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英,潘曉華
(江西農業大學 農 學院,江西 南 昌330045)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地位正在不斷上升,為整個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服務業發達的國家,旅游產業在服務業中創造的經濟效益遠遠高于其他產業,其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人們的關注。目前全國各地有著旅游資源優勢的地區都相繼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江西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應實現優勢互補,結合其他旅游資源,把以鄱陽湖為核心的、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發揮出來,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把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旅游產業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鄱陽湖旅游最初的構想是打造一個鄱陽湖核心生態旅游區,南昌都市生態、瓷都仙山文化、大廬山“山江湖”三大旅游項目,一個大環湖國際文化生態旅游圈。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經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廬山世界名山大會,中國九江2009走進鄱陽湖自駕之旅啟動儀式。在金融方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上萬億元,鄱陽湖生態旅游建設初具成效。生態資源在開發中得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的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湖邊的濕地每年都會吸引全球近95%以上的越冬白鶴和其他珍貴候鳥,生態環境十分優美,環湖旅游產業在配套中逐步走向完善,僅濱湖地區打造的景區景點就達30多處。作為江西省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這將是江西省旅游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大好時機。2010年12月8日,中信廬山西海項目舉行簽約儀式,這個項目將統一規劃、整體開發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規劃區域,5年內投資和招商120億元人民幣,并在2010年年底實現開工建設。將建設高規格的度假酒店、養生度假村和文化體育公園,把片區打造成集休閑、會議、運動、度假、養生等為一體,生態化、現代化、國際化、特色化的高品質的生態養生度假勝地。
(1)旅游經濟建設有利于增加本地區的財政收入。旅游業成本較低,見效快,在發達地區和國家,旅游業創造的財政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占相當大的一部分,發展旅游經濟不僅可以提高環境質量,更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2)生態旅游的興起,有利于保護旅游環境,保護景觀的原生態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隨著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生態旅游”這一術語的提出,并于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其內涵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3)旅游經濟建設有利于增加社會就業,緩解就業壓力。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產業是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餐飲,其發展關聯度大,旅游業的開發能帶動相關產業的開發,作為其三大支柱產業的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餐飲將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緩解就業壓力。
3.1.1 自然資源優勢
整個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59.7%,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 000余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達500余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余種,鄱陽湖地區周圍生物種類豐富,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
3.1.2 氣候條件
氣候是旅游者出游旅行考慮的必要要素,良好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提高不同游客的旅游心情指數,進而增強不同游客的旅游欲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于北回歸線附近,鄱陽湖地區全年氣候溫暖,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良好的氣候條件為鄱陽湖地區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舒適的氣候環境。
3.1.3 交通條件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昌九高速、九景高速、滬昆高速西至萍鄉、梨溫高速等的修建也將為不同地區的旅游者進入鄱陽湖地區的旅游創造便捷的交通條件。江西民用航空運輸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軸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樹、泰和、吉安、景德鎮、贛州連接全省和全國各地及香港的航空運輸網,除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外,江西還有九江、贛州、景德鎮和井岡山4個民航機場。
3.1.4 文化特色
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文化的建設,不僅要靠一種旅游文化來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同時還要融合多種文化,為旅游經濟注入新的內容。南昌起義的爆發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醞釀了豐厚的紅色文化陶瓷藝術的發展,積淀了獨特的陶瓷藝術文化,此外江西省民族眾多,全省共有38個民族,少數民族民族文化也為旅游文化建設增添了色彩。
3.2.1 生態旅游環境破環嚴重
雖然在開發的同時,嚴格提倡保護生態旅游環境,但由于對景區準入性限制不嚴,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此外,雖然鄱陽湖的水質總體良好,但部分地區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靠近工業區的地帶,工廠沒有嚴格的排量限制和排污處理,廢渣廢水處理不當,造成湖水污染嚴重,影響整體水質,破壞了生態旅游環境。
3.2.2 開發思路不明確、規劃不合理
生態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發展模式,目前發展機制尚未健全,缺乏規范的開發以及科學的發展方案,造成發展思路混亂,管理不力,規劃不盡合理,同時造成許多資源的浪費。
3.2.3 宣傳強度不夠,品牌效應不強
全國各地許多有著旅游資源優勢的地區都在大力提倡發展模式多樣和主題鮮明的旅游,竭力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但鄱陽湖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主題并不鮮明鮮明,宣傳強度不夠,品牌效應不強,其發展不僅要在本地區和全國各地區樹立自己的品牌,更要讓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知曉自己特色。
3.2.4 受傳統觀念制約,開發技術落后
現代旅游對旅游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現代旅游經濟提倡新的旅游發展模式,其發展也不例外,各方面對技術的要求也將更加嚴格,例如對先進旅游設施的布局,對先進旅游宣傳技術、先進旅游講解技術、先進旅游規劃技術的要求等。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這里有豐富的生物物種,例如鄱陽湖生態魚魚種,同時也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通過開展各種適合于本地區的生態旅游活動,如通過開發本地的獨具特色的生態飲食文化,制作本地區別具一格的生態旅游紀念品,開展獨特的生態觀光活動等方式,發揮自己的長處。此外,可以借助本地區的陶瓷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來加強對本地區旅游主題的宣傳。
綜合報刊雜志、廣播節目、電視專欄訪談、網頁形式等形式進行宣傳,加強在這些宣傳渠道上的宣傳力度,列入根據本地區特色,設計獨具風格的網頁,在廣告詞、廣告頁面等設計進行拓展,此外,還要通過高質量的服務,高質量的旅游講解,別致的旅游紀念產品設計等方式擴大本產品的知名度。
明確的發展思路是取得發展的向導,要讓本地區的旅游經濟走上一個新臺階,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思路,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才能保證其發展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要注意合理的規劃,減少開發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規范市場,創優旅游發展環境,營造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政治工程、經濟工程、文化工程相統籌,削弱政府對相關旅游企業的控制力,革新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相互動。制定嚴格的法律規章制度及獎懲制度,打擊一些不合理的低俗的旅游活動,引導旅游業朝著健康的軌道順利發展,使其更加成熟和規范。
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旅游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和目標,它提倡以最小的資源破壞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國家和社會對鄱陽湖地區的資源保護已是相當的重視,但開發至今,其資源和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鄱陽湖水質下降,鄱陽湖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它的破壞將會造成我國整體淡水資源的減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正是要在良好的資源和環境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所以鄱陽湖水質的污染、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原始景觀的破壞都應該引起強烈的重視,建設生態旅游經濟,不是只注重經濟利益,而是要把保護旅游資源和環境納入發展的每一個環節。
[1]韓 笑.生態旅游及其綠色營銷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07(31):31~32.
[2]楊絮飛.生態旅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
[3]李天元.生態旅游及其局限性:基于營銷視角的認識與思考[J].旅游學刊,2005(4):127~128.
[4]潘 潔.中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道路思考[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10):21~22.
[5]張完英.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德州學院學報,2008(2):78~79.
[6]宋 瑞.生態旅游:多目標多主體的共生[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7]李維余.四川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
[8]魯 銘.濕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
[9]吳人韋.旅游規劃的發展[J].經濟地理,2000(3):43~45.
[10]張 昕.黑龍江省生態旅游資源合理配置[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5.
[11]陳宏林.淺論績效管理與可持續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