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會,胡志勇,王紅敏,李紅喜,湯 雷
(1.河南省欒川縣林業局,河南欒川471500;2.河南省欒川縣城關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欒川471500)
林業產業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資源為主的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產業的共同屬性,也有自身的4大特性:即資源的可再生性,產品的可降解性,經濟、生態、社會3大效益的統一性和第一、二、三產業的同體性。林業產業不僅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包括木材、竹林、人造板、木槳、林化產品、木本糧油、花卉、藥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在內的大量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而且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解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社會就業機會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林業產業是一個涵蓋范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的復合產業群體,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基層林業工作者對發展林業產業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問題、對策和建議,以供決策者參考。
(1)缺少長遠規劃,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各地林業產業發展,沒有科學的、長遠的規劃。林業產業在各地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和占農民收入的比重也與森林資源所占比例不相稱。以洛陽市林業產業還算發達的欒川縣為例,其森林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0%以上,而林業產業在縣域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卻不到10%。
(2)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單一,缺少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缺乏規模效益,形不成產業優勢。林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撐,林產品加工水平低,多數是初級產品,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發展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投入力度偏小。
組織專業科技人員,認真摸清本地森林資源家底,并聘請專家論證、拓寬科學開發利用途徑,形成《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以指導規范林業產業科學健康有序發展。通過論證、篩選一批資源充足、市場前景好、開發利用潛力大的產業項目,做好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推出招商項目,積極工作,吸引有眼光、有實力的投資商前來投資興業,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1)國有林場、集體和個體森林資源所有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潛力,采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股份經營、出租轉讓等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技術、人才進入森林資源開發利用領域,拓寬融資渠道,開辟林產業發展新路徑。
(2)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正確處理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林業產業是資源約束型產業,要切實加強宏觀引導和調控,防止盲目開發,破壞和浪費資源,行業無序競爭等問題出現。加強和改善林業產業管理機構建設,強化產業管理服務職能,履行“調控、監督、引導、服務”職責,為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全面服務。
(3)建立和完善促進林業產業發展的服務體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搞好配套服務、建立集體林權流轉制度。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權性質、不改變林地用途、不損害農民林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林農可以依法自愿有償的承包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設立林業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把林權交易、森林資源評估、林產品交易、林業產業信息發布、金融信貸服務等市場要素組合起來,為林業產業發展搭建市場平臺,服務林產業發展。
(4)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做好技術引進,科技推廣示范,科研院所智力支持等項服務,提升林業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指導建立健全林業產業行業平臺、合作化等組織,充分發揮其政策宣傳、技術推廣、經濟合作、人才培訓、信息引流、市場營銷、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1)夯實林業產業發展基礎,做好造林、撫育、管護工作。以現有林種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突出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推廣速生豐產技術,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林種。并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要求,切實依法管護好公益林,重點做好森林撫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提高林分質量,優化林種樹種結構,合理開發利用森林剩余物和林下資源。
(2)抓住林產品深加工這個關鍵而又薄弱的環節,依靠科學技術實現突破。在依法保護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前提下,依托林木、林果、林藥、森林剩余物等森林產品,有計劃、有重點的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林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搞好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拉長林業產業鏈、培育一批名牌產品,使林產品加工企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
(3)引導群眾全面理解森林資源內涵,因地制宜,培育豐富多彩的特色林產業,擴大農民群眾受益面。森林資源不僅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也包括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要引導群眾改變森林資源就是木材、果品等林產品的狹隘認識,樹立凡是與森林相關的、能為滿足人民群眾所需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提供條件的資源都屬于森林資源的觀念。重點引導示范群眾利用豐富多樣的森林資源,開展林下養殖、林下種藥、培育食用菌、山野菜,以及依法人工繁養、馴化野生動植物等特色項目,形成特色產業。
(4)指導行業發展協會等組織,規范運作,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形成良性競爭、共同繁榮的局面。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增強市場營銷理念,創新營銷技術和手段,擇機建立區域性產品交易市場,充分發展市場的聚集效應。高度重視各類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興業的根基的理念,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和吸引人才。
(1)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五部委局《關于林業產業振興規劃》(林計發[2009]253號文件)精神,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扶持力度。財政部門要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支持力度,上級下達的林業貼息貸款、農業綜合開發等林業項目投資,要切實用于林業產業發展,并按規定落實好貼息和配套資金。林業龍頭企業扶持優惠政策按省政府《關于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識》(豫政(2003)47號文件)執行。積極支持組建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扶持林業產業快速發展。林業部門要努力減輕林業生產、經營者負擔。鼓勵群眾自主造森,對規模以上營造經濟林、用材林予以獎補。科技部門發揮其優勢,積極為林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科研開發項目資金支持,增加科技經費投入。
(2)落實林業信貸扶持政策。金融、保險部門要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門、國家銀行監會、中國保險會、國家林業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銀發(2009)170號文件)要求,結合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振興目標、全面增強金融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服務功能。金融機構要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及中小企業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業務;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最長可為10年,對于符合貸款條件的林權抵押貸款,其利率一般應低于信用貸款利率。金融機構要優化審貸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推行“一站式”服務。鼓勵各類擔保機構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以及擔保保險相結合方式,積極提供林業產業融資擔保服務 。保險機構要遵循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的原則,積極開展森林保險業務,提高林業產業抗風險能力。
各級政府要認識到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是一鳥兩翼,沒有產業的林業是不完整的林業,不重視林業產業,林業的發展就會失去持久的動力和經濟依托。只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才能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各級政府要將林業產業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政府牽頭,政策引導,科學規劃,市場運作的原則,強力推進,積極支持,并將其納入政績考核目標體系。要依據林業產業總體規劃和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林業產業發展方案,并履行職能、組織落實。林業部門要認真做好組織指導,參謀協調,科學規劃,依法管理,優化服務等項工作,切實發揮主導作用。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特點,圍繞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振興地區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和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林業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林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1]高 嵐.林業經濟管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韓海榮.森林資源與環境導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