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妍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青島 266001)
前言:
項目所在地臨沂、棗莊兩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和農產品資源,是山東省的重要能源和蔬菜基地。由于受交通基礎設施薄弱等條件制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開發和利用,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現連接臨沂和棗莊的公路主要是國道206。臨沂境內長119.4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1.88公里,其余為二級公路87.57公里,瀝青路面;棗莊境內長60.4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6.9公里,其余為二級公路23.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現有公路等級偏低,有相當一部分路段為二級公路,實際上路面寬僅9米,標準低,由于現有國道206經過臨沂、棗莊市區和蒼山縣城,街道化嚴重,快慢車混合行駛,交通事故頻繁,且沿線村莊密集,共計通過村鎮30余處,街道里程達32公里,有些路段存在年久失修,水毀嚴重,橋梁荷載標準低等現象,嚴重制約著公路運輸效益的發揮。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量增加較快,據統計2004年國道206日均交通量已超過10000輛(折合小客車),超過二級公路的通行能力,已經不適應沿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建設臨沂至棗莊公路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緊迫的。
2.1 公路建設用地形勢分析
在我省公路建設歷程中,特別是近年來公路建設的大發展時期,交通行業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有關政策,嚴格控制占用耕地和保護土地資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2.1.1 公路建設用地總數量較大
近年來,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用地量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并且在全省建設用地總量中占較大的比例,在全省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相對突出的情況下,使得高速公路用地量大與節約用地的矛盾突出,成為其他建設行業等有關方面的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而且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在近期還在繼續增加:首先,為適應激增的交通量需求,目前有近一半的高速公路項目設計按照6-8個車道實施;其次,高速公路的互通間距越來越小。第三,隨著高速公路成網加密,樞紐互通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基本每條高速公路都有2個以上的樞紐互通;第四,隨著車流量的激增,服務管理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房建工程規模也在變大。如一般管理中心建筑面積為3000-4000平方米左右、管理所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左右、服務區總建筑面積在5000-10000平方米之間。
2.1.2 公路設計及實施階段相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一直以來,我省交通系統上下十分重視節約用地問題,要求在公路建設設計及實施階段貫徹執行這一重大方針,但在具體項目設計中未能全面實施貫徹節約土地的思想,設計不盡合理,工程實施階段節地措施執行不力,導致土地資源浪費。
2.1.3 相關控制措施等研究工作相對滯后
對公路用地的評價體系,以及公路建設各階段節約用地的控制措施研究還不夠深入,有關指標、措施等的制訂工作相對滯后,在深挖公路建設節約用地的潛力方面,工作開展不夠深入。
2.2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2.1 前期工作不“深”不“細”
2.2.2 實施階段多“征”多“占”
2.2.3 工程管理把關不嚴。
3.1 建設用地基本情況
3.1.1 沿線概況
擬建的臨沂至棗莊公路位于山東省的東南部,沿線經過地區地形地貌可分為山前丘陵區和剝蝕平原及沖積平原區兩大地貌單元(局部穿越中低山前緣)。沿線有山丘、坡地、剝蝕平原及沖積平原、低洼澇地,此起彼伏,整個地形呈北高南低。項目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相當于基本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路線經過地區特殊地質有膨脹土、軟土、巖溶;不良地質主要為煤窯采空區。
3.1.2 建設用地規模
擬建項目利用土地總規模713.1003公頃,其中耕地549.4公頃、荒地134.8公頃、宅地8.8公頃、果園8.4公頃、菜地7.2公頃、道路4.5公頃;臨時用地356.0667公頃。其中永久用地中臨沂市范圍內計337.7736公頃,棗莊市范圍內計375.3267公頃。
節約和集約用地措施:
①在選線過程中,堅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結合沿線地方土地開發計劃,通過對沿線局部方案的充分細致的比選,選擇適宜的路線位置,做到少占城市用地和耕地,減少拆遷工程。
②在平面選線時,低山微丘區的路段布線盡量選擇在靠近山腳下的荒地上,平原區的路段布線盡量選擇在橫向道路少的區域,為縱斷面降低高度提供可能,減少對耕地或好地的占用。
③路基高度對項目的用地數量有很大的影響,設計中根據設計洪水頻率、被交叉道路的使用性質合理確定橋梁、路基高度及分離式立交、通道的凈空,以減少對耕地的占用。
④對部分填方過高及通過村莊密集路段,合理選用以橋代路方案,減少對地方區域土地及村莊的切割,既起到了集約用地的作用,也減少了拆遷工程。
⑤合理確定橋梁起橋高度,對減少占地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本次設計將橋梁起橋高度控制在4~6米左右,減少臺后高填方放坡后的大量占地。
⑥在路基填方較高的路段,合理確定采用適當的擋護工程收坡,減少對土地的占用。
⑦本項目路基填方遠大于路基挖方,路基挖方棄土應全部移挖做填縱向利用,減少了棄方占用土地;路基填方不足部分選擇在河灘地、荒地、高臺地集中設置取土場取土,避免占用耕地,在可能的條件下,對取土場實施復墾還田工程。
⑧臨沂、棗莊為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可利用本地區采礦的礦渣、電廠的粉煤灰做路基填料,以節省取土場對土地的占用。
⑨沿線東泇河、西泇河和大沙河等多條河流,經與水利部門協商,可結合河道整治獲取部分路基填土,以節省取土場對土地的占用。
3.2 建設用地相關規劃
沿線城市總體規劃
本項目路線主要經過有臨沂市、蒼山縣和棗莊市三個城鎮。在選定路線方案時,主要考慮了臨沂市的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棗莊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和蒼山縣的縣城總體規劃確定的遠景規模。在路線方案研究過程中,充分聽取了沿線有關政府和規劃部門的意見,努力做到與沿線的城鎮布局規劃形成良好的結合。以“近而不進,遠而不疏”作為處理路線方案與沿線城鎮規劃相互關系的原則,盡量少侵占城市規劃用地,給城市發展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本項目避開了城鎮規劃的用地范圍,起點段與臨沂市羅莊區南邊緣相距約3km,K15+000~K21+000段與蒼山縣規劃北外環線相距約1.5km~2km,K63+500~K70+000段與棗莊市嶧城區南邊緣相距約0.5km~1.6km。同時通過在楊官莊、蒼山、向城、蘿藤、嶧城東、嶧城西、劉莊處設置互通式立交與京滬高速公路、蒼山縣城外環東路北延段、S234、蘿藤至魯城的縣道、棗臺(棗莊~臺兒莊)公路、G206、S245、京福高速公路等國家干線及地方道路連接,將沿線重要城鎮順暢的連接起來,基本避開了對其發展的影響。
以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和工程特點為基礎,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分別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3個方面提出降低高速公路建設用地的具體措施。最后揭示建設與土地集約利用之間存在的復雜雙向互動關系,提出只有樹立高速公路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并舉的理念,逐步建立起低占地、低費用、高效率的集約型高速公路發展模式,才能保證高速公路建設目標順利實現。
[1]袁劍波.公路建設項目管理模式與方法研究[R].中南大學,2006.
[2]馬書紅,王元慶.農村公路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探討[J].公路,2007(3):107-111.
[3]閆恒.高速公路建設中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中州學刊,2007.
[4]余烈,蔡國輝.公路建設用地問題探討[J].廣東公路交通,2001.
[5]胡衛民.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利用外資淺析[J].廣西交通科技,1996.
[6]李長成.吉林省公路建設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0.
[7]彭立,張浩平,范慶春.公路建設設計階段節約用地技術探討[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9.
[8]閆恒.高速公路建設中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中州學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