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南,肖永棠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差干鎮林業站,廣東 梅州 514625)
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均具有顯著且獨一無二的自然條件,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及珍稀物種,因而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與保護。同時豐富稀有的野生動物使得對自然保護區的環境建設有了更為明確、嚴格的要求,因此一旦管護不及時、監控不完善便會引起野生動物大面積爆發不良疫病,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野生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人畜共患病等,不僅給動物物種生存延續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還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疫源疫病工作主要指對野生動物種群、物種展開實時監測,發現其存在的異常行為或不正常死亡現象,對其物種生存信息進行完善記錄、科學取樣,細化檢測并完善報告結果,制定應急處理預案,面向社會大眾發布疫情狀況的全過程。針對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產生的疫源、疫病進行完善監測控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高水平的技術要求,且內含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需要實施高度時效性工作與完善科學的實踐管理。
基于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物種的豐富性,對其進行疫源、疫病的有效防控管理形式較為嚴峻,需要實施監測管理的范疇不斷拓寬。現行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管理工作需要交通工具的大力輔助支持,同時需配備完善的監測設施設備,引進先進的現代化監測技術,否則難以滿足監測工作需求。同時當前從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的相關工作人員由于沒有經受專業技能、技術培訓,因而缺乏疫源疫病防控監測知識與實踐技能。再者由于我國針對自然保護區開展的野生動物監測疫源疫病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管理經驗不足,欠缺良好的實踐管理策略流程,因而需要進一步提升處置應急能力,為有效預防控制動物疫源、疫病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自然保護區相關政府部門與基層單位應站在戰略化的全局高度、認真貫徹落實林業部門、省政府以及國務院關于有效防控野生動物產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相關工作部署,踐行科學發展觀,圍繞三個代表核心思想,由先進性角度出發,樹立對國家、對黨、對人民的高度負責態度,進而全面提升針對野生動物產生不良疫源疫病的科學防控監測工作的緊迫性與重要性認識,將該類工作全面納入核心、重要議事日程中,做到思想認識科學到位、領導組織準確到位、工作流程措施正確到位、制度責任細化到位。切實強化對監測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領導管理工作,實施科學的引導輔助。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實踐措施,降低野生動物產生不良疫情的風險,杜絕由于防控管理措施不到位引發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疫情的持續擴散與不良交叉傳播,進而確保動物衛生、動物產品安全,營造良好的自然保護區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依據我國林業部門要求,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應加快組織建設、科學編制、規劃野生動物監測疫源、疫病的工作管理體系,進一步密集發展監測點建設,擴充工作范疇,進而合理消除監測防控盲區,將針對野生動物的疫源、疫病監測控制同保護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實踐管理、檢測鑒定、鳥類環志、生態觀測與教育宣傳等功能有效整合,實施一站多能的科學建設目標。實踐管理中應本著基于當前、長效建設謀劃的原則,細化制定研究防控監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體系規劃,將其合理納入應急公共體系的建設實踐中,進而持續提升監測控制能力與應急管控處置能力,從體制層面構建成為防控監測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應實施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管理、監測巡護、科學教育培訓,發揮應急職守能力,履行信息上報與反饋體制,進行完善的督導檢查及工作考核,對玩忽職守、拖沓冗余的工作人員應追究其責任。進一步促進各項管控制度的持續更新與完善制定,面向廣大工作人員進行上墻公布,使其在實踐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對突發疫情進行良好、完善的處置管理。
(1)設立專業監測管理機構,主體針對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單位,設置科學監測規劃、設計管理措施與年度監測計劃。同時依據自然保護區構建特征及自然環境特點適應性布設試驗區及觀測點,完善確定試驗項目、監測任務,針對野生動物豐富資源構建全面的信息檔案。
(2)針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及保護展開相關科技知識的推廣及普及,全面開展免疫管理工作,強化監測疫情報告環節,科學實施24h不間斷的輪崗值班管理體制與實時報告監測體制,及時全面的掌握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動態疫情發展。倘若在監測管理中發現了可疑狀況必須立即向相關林業單位、管理部門報告,通過工作人員深入現場的初步核查確認、監測單位的正式確認后,面向政府部門以及野生動物疫病防治監督單位進行如實、細致的報告。
(3)強化應急準備,實施規范、科學的應急程序,進一步加強值守應急管理,進而在做好針對重大動物疫情疫病綜合防御控制管理的同時,深入強化對人畜共患疾病的預防控制。
源疫病工作的宣傳力度
為提升教育宣傳力度可廣泛利用、報刊、網絡媒體的報道宣傳職能,主體采用活潑生動、易懂通俗、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野生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知識、相關保護知識以及疫源疫病防控監測知識的大力宣傳,進而培養廣大群眾的主動防御庇護能力。針對自然保護區周邊村莊以及社會各類企事業單位展開宣傳材料的有針對性、廣泛性發放,在公共宣傳欄張貼宣傳掛圖,定期組織開展現場公益性講解,使民眾了解野生動物存在的疫源、疫病的可預防控制性,進而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有效提升全社會民眾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科學防控意識與自我防護能力。
(1)結合實際情況依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物種從事的集群活動特征以及生物學習性,展開各項工作的細化研究,制定切實有效的防控策略及措施,完善健全疫情疫病實時報告的崗位責任制。
(2)合理明確監測控制范疇、劃定重點防控區域,明確檢測管控對象,細化落實物資儲備與監測人員的責任到位管理。明確各項管理工作責任,對各監測區制定第一責任人,實現責任體制的層層落實,全面履行各部門職責,避免管理漏洞。
(3)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對各項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及時通報并逐級建立追究責任體制,嚴肅各項工作紀律。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監測站的野外監測工作,合理利用監督站駐場資源、木材檢查站、森林管護站、林業工作站與防火檢查站、瞭望臺等設施及單位將野生動物存在的各類異常狀況及時報告當地相關監測部門,起到良好的輔助管理與聯合監控作用。
(1)為提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控制執行效力,應合理擴充投入資金,構建長效經費支持機制,確保經費投入的落實到位。對政府下撥資金進行良好科學的統籌安排,強化監測站基礎建設、完善設備設施的購置配備、防控監測物資應急與交通工具的完善配備,合理改善辦公條件,升級野外勘察設施設備。同時主管單位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自然保護區從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管控監測經費應用分配情況展開實施監督,杜絕違法挪用資金的現象發生,倘若發現違規現象應依據財政制度深究到底,進而完善保障自然保護區監測預防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投入經費的專款專用。
(2)收集監測情況,從分析、報告與處理調查等層面入手給予工作人員精心的指導,注重對他們的業務培訓。通過豐富開展知識競賽、針對干部職工組織專項學習、深入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準確鑒定疫病程序及方法,提升全員的綜合監測管理素質。為進一步擴充監測力量,有計劃地招收自然保護、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野生動物方面的專業人才,進而為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控制監測工作水平的持續提升構建完善的人才力量支持。
為有效防控自然保護區各類野生動物大面積產生疫源疫病,本文從優質的監測管理入手,通過強化認識、夯實建設、完善體制、合理防控、擴大宣傳、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整體素質等完善的策略制定,展開對野生動物疫病控制的科學研究,對豐富管理經驗、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營造和諧、良好、優質的自然保護區建設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廖承川.九龍山強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R].麗水: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7.
[2]吳天明.合理強化野生動物疫病防御工作問題探討[J].環境建設,2009(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