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玲
泉州人民廣播電臺,福建 泉州 362000
公眾的參與將使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不再是孤軍奮戰,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能對被監督者形成多方面的威懾,能取得較理想的監督效果。目前廣播媒體的新聞頻率大都采用大版塊的直播形式,對各種形式的互動駕輕就熟, 短信互動、微博互動、實時QQ、現場連線、三方通話。公眾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隨時隨地參與廣播新聞的互動,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滿足了公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而這正是社會轉型期,新時代公民的一種民主訴求。而公眾的力量和智慧是無窮的,它往往讓我們的輿論監督報道“柳岸花明又一村”,最終促進問題的解決。當然,我們拋出的或正在報道的輿論監督話題,應該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選好話題后,要通過多種方式向聽眾公布話題以及參與互動的具體方式,鋪設好互動平臺,吸引聽眾的廣泛參與,喚起輿論。通常我們還要采取連續報道的方式,將事件的發展與聽眾的反饋意見納入連續報道的視野,對聽眾參與進行即時反饋。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參與互動的聽眾可能含蓋不了社會各界,這時,就要求我們進行必要的主動出擊,連線采訪缺失人群,讓他們發出聲音。比如在相關領域有研究的專家學者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又或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并輔之以報道外的座談會、討論會、專家評點、受眾評說,引導輿論,以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促進有關部門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去年,我臺較為成功的一次輿論監督《“醬油水”和“雷人語”》,就在公眾互動上做足了文章。這次輿論監督由 “聽眾抱怨家中自來水成醬油水,自來水公司領導卻回應,公共產品就是無法讓大家滿意”一篇報道喚起輿論。自來水公司領導一番雷人語點燃了公眾對自來水水質問題和自來水公司服務問題的長期不滿情緒。自來水廠為何就不能提供合格自來水?公眾憑什么對 “醬油水”買單 ?自來水公司領導如此態度又說明什么?大家熱烈參與討論,本臺也就此展開連系報道,同時采訪高鐵、公交等被自來水公司領導點名批評的幾家提供公共產品的單位,公眾的聲討給自來水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威懾力。最終,自來水公司領導通過我們的電波發表道歉聲明,并提出確實方案,承諾分階段整治自來水水質。
新聞輿論監督,就是社會各界通過大眾傳媒,發表自己意見和看法,形成輿論,從而對社會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為實行制約。而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的監督,以及行政監察和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輿論監督社會影響大,但缺乏一定的強制性,而行政監督雖具有強制性,但缺乏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因此,這兩種監督結合起來,可以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既拓寬了民主監督渠道,又強化了監督力度,有利于構建更為有效的監督環境。近幾年來,全國各省市電臺推出的《政風行風熱線》類節目,就廣為采用這一形式進行輿論監督。這也充分地彰顯出轉型時期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我們的執政者由被動式的監督變為主動接受監督、主動改變工作作風、主動為人民辦事的新的工作理念。
媒體都是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系著基層群眾。廣播的優勢在于可以建立一個政府與群眾對話的平臺,將政府部門的負責人直接請到直播間,通過電波與聽眾直接互動,或者開通三方通過,進行直接交流,實現良性互動,形成更為有效的監督環境,提高了輿論監督的解決時效。近年來,我臺不斷搭建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開設了《百姓熱線》、《政風行風熱線》、《熱線1+1》、等節目和欄目,通過平等對話,真誠交流、政策闡釋、記者追蹤、部門反饋等形式,把行政監督的強制性、新聞輿論監督的公開性、群眾監督的社會性融為一體,建立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對話平臺。這些由政府機關領導直接參與的熱線節目,為群眾說話提供了講壇。同時,政府部門的負責人通過與群眾的互動,了解到群眾投訴的具體內容、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這種輿論監督模式見效快,得到了公眾的普遍好評。公眾也身體力行熱情參與,不僅積極反映身邊的急事、難事、久拖不決的棘手事,還努力建言獻策協助政府有關部門解決問題。顯然,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的施政行為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因此,輿論監督與行政監督相結合,這樣的監督更加具有開放、有效和影響力。
近年來,許多媒體特別是廣播媒體都實現了播網互動常態化,改變了過去“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弊端。我臺早在幾年前就建立了泉州廣播網,不少節目實現了固定的視頻直播,許多新聞不但有聲音、有文字還配發了圖片,一些戶外直播節目也可以在網上直播,廣大聽眾可以在線收聽、即時網絡互動。這無疑拓展了廣播的空間,給新聞輿論監督又搭建了新的平臺,聽眾的參與度更廣,政府部門負責人的上線率也更高,輿論監督更有人氣,效果更為突出。
輿論監督涉及面廣,愈是向縱深發展,遇到的阻力就愈大,障礙就愈多。因此,在輿論監督問題上,媒體間特別是區域性媒體間應形成輿論共識,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為追求輿論監督效果。在合作時,應根據各自媒體優勢,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采訪方向和報道重點。在播出或刊發時,應注意形成同步效應,擴大影響。各媒體在同一時間從不同角度進行報道,相互呼應,形成合力,很快就能形成一股聲勢浩大的輿論陣勢,在社會上引起震動。如果未能與其他媒體建立合作關系,在其他媒體進行輿論監督過程中,也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加入輿論監督行列,予以聲援,進行轉載,發表評論,甚至派出記者進行再追蹤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報道等。這樣,同樣有利于擴大輿論監督的影響,增強輿論監督的效果。
總之,互動是廣播媒體的一大優勢,每一種形式的互動都可能撞擊出思想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用好“互動”這一利器,廣播新聞輿論監督也可以開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高新春.論新聞輿論監督的科學性[D].蘇州大學,200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