適,風速超過1.5m/s,煙云在林中停留時間短,且容易被風吹散,不宜作業(yè)。
3.4.3 郁閉度
林相整齊,郁閉度高的林分煙云在林間滯留的時間較長,防治效果好;反之,則需延長放煙時間。
3.4.4 地形
坡度小,地勢平坦的林分,煙云不易飄出林外,效果較好;坡度大,地勢陡的林分,難留住煙,只能通過延長放煙時間,增加整個作業(yè)區(qū)的煙量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張向欣,王正軍.外來入侵種美國白蛾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7~ 8.
[2]郝德君,王 焱,戴華國,等.中國人工林害蟲生態(tài)治理策略及技術(shù)展望[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6):11~12.
[3]王大洲,師國洪,馬 寧.生物防治在林木害蟲綜合治理中地位的研究[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5(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