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鑫,王 生
(1.秭歸縣磨坪林業站,湖北秭歸443615;2.秭歸縣水田壩林業站,湖北秭歸443605)
山區經濟要發展,潛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經濟林[1]。核桃是秭歸縣在多年發展山區經濟實踐中篩選出來的主要特色經濟林樹種之一。核桃產業正逐步成為廣大山區、半山區林農的經濟發展林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已接近1萬hm2,核桃已成為全縣繼柑桔和烤煙之后的又一重要產業,種植面積、產量、產值逐年增加,但是經濟效益還未能完全顯現。在當前國內核桃產業發展熱情空前高漲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打造秭歸核桃品牌,提升核桃產業發展水平,引導秭歸核桃產業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需要業內人士理性思考,認真對待。
秭歸縣位于湖北省西部,全縣耕地面積2.39萬hm2,其中山區半山區土地面積占90%。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的活動積溫為5 723.6℃,年最冷月平均溫度為6.5℃,年無霜期為306d,降雨量為1 000mm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2%,海拔大部分在600m以上,特別適宜核桃的栽培生長。三峽工程建成后,冬季平均增溫0.3~1.3℃,夏季平均降溫0.9~1.2℃,氣候條件將更有利于核桃的發展。
全縣目前共有核桃面積逾1萬hm2。長期以來由于全縣核桃均以品種實生播種,種間性狀差異大,種源退化,投產晚(一般掛果周期在10~15年),大小年現象嚴重,病蟲害也沒有得到及時的預防。退耕還林新栽的實生幼苗,通過6~8年的培育生長,仍然是只長樹少結果(6年樹齡平均冠幅在1.5~2.0m)。因此,在保護當地優良單株的同時,引進優良品種尤為必要。
近年來核桃干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穩定在30~40元/kg。與傳統農作物相比,經濟效益呈幾何級數增長。同時,核桃生產成本低,投入與產出比是1:5,核桃果加工成仁能增值0.25倍,加工成油能增值2.5倍,加工成飼料能增值8倍,且收獲期長達80年,產量穩定。所以,核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山區、半山區人民群眾奔小康的骨干產業之一。
核桃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創匯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特別是核桃仁,由于仁白、味香、分級細致,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對核桃的需求將成倍增長,其發展前景廣闊[2]。因此發展核桃應是秭歸縣繼柑橘和烤煙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
(1)核桃栽培地塊相對分散,資金投入不足,產業化程度低。由于栽培地塊相對分散,管理難度大。加之缺乏資金,防治病蟲害所需的農藥、噴灑農藥的先進設備配備不齊,大多數種植核桃戶只能等待觀望,而防治不及時,缺乏科學的保護手段,嚴重影響著核桃速成、優質、高效的發展。
(2)農戶意識不夠,品種適應性不強。農戶重栽輕管問題突出,良種化和商品意識不強。秭歸縣核桃品種主要以云新和遼核為主,這些品種在本地發展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上沒有充足的科學考證,導致目前收益尚不明顯。
(3)科技推廣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現有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由于沒有發展核桃方面的專項機構及經費,沒有配備輔導員,沒有一支核桃發展專業隊伍,技術服務方面的工作難以跟上,沒有具體的宣傳方面的音像材料。技術隊伍力量薄弱,各項社會服務跟不上,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大部分農戶尚未掌握科學規范種植和管理的技術,迫切需要科技的服務指導。
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核桃低產低效林改造和科技支撐費用。以科技帶動核桃產業的發展,建立健全科技培訓機制,從觀念上引導群眾,廣泛開展以科技、市場經濟、特色理論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活動;同時堅持科技創新,培養新型技術人才,通過技術人員到鄉鎮、到村開展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把重點放在核桃標準化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生態農業等關鍵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上,切實提高群眾科學技術知識,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知識、有頭腦、敢于創新的新型農民隊伍,使廣大農民掌握核桃種植技術,改變核桃種植中自生自滅、粗放管理的傳統理念,按市場需求提供綠色、有機農產品[3]。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客觀要求[4]。充分利用秭歸縣現有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擴大核桃的栽植面積,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整理總結秭歸縣多年種植管理核桃的經驗。要形成一套系統的科學成文的適合秭歸縣特點的核桃品種、科學種植的指導意見。要在試驗的基礎上學習和引進外地的一些先進技術,用來替代傳統技術,比如在核桃生長周期上,用先進技術可以縮短周期,提高產量、質量。加強種苗管理,保證發展質量。在發展核桃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種苗的管理,保證種苗質量,預防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出現。同時要建立核桃采穗和種子園,保護豐產、穩產的優質母樹,為生產提供合格、優質的良種壯苗,使秭歸的核桃產業向良種化和良性化發展。
(1)對基層技術人員開展科技知識更新培訓,建立一個從縣、鄉(鎮)到村組、農戶的技術推廣網絡,逐步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技術隊伍。
(2)加大先進技術應用推廣,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抓好常規栽培技術推廣的同時,要結合秭歸縣生態、氣候、土壤及種植習慣,引進、吸收先進技術,開展技術攻關研討活動,重點在于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等領域的科技創新[5],促進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
以秭歸縣旅游市場為依托,發展核桃產業,做好深加工,完善功能,提高檔次,提高經濟效益[3]。研究市場,把握商機,把握市場走向,了解市場行情,不斷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產品結構和營銷策略,拓寬秭歸縣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培育品牌產品,在市場、超市和配送中心設立專柜,全力打造“秭歸”、“屈鄉”農產品品牌。
[1]田習文,田習武.論平山縣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09(5):101.
[2]能竹蘭.永勝縣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9(3):91~ 94.
[3]王 力,潘 英.洛南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學,2009(3):255~ 256.
[4]張建珍,劉元福.謝小剛.九寨溝縣早實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學,2010(3):155~156.
[5]韓華柏,朱益川,余凌帆,等.湖北核桃生產現狀與產業化發展對策[J].經濟林研究,2003,21(4):138~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