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暉,劉京陽
(1.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林業局,湖南 懷化 418000;2.湖南省懷化市林業局,湖南 懷化 418000)
隨著國際貿易的大幅度增加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生物無意或有意地遠距離傳播的機會大大增加,進入我國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也逐漸增多,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已十分明顯。有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已經造成當地物種的數量和種類的減少甚至滅絕,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改變或喪失,同時給林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經濟損失,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為了弄清入侵懷化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和分布,幾年來,我們陸續在懷化市轄區內進行了調查,已發現25種外來林業有害生物。
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為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水生型和陸生型,以莖節行營養繁殖,原產地是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的島嶼上發現,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栽培,后逸為野生,導致草災。現在幾乎遍及黃河流域以南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空心蓮子草已成為水田、旱地、果園、茶園、菜地、苗圃、花卉基地、綠地草坪、花壇、水渠、水溝、魚塘和濕地的主要頑固性雜草。
刺莧(AmaranthusspinosusL.)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是熱帶美洲。19世紀30年代在澳門發現,1857年在香港發現。現在已廣泛分布于陜西、河北、北京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也有分布。刺莧已是苗圃、菜地、果園、綠地、草坪、花壇常見的雜草。
凹頭莧(AmaranthuslividusL.)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美洲。1848年于《植物名實圖考》首次記載,現在除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外,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凹頭莧也已經成為菜地、果園、苗圃、綠地和草坪的雜草。
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為紫茉莉科一年生宿根性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美洲。1848年于《植物名實圖考》有記載,我國南北各地常作為觀賞花卉栽培,后逸為野生。目前分布于黃河流域以南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其根和種子有毒。紫茉莉也成了庭院、村落、苗圃、草坪和綠地花壇的雜草。
垂序商陸(PhytolaccaamericanaL.)為商陸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種子繁殖,同時宿根也萌發。原產地北美。1935年在杭州采到標本,后作為觀賞植物栽培,逸為野生。現已遍布黃河流域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其垂序商陸種子常被動物特別是鳥類散布,現已成為公園綠地、綠化帶、草坪、苗圃和果園的主要雜草。根和漿果對人和家畜有毒。
紅花酢漿草(OxaliscorymbosaDC.)為酢漿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種子數量大,鱗莖易分離且極易隨帶土苗木傳播,繁殖迅速,原產地熱帶美洲。19世紀中葉在香港首先發現,后各地作為觀賞植物引入廣為栽培,逸生后成為雜草。目前已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紅花酢漿草現已成為果園、花園、茶園、苗圃、綠地、草坪甚至花盆里的雜草。
飛揚草(EuphorbiahirtaL.)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非洲。1820年在澳門發現。現已遍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飛揚草是旱田和草坪的雜草,且全株有毒。
蓖麻(RicinuscommunisL.)為大戟科一年生粗壯草本植物。主要依靠種子繁殖,原產地非洲東北部。根據659年《唐本草》記載,蓖麻早年作為藥用植物引入,20世紀50年代作為油脂作物推廣栽培,后逸為野生,成為一種高大的雜草,排擠本土植物或危害栽培植物。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
野胡蘿卜(DaucuscarotaL.)為傘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歐洲。明初的《救荒本草》首次記載,其種子常混入胡蘿卜種子中傳播,可能是元朝引種胡蘿卜時帶進來的。現遍及長江流域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野胡蘿卜是常見的農田、苗圃、果園、茶園、菜地、綠地、草坪的雜草。
圓葉牽牛(Ipomoeapurpurea(L.)Roth)為旋花科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美洲。1890年我國已有栽培,后逸為野生。現已分布于全國大多數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圓葉牽牛已經成為庭院、路邊常見的雜草,侵占綠地、草坪,攀爬纏繞綠籬以及綠化樹種。
曼陀羅(DaturastramoniumL.)為茄科一年生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墨西哥,明朝末年作為藥用植物引入,《本草綱目》(1593)有記載。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懷化市的鶴城區、中方縣、會同縣、通道縣有分布。曼陀羅已是果園、苗圃和旱地的雜草。全株含生物堿,對人、家畜、魚類和鳥類有強烈的毒性,其中果實和種子的毒性最大。
喀西茄(SolanumaculeatissimumJacq.)為茄科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巴西。19世紀末在貴州南部發現,現分布于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懷化鶴城區有分布。喀西茄已是公園、草坪、苗圃和城市的綠化帶的雜草。它不僅為雜草而且具刺全株含有毒生物堿,未成熟果實毒性較大,人和家畜誤食可引起中毒。
藿香薊(AgeratumconyzoidesL.)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中南美洲。19世紀出現在香港,同時由中南半島蔓延至云南南部。現在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懷化的鶴城區、會同縣、通道縣有分布。藿香薊在許多地區的菜地、果園、茶園、苗圃、庭院周圍甚至于田埂上都成片生長,成為危害嚴重的雜草。
三葉鬼針草(BidenspilosaL.)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美洲,1857年在香港首次發現。現主要分布于黃河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它種子上長有毛刺,常扎入路人衣服上、牲畜毛皮上或其他物品上而帶到異地發芽生根。三葉鬼針草現為果園、茶園、桑園、苗圃和綠地草坪的雜草,它還是棉蚜等病蟲害的中間寄主。
小蓬草(Conyzacanadensis(L.)Cronq.)為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北美洲。1860年在山東煙臺發現,現全國各地都有分布。該種能產生大量的瘦果,借冠毛隨風擴散,蔓延極快,已成為我國分布最廣的入侵物種之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小蓬草不僅成為果園、茶園、苗圃、綠地草坪一種常見的雜草,而且其可以分泌一種物質抑制鄰近其他植物的生長,又是棉鈴蟲和棉蝽象的中間寄主。
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熱帶非洲。其瘦果借冠毛隨風飄散,擴散速度極快。20世紀30年代初從中南半島蔓延入境,現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它常侵入果園、茶園、苗圃、火燒跡地和采伐跡地,多沿道路及河岸蔓延,成為荒地上極常見的雜草。
一年蓬(Erigeronannuus(L.)Pers.)為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北美洲。1886年在上海郊區山地發現。現在全國大多數省(市、區)有分布,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一年蓬蔓延迅速,發生量大,常危害果樹、桑、茶等作物,同時入侵草地苗圃危害,還常出現在山坡、濕地、疏林下。它還排擠本土植物,也是地老虎的中間寄主。
鳳眼蓮(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為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或生長泥沼中,以無性繁殖為主,原產地巴西東北部。1901年從日本引入臺灣作為花卉栽培,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在內地推廣栽培。隨后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逸生為雜草,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如今鳳眼蓮大量繁殖堵塞河道,影響航運、排灌和水產養殖,破壞濕地和水生生態系統,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
水浮蓮(PistiastratiotesL.)為天南星科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植物,以種子繁殖或無性繁殖,原產地巴西。明末引入我國,《本草綱目》(1593年)有記載。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栽培,現分布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該種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沖離栽培場所,帶到下游湖泊、水庫和靜水河灣而大量生長以至堵塞航道,影響水產養殖,導致水下生物死亡,危害濕地和水生生態系統。
野燕麥(AvenafatuaL.)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南歐地中海地區。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懷化的沅陵縣、通道縣、會同縣、鶴城區有分布。野燕麥是世界性的惡性農田雜草。可能隨進口麥子傳入我國,19世紀中葉曾先后在香港和福州采到標本。現已成為一種常見雜草,與麥類、玉米、高粱、馬鈴薯、油菜、大豆、胡麻等作物爭奪肥、水和空間。
毛車前(PlantagovirginicaL.)為車前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繁殖,原產地北美。1951年始見于江西南昌市蓮塘區,現分布于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區)。懷化鶴城區有分布。其種子遇雨水產生黏液,通過人和動物以及交通工具等傳播,已成為果園、苗圃、綠地草坪的雜草。
豌豆象(Bruchuspisorum(Linnaeus))屬鞘翅目豆象科昆蟲。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現除澳大利亞外,已遍及世界各地。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始見危害,現除黑龍江外全國各地都有發生,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主要通過被害種子的調運進行傳播。它不僅為害豌豆,還為害扁豆、菜豆、野豌豆、決明子、金雀兒和山黧豆等,是豆類一種主要的蛀食害蟲。
蠶豆象(BruchusrufimanusBoheman)屬鞘翅目豆象科昆蟲。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豆粒內、倉庫內角落、包裝物縫隙以及田間、曬場、作物遺株內、雜草或磚石下越冬。原產地歐洲,隨著有蟲豆類的調運,從歐洲傳入日本,后傳入了我國,現已廣泛分布于華北、華中、中南、華東、西南等地區的許多省份。懷化各縣(市、區)均有發生。蠶豆象是蠶豆種實的大害蟲,可使蠶豆減產高達20%~30%。同時也危害野豌豆、山黧豆、兵豆、鷹嘴豆。
溫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屬同翅目粉虱科。原產地原來分布于歐美各國的溫室,是園藝植物的重要害蟲。20世紀70年代隨苗木、果品引種而傳入我國,80年代已在我國北方各地發生,并逐步向南方蔓延,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它寄主植物廣泛,可危害16科200多種植物,如一串紅、瓜葉菊、大麗花、夜來香、菊花、杜鵑花、龍爪槐、女貞、小葉女貞、月季、薔薇、石榴、火棘、木槿、紫穗槐、桂花、柿、果樹和蔬菜等。在長江以南區域,一年發生10多代,以卵越冬。成蟲一般不大活動,但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時,可見其在植株間飛翔。稍有驚動也會群飛、亂飛。成蟲和若蟲都在植株上部葉片的背面刺吸汁液,造成葉片變黃、萎蔫,甚至枯死。除直接危害外還排泄大量蜜露,造成霉污,同時也傳播病毒病。溫室粉虱現在已成為園林植物的主要害蟲。
懸鈴木方翅網蝽(Corythuchaciliata)屬半翅目網蝽科。原產北美,是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地區常見的懸鈴木害蟲。目前除美洲外,已擴散到歐洲的大部和亞洲的韓國和日本。據報導,在湖北武漢、襄樊、荊門、宜都等地有發生。懷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
寄主主要為懸鈴木科(Platanaceae)懸鈴木屬(Platanus)植物,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寄主植物葉片汁液為害。受害葉片形成分布均勻的褪色斑,且葉背面有黑斑,為害嚴重時葉片變黃,提前落葉,導致植株衰弱甚至全株枯死,還能傳播病害。懸鈴木方翅網蝽是懸鈴木的一種主要害蟲,同時還為害構樹、杜鵑花、山核桃和白蠟樹。
[1]李振宇,解 焱.中國外來入侵種[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2]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