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波,張忠富
(貴州省金沙縣林業局檢疫站,貴州 金沙 551800)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又名松墨天牛,是松樹的主要蛀干害蟲,在松樹分布地區發生極為普遍,且危害嚴重。它不僅使松樹死亡,而且還是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的“癌癥病”,是國際檢疫對象,因此做好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對保護金沙縣松樹資源和生態環境十分重要。2005年1月金沙縣發生松材線蟲病以來,就對松褐天牛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防治,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試驗。
每年金沙縣檢疫站在春秋二季都要對金沙縣松林進行全面普查,特別是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的鄉鎮加強普查和松褐天牛防治監測工作。7月份是松材線蟲病普查監測的關鍵時機,提早開展監測對掌握疫情發生動態、盡早除疫防疫、防止疫情傳播擴散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鄉(鎮、國有林場)為單位,每年在4~5月和7~10月,對金沙縣松樹林按小班進行線路踏查,查清發生分布范圍、發生面積、病死木株數,繪制發生分布圖,寫好調查報告和填好統計表及時上報。若懷疑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均及時進行采樣、分離、鏡檢、鑒定工作。
由金沙縣檢疫站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交通沿線、風景區、倉庫、車站、建筑工程工地、木材市場、木材加工經營場所等人為活動頻繁地區附近的松林進行巡查,發現松樹有感病癥狀,立即取樣分離鑒定,確定是否發生松材線蟲病。
在發生松材線蟲病的疫區鄉鎮,采取常年監測。聘請責任心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業青年,通過培訓為專職疫情監測人員,簽訂監測管護合同。監測人員每周必須在責任小班內全面踏查一次,用目測方法觀察松樹整株或枝條是否出現退綠、萎蔫、發紅、枯死等情況,記錄其地點和數量,并立即取樣送檢和報告。同時防偷砍盜伐現象出現。每年金沙縣調查疫情松林面積579.9hm2,調查監測覆蓋率達100%。
在疫區毗鄰鄉鎮、交通沿線、城鎮周邊和易感林分設置固定監測點監測松樹發病情況,派專人定期調查,發現松樹枯死立即取樣分離鑒定,確定是否有松材線蟲。并把枯死松樹伐倒就地清理集中燒毀,以免松褐天牛傳播。
在松材線蟲發生疫區內安放引捕器,每0.7hm2安放誘捕器1個,約需 862個;發生區邊緣地帶、交通沿線、風景區、廠礦企業和城鎮周圍以及重點林區,每20hm2設置一個誘捕器,需186個。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蟲,要進行分離鏡檢,消毀。
每年的5~8月在發生松材線蟲病的松林內設置誘木,選擇松褐天牛密度大的地塊設置誘木,每0.7hm2松林設1株誘木,約需867株,引誘松褐天牛成蟲在誘木內產卵,于9月中旬收集誘木集中焚燒。
釋放管氏腫腿蜂,在傳媒松褐天牛幼蟲期,選擇氣溫在25℃以上的晴天,在疫情發生點內采用分片布點放蜂法,按0.7hm2放蜂1萬頭,定期檢查防治效果,并作好防治記錄。
4.4.1 噴藥防治
在松褐天牛成蟲期,采用對樹干、冠部噴灑綠色威雷(觸破式微膠囊劑)750~1 200m L/hm2(300~400倍液),或其他內吸性好、下導性強的殺蟲劑,分別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盛期進行防治。松褐天牛幼齡幼蟲期采用地面樹干噴灑蟲線清乳油80倍液,噴藥量為30~45L/hm2。
4.4.2 噻蟲啉
利用3WF-38背負式噴霧噴粉機于2010年6月中、下旬,在試驗地的噴藥區按原藥4.5kg/hm2(與滑石粉混合量為9kg/hm2)在晴天早上均勻噴施,通過設置小樣方、設置誘木等監測措施來對防治效果進行綜合評價。防治試驗結果表明,噻蟲啉藥劑在金沙縣防治松褐天牛的效果比較明顯,對松褐天牛有很好的殺滅作用,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可廣泛應用在松褐天牛上的防治上。
4.5.1 人工清理病蟲害木
對林地內的枯死樹、瀕死樹、火燒樹、受害嚴重的病蟲害木及時進行砍伐、清理,使之不利于松褐天牛生殖繁衍,做好防范、監測工作。
4.5.2 封山育林
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嚴格控制闊葉林采伐,逐步改變林分結構,定向培育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控能力。
4.5.3 營造混交林,進行林相改造
嚴格控制人工林撫育強度,不搞皆伐和二次間伐,逐步將同齡林、大面積純林改造成為混交林、復層林,提高林分的穩定性。有利于多種生物群棲息繁殖,增加松褐天牛天敵種類,形成復雜的食物網鏈,達到生態平衡,從而抑制松褐天牛密度。
[1]貴州省森林病蟲檢疫防治站.松材線蟲病防治手冊[R].貴陽:貴州省森林病蟲檢疫防治站,2007.
[2]費引海.松褐天牛的防治[J].湖南林業,2007(2):26.
[3]沈榮澤,顧 軍,張學源,等.松褐天牛防治技術的研究[J].江蘇林業科技,2006,33(6):21~23.
[4]盛常順.設置活誘木防治松褐天牛效果調查[J].安徽林業,2006(2):44~ 45.
[5]黃海勇,丁治國,楊長林.貴州松褐天牛防治工作初探[J].貴州林業科技,2007,35(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