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鑫
(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是人們將在長期的管理活動中經過無數次失敗和成功總結出的管理思想,加以系統化,最終形成的可以進行學習、傳授的理論體系。因此它有其科學性的一面。但同時,在實踐中,管理工作并不是簡單的理論套用,管理工作的好壞,取決于在具體管理環境中對理論的靈活運用,只有將管理理論與具體的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發揮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將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學基礎課程,一般高校都作為專業基礎課在大學一年級或大學二年級開設。初入大學或初接觸專業課程的學生一般都對管理課程充滿著憧憬,希望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一下變成職業經理人。再加上近年來案例教學流行,學生們似乎認為管理學課程就是案例研討會,但對于一點理論基礎都沒有的學生來說,直接進行案例教學并不現實,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管理。因此,如何能夠既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管理學教學中應考慮的問題。
對于初次學習專業課的學生,他們大多對管理學專業課沒有多少了解,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直接開始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講解,學生只能是被動的學習,因此,建議第一節課不要直接講解課程,而是最好從書中目錄開始,把每一章節都講解什么內容,每一章節的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給學生介紹清楚。在介紹內容的時候,不要反復用理論術語,重點在于告訴學生通過這一章你能夠學習到什么知識,而這個知識在今后什么情況下會在生活工作中使用,它會對你的工作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作為基礎性課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很多概念性問題。而很多學生習慣于某些中學的記憶式教學,但同時也痛恨記憶式教學。結果是,他們記住每個概念的方式主要靠死記硬背,但同時,又對這個學習過程感到不滿,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大學的教育和中學的教育的不同。中學的教育強調的是規范性教育,而大學的教育強調的是啟發式教育,是百花齊放。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可能最終得出的理念是不一樣的。甚至即是是從相同的角度來研究問題的學者,其所總結出的概念也可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述出來的。所以,教學的重點不是對概念的記憶,而是向學生闡述觀點,并將概念的核心表達出來,至于觀念的表述方式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與書本一致的。
在理論講解過程中,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學生認為自己在生活中用過這個理論或者將要用到這個理論,他們才會對這個理論感興趣,才會記住這個理論。比如,在講解激勵理論時,可以與學生討論一下家長是如何激勵他們學習的,哪些激勵對他們有用,哪些激勵沒有用,為什么沒有用,從而引出有效激勵的要素和必經的過程。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具有傳遞信息量大,表述方式靈活等優點,因此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不足的一面。課程講授過程中,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理解知識,學會運用知識。多媒體教學有時并不適合于師生互動。在與學生座談中,學生提出,當多媒體每換一次幻燈片時,學生們就趕忙記錄下幻燈片的內容,然后,就沒有興趣聽課了,很多學生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多媒體上而不是和教師的交流上。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反映了部分教師的不足,比如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把所有需要講解的內容都輸入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學習,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的原因。所以,我們主張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甚至在某些教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比如案例教學中,但切不可過于依賴它,它只是教學輔助手段。
自從上個世紀初,案例教學法被美國哈佛大學用于管理學教學中以來,已經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將具體管理事件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案例分析,促使其進入特定的管理環境中,體驗真實的管理感受,從而事半功倍的理解管理理論,培養他們的實際管理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選擇案例,案例不能盲目選擇MBA知名案例,要準備適合課程內容和特點的教學案例,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而不能僅僅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由此,才能通過此項訓練增強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
[1]馮國珍.管理學課程實踐型教學方法應用效果調查和分析.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5).
[2]任真禮.基于管理學案例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的探討.市場周刊,2008(5).
[3]張國平.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中存在的誤區與突破技巧.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6(9).
[4]黃國菊.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與明天.安徽大學學報,2006(1).
[5]杜明漢.關于管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