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式孝
(浙江省天臺縣環境監測站,浙江天臺317200)
共普查1 696家,廢水排放量共483.13萬 t;化學需氧量產生4 738.61t、排放1 029.29t;氨氮產生89.28t、排放29.03t;生化需氧量產生1 544.85t、排放115.42t;工業廢氣排放量443 936.996萬m3,煙塵產生 3 050.69t、排放938.43t;二氧化硫產生1 969.54t(燃燒過程1 950.29t)、排放1 098.95t(燃燒過 1 079.7t);氮氧化物產生591.34t、排放591.34t;工業粉塵產生1 195.9t、排放407.1。普通固廢共產生111 639.77t,危險廢物共產生1 005.2t。
共普查生活源522家,其中住宿業51家,餐飲業233家,洗染服務業4家,理發及美容保健服務業166家,洗浴服務業28家,洗車業 26家,醫院5家,獨立燃燒設施1家,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對象8家,城鎮居民人口總數21.9萬人。污水產生、排放量均為1 610.95萬t,廢水污染物主要有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動植物油、氨氮、總氮,其中化學需氧量產生7 600.34t(三產1 285.47t,城鎮居民6 314.87t)、排放6 662.9t(三產1 243.31t,城鎮居民5 419.59t),五日生化需氧量產生2 654.9t(三產17.04t,城鎮居民2 637.86t)、排放 2 259.7t(三產13.5t,城鎮居民2 246.17t),總磷產生98.5t(三產5.79t,城鎮居民 92.72t)、排放 88.3t(三產 5.66t,城鎮居民 82.65t)、動植物油產生324.5t。廢氣產生排放量均為12 979.3萬m3,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生活垃圾共產生59 457t。
天臺縣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量為629.9萬t,污泥共3 410t,廢水污染物主要有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石油、氨氮、總氮,其中化學需氧量產生4 082.94t、排放468.07t,五日生化需氧量產生1 544.38t、排放 103.57t,總磷產生 28.86t、排放 4t,石油產生 23.17t、排放 4.61t,氨氮產生112.68t、排放29.19t,總氮產生 203.91t、排放40.89t,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共3 410t。天臺縣垃圾處理廠主要污染物來源為固體廢物產生的滲濾液,全年滲濾液產生量29 200m3,處理29 200m3,經處理的滲濾液全部直接排入始豐溪,排放量29 200m3,滲濾液包含的主要污染物有化學需氧量、氨氮、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產生 35.02t、排放 11.21t,氨氮產生10.66t、排放 0.11t,石油產生0.15t、排放 0.07t。
從各污染源的廢水排放量來看,生活污染源的排放量較大,占總排放量的59%,工業污染源占18%,集中源占23%;廢水中主要染源物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生活污染源和工業污染源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較大,分別占總排放量的56%和40%,集中源占4%。從各污染源的廢氣排放量來看,工業污染源的排放量較大,占總排放量的96%,廢氣中主要染源物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業粉塵。從各污染源的固體廢物排放量來看,工業污染源的排放量較大,占總排放量的64%,生活污染源占33%。
污染源面廣點多量大,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范圍大。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強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公眾認識到污染源對環境和生活的危害性,宣講少產生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技術及方法,提倡綠色生活、生產和消費,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同時要明確政府領導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完善環境保護地方行政領導目標責任制,特別是要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環境保護的政策意識,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落實到街道、鄉鎮、社區和行政村,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齊心協力,加大防治和保護力度,確保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抓住經濟轉型的契機,緊密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污染防治工作,遵守環保審批6項原則的要求,禁止審批兩高一資的新項目,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的產生。積極扶持和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型、集約型、生態型的項目;堅決拒絕生產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項目。同時對新、改、擴建項目堅持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積極扭轉過去工作中重環評審批管理、輕環保措施竣工驗收管理的局面,不斷完善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與試生產及環保措施竣工驗收的跟蹤管理。
(1)建立完善污染源檔案,制訂防治計劃,落實責任人,分類分片進行治理。天臺縣的生活源以餐飲業、理發美容保健服務業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為主,對餐飲業、理發、美容和保健服務業要嚴格審批和檢查管理,聯合工商、城管和衛生等相關部門,督促經營者按規定要求處理和排放污染物。
(2)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和鎮鄉污水處理設施,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和延伸污水管網,加強對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的監管。繼續開展優美鄉鎮、生態村和生態鄉鎮創建活動,因地制宜,農村生活污水要采取相對分散或相對集中的方式處理,山區農村可以積極采用生物技術、沼氣工程等適宜技術進行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可推行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方式建立健全保潔、高效管理制度,進一步改造和提高城鄉一體化收集處置體系。
(3)天臺縣工業污染源主要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食品制造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要加大工業污防治力度,要按照生態環境功能區要求,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對有發展前景的老污染企業進行重組和改造,對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責令關停并轉。通過技術改造、改革生產工藝、資源綜合利用、節水降耗等措施,逐步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水平,加大污染未端處理力度。
(4)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目前有限水環境資源,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實現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力爭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清潔生產制度。鞏固和深化坡塘化工區化工企業的生態化改造,繼續對坡塘化工區化工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和進度,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加強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規范整治洪疇三合的橡膠業,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規劃好、整合好白鶴左溪的印染業,盡量減少污染源的數量,降低甚至消除污染物的危害。
[1]天臺縣污染源普查辦公室.天臺縣污染源普查報告[R].天臺:天臺縣污染源普查辦公室,2010.
[2]天臺縣污染源普查辦公室.天臺縣污染源數據分析報告[R].天臺:天臺縣污染源普查辦公室,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