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杰
(甘肅鐵道綜合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00)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使得經濟實力得到了快速增長,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公路建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市政公路建設不僅是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的表現同時也是惠及民眾的基礎設施工程。與此同時,市政公路建設的質量,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對于市政公路建設的工程,質量問題是本質問題。由于近些年我國筑路行業規模和施工數量增加的過于迅猛,在市政公路建設工程的某些環節上難免出現質量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到整個公路建筑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關系到百姓滿意度的民生問題,具有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意義。
土建一詞在一般意義上指的是土建工程,包括廣義上涉及的一切和水土,地方文化有關的基礎項目設施的計劃、構建和維護,目前形勢下的一般的土建工程的范圍下轄:房屋、水利、溝渠、道路、防洪工程及交通道路設施等。市政工程指的是有關對市政設施進行建設的工程,其中市政設施值得是城市區、鎮規劃建設范圍內設置、基于政府相關責任和義務為城鎮居民提供的無償貨有償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建筑物或設備等。市政工程一般被視為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包括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配套的公共交通建設、給水排水建設、居民生活燃氣的建設、城市的防洪工程、城市和居民區的衛生環境等和城市生存發展密不可分的物質基礎,是保障和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基礎性的條件。
由于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水文條件、選址、氣象條件變化以及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公路建設工程出現的問題往往表現出以下的幾個方面:
在防護物的水泥/混凝土風干后,表面會出現不光滑的粗糙、凹坑或凸顯的沙粒,個別地方出現水泥脫落,出現上述情況是由于以下原因:(1)木質模板的不光滑或之前施工過后模板表面的雜質未得到清理,使得雜物附著在模板表面,造成表面的粗糙;(2)模板在使用之前的濕潤度未達到飽和,混凝土的表面在干涸過程中的水分被模板吸收,致使表面出現明顯的沙粒狀;(3)配比不科學,鋼筋隔離劑涂抹不均,外摻劑使用不當,造成混凝土的強度出現偏差,固有強度沒有達到標準,使得外墻在遭受撞擊時出現脫落的情況。
公路建筑物完工后,施工單位要對其周圍的使用場地進行填埋平整,但是經過平整的場地經常會出現局部或者大面積的積水情況,給建筑的使用者造成不便同時也影響周圍的環境,形成積水的原因具有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挖方和填方的面積比較大,而且由于之前的挖方深度較深,在回填時對填充物的碾壓力度不夠或者填充物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使得填充物由于滲水或者在下雨天由于不均勻二產生了地表下陷,造成了積水。(2)排水設施不完善,在設計周圍的排水設施時,對陰雨天和產生積水的原因考慮不足,或者泄水的坡度不合理,造成了地表積水。
有的公路在建成通車不就后(更甚者一年兩年)便出現路面大面積破損或者多出裂縫,造成路況質量降低,而且破損加快了公路的老化,減少的公路的使用壽命,其原因如下:(1)過于重視路面的平整問題,路面鋪設材料的終壓溫度不達標,低溫碾壓違反操作規范。(2)路面鋪設材料的配比不科學,路面鋪設的基質瀝青沒有達到工程施工標準。(3)在路基的鋪設時,沒有充分考慮道路的承載率或出現大幅度車輛超載問題,致使道路基層甚至基底承壓能力不足,彎沉值過大引起路表塌陷。
市政公路的鋪設可以看作是一個以時間為基礎的流程,因此對于公路建設質量的控制可以分為預先、現場和事后的三階段控制過程。
在建筑施工開始之前的控制就成為預先控制,預先控制以未來為導向,在施工開始之前對施工過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估計和預測,采取防患措施,以便在實際偏差產生之前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對可能產生的偏差就行糾正。土建工程的預先控制包括招投標管理,材料達標標準的檢驗,工程計劃的編制,使得原材料和人員在工作之前就達到標準,降低使工作城中客觀因素造成影響的風險。
(1)招投標管理,招標過程中選擇具有國家有關部門認證資質的施工單位,嚴格規定有關單位不得將工程分解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外包;盡量擴展招投標的區域范圍,使得更多具有資質和實力的施工單位參與招投標,并在其中選取最佳,既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又可以使得招投標市場和建筑行業的標準提高,促進整個行業和流程的將抗發展。
(2)材料標準檢驗,在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之前,招標方,投標方以及負責監理的第三方派出人員組成評審小組,對建筑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和輔助材料 (建筑工具和機械)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合格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如果出現未達標標準的材料,應立即清除并購買合格的原材料進行替換,對于出現的假冒偽劣產品,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進行查處和銷毀,并對相應的責任人進行相關懲處,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進一步規范原材料市場。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檔案,將合格供應商信息進行整理,公開相關信息以便其他工程進行篩選,對合格供應商進行認證和保持長期的合作。
(3)工程計劃編制,工程計劃的編制是實現最終目標的保障,在施工之前進行工程計劃編制,將工程的進度、周期、原料的選取和補充以及應急情況考慮在內,認真思考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每個環節的實施與工程計劃同步,并派人進行監督。
在施工過程中所進行的控制稱之為現場控制,現場控制具有監督和指導職能。監督是按照預定的標準檢查正在進行的工作,指導是工程管理者(監理者)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根據自身的經驗指導施工人員進行改進或者與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商討糾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施工人員能正確地完成所規定的任務。現場控制包括監督指導,原材料保存,應急處理,隱患排查。
(1)監督指導,是指監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過程和人員的操作進行檢查和指導,發現不符合操作規范的情況,指導其進行改進,這樣使得工程質量不會因為施工人員的操作不當產生問題,同時也防止施工人員自身的安全。
(2)原材料保存,是指施工中某些所需的原材料是需要特殊保存的或者需要進行防護措施,例如鋼筋等是需要進行防潮濕保存的,原材料的保管不當會引起施工的質量問題同時也會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施工過程中的原材料保存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應急處理,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突發問題,可能會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必須進行及時的處理,以免對工程日后的使用形成隱患。
(4)隱患的排查,對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檢查,將任何影響工程質量的隱患杜絕。
事后控制是指在施工結束后所進行的控制,事后控制的關鍵是集中于工程的結果,通過對工程施工過程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而矯正以后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相似問題。通過事后控制為預先控制和現場控制提供相關信息,實現工程施工過程的良性循環,逐漸提高質量控制的效果以便實現循環控制。
文章通過對市政工程中出現的公路質量問題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其發生的原因,并運用管理學中的控制理論,將質量控制分為三階段,實現了對工程質量的循環控制。運用三階段控制方法,不僅能將質量問題的隱患降到最低,還能通過過程中的不斷排查,不斷提高工程的質量,為我國相關的市政土建工程的質量控制方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