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麗莉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畜牧獸醫漁業局,廣東 河源 517300)
隨著改革開放及我國加入WTO以來,動物及其產品在國內和世界范圍內的地區交流不斷加強,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動物及其產品的大范圍流通也帶來了外來動物疫病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同時還威脅著人民生活的安全。因此在人民對生活質量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必須加強外來動物疫病的防控,保證人民生活的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外來動物疫病是指在我國本土原本不存在,通過外來動物傳入,以本土傳染病的變異以及地方隱性流行病的突發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影響動物甚至人類的動物疾病。比較典型的外來動物疫病有口蹄疫、禽流感、瘋牛病等,這些外來動物疫病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不良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當前的全球一體化的局面使得動物及其產品通過人類活動的移動、運輸工具的全球通達等形式實現了全球的廣泛傳播,使得外來動物疫病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我國有著漫長的陸地邊界線,與14個國家陸地相鄰,同6個國家隔海相望,復雜的周邊國際形式使得我國的外來動物疫病情況也相當復雜。同時,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的劇增也為外來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周邊出現的口蹄疫、禽流感、非洲豬瘟、瘋牛病等動物疫病已經嚴重威脅著我國,如2003年的禽流感便對我國的人民群眾的安全和財產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在我國,外來動物疫病的傳入問題仍然十分嚴峻,因此必須進行科學深入的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進行預防和控制。
外來動物疫病的傳播媒介是多樣的,既有自然的媒介,也有人為的傳播。自然媒介主要是指自然界的病原攜帶體的傳播,一些生物通過生物鏈的傳遞性引發不同地區動物的疫病,這些疫病多是非直接接觸感染引起的,比如蟲媒疫病。常見的流行動物疫病有近年來發生頻繁的禽流感、非洲豬瘟、西尼羅熱等。在這些動物疫病的傳播過程中,特定的蟲類、鳥類等在其中扮演了中介的作用。此外,還有一些動物疫病可以通過空氣、物體依附實現傳播。
人為傳播則主要是指以人的活動為載體,人在此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充當了動物疫病的傳播媒介。人為傳播是我國外來動物疫病傳入的主要方式。人為的傳播主要包括以與人的活動相關的動物及其產品的出入境引起的動物疫病的傳播。首先是非法入境的動物及其產品,我國明確規定從疫區進口動物及其產品,但基于我國漫長的國境,許多非法走私活動帶來了大量的疫區動物及其產品,使得傳染性疫病在我國境內蔓延,嚴重威脅了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活動以及食品安全。同時,合法的動物及其產品貿易也是潛在的傳播方式。由于動物疫病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動物養殖中,在生產加工以及貿易過程中,疫病處于潛伏期以及質檢的檢測方法、對新出現的疫病認識不足等原因都可能引入動物疫病疫情。此外,基于動物及其產品的深加工生產出的生物制品等也可能成為動物疫病的病原攜帶體,也是外來動物疫病中不可忽視的一種傳播媒介。
(1)外來動物疫病傳入主要為陸運、海運、空運等方式。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眾多,而且在這些國家都出現過各種不同的動物疫病,比如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地方性牛瘟,蒙古的山羊痘,印度、老撾等國的口蹄疫,俄羅斯的非洲豬瘟等。而我國與這些周邊國家的陸運是其傳入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在我國西部地區,陸運的傳入途徑給當地的畜牧業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海運作為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對外來動物疫病的傳入有著較大的影響。沿海眾多的港口使得動物及其產品的貿易和旅客攜帶以及走私等多種傳入途徑十分常見。隨著我國航空業的快速發展,航運也因為乘客攜帶動物以及貨物的運輸成為外來動物疫病傳入的重要途徑。
(2)自然途徑的傳入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傳入的途徑主要包括蟲鳥的攜帶傳入和物種的引進傳入。蟲鳥的攜帶使得外來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變得困難,也難以從源頭上進行充分地監控。而物種的引進帶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在其中,必須從人們的主觀上開始引導,加強監管。
我國當前的動物疫病防控管理力量比較分散,必須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統一管理,提高防控管理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形成有效的國家全面管理和地方輔助相結合的管理體系。同時加強獸醫隊伍建設,提高獸醫的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培養其動物疫病的防控意識。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加強領導、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防控方針的指導下,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防控體制。
結合動物疫病疫情的形勢,對我國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進行修訂,并在其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配套法律措施;建立起嚴格的市場動物檢驗準入制度;建立起重大疫情的應急預案和應對機制;及時補充完善禁止入境的相關物品的名單以及動物傳染病名單;加強外來動物疫情疫病的檢驗、監管和防控制度。此外,還要加強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控戰略規劃,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動物疫病防控決策機制和管理制度。
針對我國周邊復雜多樣的動物疫情形勢,采取重點區域重點防范的措施,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疫病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基層監控和總體戰略結合起來,對已有疫情及時控制,并防范外來疫情的傳入。在海口、港口以及陸運國境口岸加強對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嚴格要求準入制度,同時建立起入境物品的檔案記錄,為預防和控制提供充分的資料并降低疫病疫情爆發的風險。
應注重對外來動物疫病的科學研究,加強對疫病的預測,爭取在源頭上阻止外來動物疫病的爆發,同時加強疫病的檢測檢驗研究,提供全面科學的檢驗,杜絕外來疫病的傳入。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周邊國家建立起疫情疫病信息通告機制,多重角度防控動物疫病。
[1]張伯強,陸承平.外來動物疫病的傳入途徑分析及其防控[J].中國動物檢疫,2009(26):37~38.
[2]白泉陽,孫穎杰.美國對外來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檢驗檢疫,2010(4):41~42.
[3]李海峰,孫穎杰.澳大利亞外來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簡述[J].中國動物檢疫,2010(2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