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輝,張美珍
廣西路橋二分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某公路橋梁含引道路線設計長222m,其中東西引道110m,橋梁112m。 該橋梁寬為20.5m,該橋梁的橋幅范圍為0.3m(欄桿)+1.95m(人行道)+2×8m(行車道)+1.95m(人行道)+0.3m(欄桿)。本橋上部構造采用5跨20m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下部構造采用柱式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設計荷載標準為城-B級,人群荷載-3.0kN/m2,橋面橫坡:車行道2.0%,人行道-0.5%。
本項目基樁樁徑分別取1.2m和1.3m,因此所采用的護筒直徑宜分別為1.4m和1.5m。一般地基處護筒長度為2.5m,河床含軟泥層處,護筒長度根據軟弱層厚度采用3m~8m護筒。護筒由8mm鋼板卷制,外圈外加三道1cm鋼板腰帶以加固。
在開鉆前場地應筑島圍堰并清除雜物,經整平場地并壓實或夯實。本工程采取人工挖坑方式埋設護筒,埋設后護筒周圍采用粘土分層夯實,其頂端要采用砂漿進行處理,以有效地防止水滲入護筒外側。對于護筒頂端高程,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高出地下水位1.8m,同時還要求其滿足高出地面0.3m。護筒底端的埋置深度為1.5m,對于本工程的特殊地段還采用加長護筒。對于本工程中河床含軟弱層處,護筒應穿透軟弱層,嵌入持力層1m以上。
根據本工程要求配制了優良的鉆孔泥漿。采用膨潤土、優質粘土一級Na2CO3等材料,按照規范要求配置泥漿,其采用的配合比為水:膨潤土:純堿=100:8:0.4。鉆孔前先認真分析本工程的地質情況,制定本工程鉆進控制參數以及鉆進速度,從而調節泥漿參數等。
制作滿足要求的泥漿循環池、開挖泥漿溝,制作滿足要求的循環系統。對鉆機進行安裝定位,并確保其位置準確、水平、穩定,鉆頭中心與樁徑中心線重合,且與樁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20mm;鉆機就位后經復檢后并且報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簽認后,才能開始鉆孔。
1)本工程的鉆頭采用四翼雙腰帶螺旋刮刀鉆頭,鉆頭錐形角120°,前角30°。鉆孔前先檢查鉆頭焊接強度是否滿足要求,對于檢查不合格的應該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2)嚴格控制本灌注樁鉆孔過程中的技術參數,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資料預先判斷地層,及時調整鉆進參數,以有效地控制鉆進速度;
3)開孔鉆進時應輕壓慢轉,采取較小泵量。待導向部位全部進入土層后才使用正常鉆進參數。為了有效地避免孔斜,不得采用彎曲鉆桿,并隨時檢查鉆頭的垂直度及鉆機平臺的水平及穩定情況;
4)鉆進施工時泥漿的相對密度、粘度結合鉆進過程中地質的變化而作出相應調整。鉆孔泥漿相對密度控制在1.30~1.50,粘度18~25 Pa.s,含砂率<4%,膠體率>95%;
5)鉆進施工時應該保持護筒內水頭穩定,確保護筒內外水頭差應一直不少于1米。鉆孔時在土層變化處撈取渣樣,以方便與地質剖面圖進行核對,當發現與設計圖紙不符時,應及時報告工程科。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泥漿的維護管理工作,每3~4小時測一次泥漿的稠度和相對密度;
6)鉆孔過程應采取連續施工方式,同時應保持泥漿稠度和孔內水位以防坍孔。在鉆孔過程中,如發現流砂層,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坍孔。鉆進施工中,應該不斷補充泥漿量,以維持護筒內應有的水位和泥漿相對密度及粘度,從而避免孔壁坍塌;
7)為了有效便于樁基灌注混凝土,本工程設置臨時蓄漿池。在樁基灌注施工中,泥漿臨時存放到蓄漿池內;
8)加接鉆桿或提升鉆具時,應停止進尺,將鉆具提至離孔底2m左右,維持泥漿循環1min~2min清洗孔底,并將管道內鉆渣攜出排凈;
9)在鉆進施工中對于孔壁不穩定地層,在提升前應要降低排量,保持泥漿循環,吸盡孔底沉渣。避免盲目加大排量,而且不得在孔中供漿量不足的情況下使用砂石泵。同時,為了有效地避免扭矩過大而引起鉆桿斷裂,應該經常檢查鉆頭、鉆桿的焊口焊接情況。
1)第一次清孔。鉆孔達到比設計深度不小于5cm后,將鉆頭提至離孔底10cm~20cm,空轉不進尺,以相對密度較低(1.03~1.10)的優質泥漿將孔內鉆渣和密度較大的泥漿換出。清孔完畢后,泥漿相對密度要在1.03~1.10范圍內,粘度17Pa.s~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第一次清孔完畢后,經驗收后進行鋼筋籠入孔;
2)鋼筋籠入孔完畢后,進行導管拼接入孔,導管接頭采用螺旋連接套聯接,連接套內加橡膠密封圈。使用前應試拼,并經水密承壓試驗確保不漏水。現場拼接時要保持密封圈無破損,接頭嚴密,管軸順直。導管在使用過程中,注意輕抬輕放,防止將螺紋碰壞或導管變形。
樁基的鋼筋籠視其長度分3~4節制作,采用拖盤運至現場進行吊裝、搭接。孔口處鋼筋籠的主筋豎向連接采用搭接雙面焊的連接方式。鋼筋籠每6m設置一層導向鼻,每層布設3個導向鼻,上下應錯位60°角。為了有效地保證鋼筋籠吊放時有足夠的強度不變形,鋼筋籠箍筋內圈采用三角形鋼筋加強。鋼筋下放時,對中孔口緩緩下入,避免掛傷孔壁。鋼筋籠孔口搭接時要上下找正,上下連接不得錯位,為了有效地保證定位時有足夠剛度,在鋼筋籠頂部加焊φ20鋼筋箍。同時搭接接頭應錯開斷面,在連接時應確保主筋順直,連接牢固。
灌注混凝土前,必須進行二次清孔,應清除樁底泥砂沉淀層,否則易造成灌注過程中泥砂夾雜在水下混凝土中,從而導致灌注樁長達不到要求。當孔底沉淀層厚度、泥漿指標檢測達到要求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澆注采用砼攪拌車配合漏斗,澆砼前罐車提前啟動,砼從攪拌車內流出前先逆向加速旋轉,然后正轉,防止砼出現離析現象。灌注首批混凝土時,導管下口距孔底距離宜保持為40cm左右,并采用足夠大的集料斗,保證料斗內混凝土始終在1m3以上,保證導管內充滿砼,且首批混凝土的數量須能夠滿足導管初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1.0m。
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隨時檢測混凝土頂面高程,使導管埋深控制在2m~6m。當混凝土面離鋼筋籠2m時,應放慢灌注速度,以減小混凝土對鋼筋籠子的沖擊力。當混凝土進入鋼筋籠1m以上,應適當提升導管以使鋼筋籠在導管下口有一定的埋深。在最后灌注時,導管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使混凝土產生較大的沖擊力,以增加混凝土的壓力,提高混凝土密實性。
本文結合某橋梁工程中所采用的鉆孔灌注樁為例,提出對公路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以及本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施工質量控制技術,旨在能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1]陳勇章,吳寧波.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8(2).
[2]彭淑娟.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問題探析[J].科技傳播,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