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琪
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72
霍林河立交橋連續梁(70+125+70)80#主墩鉆孔樁基礎,樁基設計為15根φ2.5m樁徑,樁長45m,樁頂標高-0.713m,樁底標高-35.713m。地質情況:從樁頂往下3m為淤泥、粘土σ0=50kPa~120kPa,3m~5m 為 粉質粘土 σ0=150kPa,5m~8m 為泥質砂巖σ0=200kPa~350kPa,8m~35m為泥質砂巖、W2、Ⅳ級軟石σ0=600kPa,承臺結構尺寸為29.7m*16.9m*5m。
2.1.1 平整場地
在樁基施工前,把樁基位置用改良土填筑,必要時進行清淤換填,然后用機具找平壓實,使機械順利進場,并確保鉆機在施工中的穩定。
2.1.2 埋設護筒
護筒采用8mm厚鋼板制作,內徑比樁徑大40cm,護筒要堅實、不漏水。護筒頂面宜高出地下水位2m,還要滿足孔內泥漿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時還要高出施工地面0.3m。
2.1.3 泥漿池布置、泥漿調制
因受場地限制,泥漿沉淀池分別設在小里程設置4個,根據場地可以沿橫向延伸,在大里程設置4個,大小可以向縱向延伸。泥漿沉淀池用于沉淀鉆碴,貯存泥漿,通過泥漿泵實現泥漿的循環利用。施工時要注意防止泥漿漫流,污染環境。泥漿池的圍護采用竹竿綁扎成柵欄,高度1.5m,埋入土中50cm,竹竿橫向距地面30cm設置一道,再在上面50cm設置一道。豎向每50cm立一豎桿。
鉆孔樁泥漿制漿采用粘性土,保證粘土具有較好的分散懸浮性和造漿性。泥漿性能指標,要按鉆孔方法和地質情況確定并要符合下列規定:
泥漿比重:鉆孔時泥漿比重為1.1~1.3。
黏度:一般地層16s~22s,松散易坍地層19s~28s。
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于4%。
膠體率:不小于95%。
pH值:要大于6.5。
2.1.4 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底座下墊適當枕木,保持穩固、水平,防止鉆進過程中鉆機移位、下沉。鉆頭中心要與樁位中心重合。
根據橋位工程地質情況,采用沖擊鉆鉆進,鉆頭采用十字型沖擊鉆頭。鉆孔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技術要點為:
1)開鉆時鉆頭中心與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2cm。孔內先灌注泥漿,也可直接投放粘土,用鉆頭以小沖程反復沖擊造漿,使護筒底口以下2m~3m范圍內的孔壁堅實、不漏,并豎直圓順,能起導向作用。開鉆時宜慢速鉆進,鉆至護筒下1m后再以正常速度鉆進,在鉆進過程中要根據地質情況適時調整鉆進參數;
2)鉆孔時,孔內水位宜高于護筒底腳0.5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m~2.0m。在沖擊鉆進取渣和停鉆后,要及時向孔內補水或新鮮泥漿,保持孔內水頭高度和泥漿比重粘度,防止坍孔,同時要將鉆頭提出孔外,孔口要加覆蓋。
鉆孔至設計高程,報檢合格后,開始進行第一次清孔,清孔采用換漿法,使泥漿性能指標、孔底沉渣基本符合規范、設計要求后,準備下放鋼筋籠。
樁基鋼筋籠主筋為φ25的螺紋鋼筋,鋼筋籠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根據鋼筋籠的全長及吊裝能力,分為3段吊裝入孔對接,制作時,按設計尺寸做好加強箍筋,并在加強箍筋上標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擺放在制作臺座上,標出加強箍筋的位置。然后根據主筋及加強箍筋上的標記兩者對要聯接,聯接方式采用焊接,開始可點焊,形成骨架后加強焊縫,使之牢固,主筋及加強箍筋焊接完成后根據設計要求安裝螺旋箍筋(盤條)。最后根據設計要求焊接定位鋼筋,以保證鋼筋籠下放后的保護層厚度。
1)鋼導管內壁光滑、圓順,內徑一致,接口嚴密。導管直徑要與樁徑及混凝土澆筑速度相適應,為25cm。導管管節長度,中間節宜為2m等長,底節為4m,漏斗下用1m長導管;
2)導管使用前要進行試拼和試壓,按自下而上順序編號和標示尺度。導管組裝后軸線偏差,不宜超過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連接時連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試壓壓力宜為孔底靜水壓力的1.5倍;
3)導管長度要按孔深和工作平臺高度決定。導管接頭采用螺旋絲扣型接頭,下部必須有防松裝置。
在第一次清孔達到要求后,由于安裝鋼筋籠及導管,至澆筑混凝土的時間較長,孔底又會產生沉渣,所以鋼筋籠及導管安裝完畢后,再利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導管頂部安裝一個彎頭和皮籠,用泵將泥漿壓入導管內,再從孔底沿著導管外置換沉渣。
清孔要達到以下標準:孔內排出的泥漿手摸無2mm~3mm顆粒,泥漿比重不大于1.10,含砂率<2%,粘度17s~20s;灌注混凝土以前,孔底沉渣厚度不要大于5cm。第二次清孔經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立即灌筑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罐車運輸混凝土進行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注意以下事項:
1)灌注過程中,隨時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塌落度,混凝土坍落度要滿足18cm~22cm的要求,并不同位置留取三組試件;
2)水下混凝土灌注開始后,必須緊湊、連續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注意觀察導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導管埋置深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使導管的埋置深度始終控制在2m~4m以內;
3)在灌注前期,導管埋深不得小于2m。對如此大直徑鉆孔長樁,因其首批灌注的混凝土覆蓋層,灌注近終期時,上面已由于時間較長,流動性大為降低,易被后灌的混凝土局部頂破,形成夾層斷樁,而且不易被發現,故要求灌注到接近完成時,導管埋深必須大于3m,以避免上述事故的發生;
4)在混凝土地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或含有空氣時,后續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以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
5)為確保鉆孔樁長度達到設計長度,并保證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加灌1.0m左右的混凝土;
6)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將近結束時,由于導管內混凝土柱的高度減小,混凝土面的壓力降低,而孔內的泥漿所含碴、土的比例增加,相對密度增大,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混凝土頂升困難,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在拔出最后一段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
常見的鉆孔事故有坍孔,鉆孔偏斜、卡鉆、掉鉆、擴孔及縮孔等,具體預防及處理措施如下:
1)坍孔部位不深時,可改用深埋護筒,將護筒周圍回填土,夯實,重新鉆孔;
2)輕度坍孔,可加大泥漿相對密度和提高水位;
3)嚴重坍孔,用黏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穩定后采用低速鉆進;
4)汛期水位變化過大時,要采取升高護筒,增加水頭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證水頭相對穩定;
5)提升鉆頭,下放鋼筋骨架要保持豎直,盡量不要碰撞孔壁;
6)在松動砂層鉆進時,控制進尺速度,并用較好泥漿護壁。
1)檢查、糾正樁架,使之垂直安置穩固,并對導架進行水平與垂直校正和對鉆孔設備加以檢修;
2)偏斜過大時,填入小片石(卵石或礫石)重新鉆進,控制鉆速。
1)對于向下能活動的上卡,可用上下提升法,即上、下提動鉆頭,并配以將鋼絲繩左右拔移、旋轉;
2)卡鉆后不宜強提,只宜輕提,輕提不動時,可用沖、吸的方法將鉆錐周圍的鉆渣松動后再提出。
1)卡鉆時要設有保護繩方能適要強提,嚴防鉆頭空打,發生掉鉆事故;
2)經常檢查鉆具、鉆桿、鋼絲繩和聯結裝置。
1)注意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鉆頭擺動過大的措施;
2)注意及時焊補鉆頭,并在軟塑地層采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
3)已發生縮孔時,在該處用鉆頭上下反復掃孔以擴大孔徑。
本橋樁基雖與小直徑鉆孔樁基施工,表面看無多大區別,但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每個細部施工環節,都為我們對長大樁基施工探索,提供了富貴的經驗。
[1]盛焰華,寧奇,楊云川,等.長壽長江大橋大直徑鉆孔樁施工方法[J].鐵道標準設計,2003(S1):16-17.
[2]董海明.響礁門大橋深水大直徑鉆孔灌注樁的鋼護筒施工[J].橋梁建設,2003(5):37-38.
[3]趙常煜.八尺門跨海大橋蛇.8m大直徑鉆孔樁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3,29(7):302-303.
[4]魏文云.福州鼓山大橋2主墩鉆孔樁施工質量控制[J].鐵道建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