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杰
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1913
科技文體的特點顯著,內容上涉及范圍廣,專業性強,語言簡練,條理清晰,無人稱,邏輯性強,形式規范;語言上要求客觀性、準確性和嚴密性,注重敘事邏輯上的連貫及表達上的明晰與暢達。因此,科技翻譯需要充分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技術[1],針對不同科技文體的特點采取適當的翻譯方法,這給翻譯者尋求高水平的譯文帶來更高的要求。由于語言本身是千變萬化的,翻譯也是千變萬化的,不可能一成不變。但是如果以句子為單位,從科技翻譯的角度考慮,仍然可以尋求到一定的規律和技巧方法,恰當地運用這些技巧,能更好地發揮英語語言的內在優勢,從而增加流暢感,避免生硬的、不習慣的說法,以及擺脫行文板滯,避免句型笨拙,達到科技文體的要表達的效果。
1.1.1 內容真實,先進可行
這是科技文區別于其他文體的主要特點。不管是中英文科技文體,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自然科學和技術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一定要做到完全真實,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科技文所反映的內容是成熟的、先進的、可行的。是通過鑒定和實踐檢驗,要反映當前國內外科學技術已達到的水平,立足于客觀事物,不允許任何虛構和想象。科技文體不能摻雜個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和傾向。
1.1.2 數據準確,引文有據
科技文體中經常使用各種科學概念,即專用名詞、術語和公式、符號等,它們語言上的內涵和外延都是正確、全面地理解,不可望文生義,妄加解釋。科技文體依據的事實不但要絕對真實可靠,而且要確切無誤,并能經得起復驗查證。不可為了主觀上的需要,任意夸大或縮小,更不能編造。
科技文體行文規范,結構條理,邏輯嚴謹。科技文體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條理性,也就是表現客觀事物、事理本身的特點、規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分總分明,由淺入深,條分縷析,層次清晰.主次有別,言之有序,文章的內容翻然貫通。概念準確,判斷正確,推理、證明有嚴密的邏輯性,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事理的本來面貌。
中英文科技文體在語言上都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科技文體是記錄科研實踐的過程或推廣科學研究的成果,或是總結卓有創見的理論,或是批駁虛妄失實的理說,都是為了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使之成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類科技文章應盡可能都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更好的為廣大讀者所接受。
科技文讀者特定,針對性強。科技文不是出于審美需要,它的成果要直接影響科學技術工作的進展,并進而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因而它部有明確的讀者對象和具體的專業范圍。科技文的讀者一類是本學科、本專業的同行或有關專家,一類是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寫作科研進度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科拉建議書、發明申報書等,就是為了讓領導人了解情況,取得他們的支持、重視和批準;還有一類是面向某一特定范圍的讀者,如少兒科普作品主要面向少年兒童,各類技術性科普讀物則面向該特定范圍的專業讀者。因此科技文體的翻譯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情況,有目的地翻譯,才會收到實用的效果。
科技英語大量使用專業詞匯和半專業詞匯[2]。專業詞匯是指僅用于某一學科或專業的詞匯或術語。每門學科或專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涵義精確而狹窄的術語。從詞源角度來分析,專業詞匯有兩個主要的來源,一方面是來自英語日常詞匯;另一方面是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詞根及詞綴的詞匯。 日常詞匯用于某一專業科技領域便成為專業技術用語,具有嚴格的科學含義。
1)術語處理的基本原則——約定俗成:科技術語漢譯英的基本原則是盡可能使用已經習用的等價詞或已有的習慣表達法。這樣做不但有助于保持譯文的科技特色,而且有助于譯文的通順。從以上譯例可以看出,科技術語的翻譯通常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即采取已經普遍接受的譯法,不能任意創造,尤其不能照字直譯;
2)新詞的處理:如果在翻譯中確實碰到必須創造的新術語或單字,一般采取構詞法、借助外來詞、音譯地方法進行翻譯。其中構詞法最為常見,科學中許多新單詞和術語,大都是依據一定的規則創新出來的,可以借鑒。如根據合成法構成新詞,根據加級法構成新詞,根據轉化法或反成法派生新詞等;
詞匯處理時要發揮習慣表達法的優勢,在做到在不失原意的條件下,盡可能使用道地的英語;要以意譯為主,對于漢語語言色彩比較濃厚的短語或說法,翻譯時應力求做到在概念上保持確切,而不必迫求形式上的一致。也就是說,應以意譯為主。這樣有助于譯文的通順和減少漢語語言的痕跡;注意詞的辨義,英語和漢語都存在一詞多義和多詞一義的現象。
2.2.1 長難句子形成的原因
存在大量長難句子是科技文章的顯著特點,其形成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句子包含很多轉折或附加成分,因而使句雖不斷擴大,結果形成一個內容很復雜的句子,但是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一個,這就是我們所常見的主從復合句。但是在這一點上,英語和漢語略有不同,英語長句的脈絡比較清楚,很容易從形式上加以判斷。而漢語句子結構比較松懈,主句與從句之間,從句與從句之間,缺乏應有的連結。因此,翻譯的關鍵是如何組織;形成長句的第二種情況是句子要表達的層次很多,從意思上講這些層次都是平行的,但是又不能截然分開。處理這種句子的關鍵是應把它們譯成若干獨立的句子,還是把它們連結起來。就科技文體而言,后一種處理方法略占優勢。
2.2.2 句子的翻譯要點與技巧
由于漢語的敘事往往是平鋪宜敘,起、承、轉、合,一般隱含在字里行間,因此翻譯長句要弄清句子的中心內容和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3],基本要點是如何組織句子,包括主次的確定,連詞的選擇,詞序的安排等等。由于處理上長句比短句的變化較大,同一個句子有時可能有好幾種不同的譯法,選擇最佳方案的標準是:清楚明白地表達原義;更好地發揮英語的優勢〔包括體現科技文體的風格〕;盡量使語言緊湊而不拖沓;有利于上下文的連接。總的說來,翻譯長句,首先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分譯還是合譯;順譯還是倒譯(包括各個成分之間的順序的處理);主句及其形式的確定;從屬成分及其形式的確定。
長句翻譯的技巧主要包括3個方面:
1)充分發揮科技語言中常用的程式化的詞匯、術語、縮略語以及符號的作用。由于長句一般比較復雜、詞匯量較大,因此應設法降低其復雜性。充分使用科技語言中程式化的語匯(套子)和符號以便使語言模式化,從復雜中見清晰;
2)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表達書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長句來說,它的作用尤為重要。使用得當,可使語言更加經濟,增加清晰感;
3)注意過渡性詞匯的運用。所謂過渡性詞匯是指使上下文保持連貫性的一類詞,這些詞匯在保持長句或整個段落的融會貫通,前后一致方面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承前啟后必不可少的詞。
2.2.3 科技難句的特點與處理
所謂難句本是相對而言的,但是對一個翻譯工作者來說,科技難句的難點一般是科技內容不懂或難懂,如工藝過程復雜或說理抽象。碰到這種情況,首先應當把專業內容搞清楚、或至少要把句子思路弄清楚。其實科技并不難懂,只是語言本身比較復雜,不易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是首先解決措詞問題以及結構和組織問題。造成科技翻譯的難點,還有其它種種情況,如同一個句子可以有好幾種不同譯法,但翻譯的要求不同,其難度也就不同。
此外,還有句子結構、詞序的轉換等。英漢語語言的差異也表現在詞序上的差異,因此,變換詞序是中譯英的必要手段也是必然結果。正確地處理詞序有助于保證譯文的準確和發揮譯文的英語優勢。反之,如果處理不當,會有損于譯文的通順,甚至導致錯誤的表達。
科技翻譯過程中必須注意語意要求和習慣要求,這兩者是不能分開的。關于翻譯標準曾有過“信、達、雅”,“信、順”,“忠實、通順、易懂”等等多種提法[4]。但就科技文體翻譯而言,我們可以把翻譯標準概括為忠實原作和表達規范。譯者要力求做到以吃透原文,使用為本學科或專業讀者普遍接受的詞匯、句子結構及篇章結構,保證原文在科學上的準確性,在術語和措詞上力求符合科技語言的習慣性,但避免機械直譯;語言盡量簡單易懂,文體上盡量做到深入淺出,使譯文通俗明白,盡量做到符合語法規則。
科技文體中包含大量的專業詞匯,具有嚴格的科學含義,存在大量的長難句子,結構緊湊,邏輯性強。譯者要準確、恰當、得體地翻譯英語科技文體,必須要在充分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技術上,熟練掌握英語科技翻譯的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恰當地運用這些技巧,科技翻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充分發揮英語語言的內在優勢。
[1]楊瑛.功能翻譯理論與科技英語文體翻譯方法分析[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8:26(5).
[2]朱錚錚.對科技翻譯特點、標準及要求的探討[J].科技通報,2009:25(3).
[3]王音.對科技英語句法特點及其翻譯方法的初步探討[J].科技通報,2010:26(6).
[4]安新奎.論“信、達、雅”與科技翻譯[J].外語教學,200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