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聲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國外有關環境低碳理念的應用已經較成熟,許多發達國家的生活環境都是以廢物改造利用、水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城市與農業的結合等都很好地反映低碳理念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而國內的低碳概念尚不完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接受,特別是在景觀設計的應用方面,由于人的傳統觀念意識影響,注重景觀的經濟藝術表現,造成景觀資源的極大浪費,忽視景觀生態可持續發展。
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低碳是指較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盡可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它的排放給自然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作用。人類生活必然消耗能源,而能源消耗得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越多,從而導致全球變暖的速度加快,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會逐步惡化,直接威脅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危及人類的生存,所以環境保護作用越來越重要,低碳環保意識越來越明顯。
低碳意識應該全面應用到景觀設計中來,低碳景觀設計概念與其他的環保概念相比,更偏重于利用景觀來進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例如,在景觀設計中,盡可能采用木材作為建筑及建筑小品的制作材料,木材比鋼材生產的過程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在水景的設計中,盡可能利用循環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水,自來水的生產、廢水的處理都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景觀環境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在大型小區的開發中,多設置非機動車道,少設置機動車道,提倡電動車、自行車出行,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居住區環境的綠化建設也應以低排放為指導,不能片面追求綠化效果,多選擇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較強的喬木、灌木和自然生態綠化,利用植物葉片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無機鹽,釋放氧氣,利用植物篩管把制造的有機物再運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細菌再把有機物分解,從而產生物質循環,對于低碳方面來說起到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設計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的,人是景觀設計的服務主體,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是今后景觀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景觀不再僅僅是人們娛樂消遣的地方,它同時也起到保護環境,維護環境生態平衡等多種功能,與人們息息相關。居住區低碳景觀設計是居住區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居住區環境總體規劃統一進行、相互協調。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景觀空間設計構成中,空間的分隔與組合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通過景觀的各種空間元素彼此連接、彼此分隔、彼此呼應來形成各種景觀空間。障景法是一種常用的空間分隔方法,低碳景觀設計中,通常采用植物、建筑、地形等要素,似隔非隔,把人的可視空間與不可視空間聯系起來。通過大空間分隔成諸多小空間,有助于充分發揮各種景觀空間的功能作用,促進規劃設計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使景觀空間富有活力(王曉俊,1998)。設計心理學認為人的活動是有明確目的,而引起人類活動的行為是無意識的,設計師可以通過設計手段,利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巧妙地進行引導,使人處于一定的環境中,通過人們在空間的不斷轉換,與景觀不斷接觸、欣賞中,漸漸感悟到景觀生態特有的藝術美,這也是景觀空間構成藝術所要表達的最高境界和藝術魅力。景觀空間構成中總會有一些特有的元素符號,這些元素符號加強了環境景觀的連續感和鄉土氣息,增強景觀構成空間的感染力。
景觀空間場所既可以圍合,也可以開敞。充分利用豎向要素來進行空間的劃分,如整形植物、地形改造、建筑小品劃分等,加以植物配置,給人提供既可以觀賞景觀的空間,又有公共娛樂的需要;既展現了環境的風格特點,又提供了觸摸大自然的機會,滿足人們生活習俗要求,具有多景觀、多需求、多娛樂的意義。
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形”借用測量學的相關概念,是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山地、平原、湖泊、河流等,“地貌”是指園林景觀用地范圍內的湖、坡、峰、泉、瀑等山水地形(初桂華等,2008)。園林地形地貌是整個園林景觀的骨架,是景觀設計賴以存在的基礎。在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特點,統籌安排,合理布置景觀要素,盡量避免地形的大規模改造,減少土方計算,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從而減少資金規模的投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實現低碳運做的目標。
居住區景觀設計時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景觀要素,利用地形高低差進行有效的人車分流;利用地形高差進行景觀豎向設計;利用地形地貌自然、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出貼近自然、貼近人類的低碳景觀。
地形地貌設計時要注意環境條件的穩定性,盡最大可能地尊重當地的地貌、水文、氣候、植被等現狀,利用植物的生態功能,調節環境的穩定。
水,是萬物之源,人類文明的產生和進步與水息息相關,水是生活的動力,是人類生活居住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在居住環境中利用或營造各種各樣的水體景觀,增加環境藝術美,增添生活情趣。居住區空間環境景觀可以利用水體進行組織與營造,利用自然水景或結合地形條件人工構造水體景觀作為整個居住區環境的主體,以不同主題功能的水景小品組織居住區景觀節點和組團空間,利用水的流動性、方向性、視線指引性進行景觀之間的串聯貫通,成為整個居住區景觀水環境系統。
景觀水體,利用自然水體造景最好,栽植一定種類和數量的水生植物,不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天然水景景觀,維護環境的生態平衡,又能降低管理費用,減少資金的投入。利用人工水體,要考慮水體的容量設計和水體面積設計,人工水體要保持一定的持水量,避免受自然水位漲落的影響,同時要保證人工水體的水質,綜合考慮藝術美學的要求,重視生態學的作用,盡量減少人工水體植物的代謝產物,以達到景觀造景的最佳狀態。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造景要素。植物造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景觀的塑造。通過植物造景塑造的環境景觀,既要滿足植物對環境的生態適應性,又要體現植物配置的藝術構圖,反映植物的個體和群體美。通常,植物造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植物與植物之間的藝術配置,注重植物喬、灌、草的高低搭配,速生樹與慢生樹混種,常綠樹與落葉樹配置等,體現形態變化,反映季節變化,突出色相變化。另一方面是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搭配,烘托山石、水體、建筑的造景特點。
植物造景向低碳化、景觀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居住區綠化設計中,植物選擇要根據立地土壤條件選擇適應性強,觀賞價值和景觀效果良好的鄉土植物,也可適當改良立地條件,使之符合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觀賞價值較高的園林植物的生長需求,以確保景觀多樣化。植物生態適應性強,不僅能夠增加植物移栽成活率,又能很快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發揮更好的生態功能和藝術功能。同時,要求植物無污染,無傷害性,忌用有毒、有刺尖、有異昧、易引起過敏的植物。
居住區景觀設計除了地形地貌設計、水景設計、植物造景設計之外,還有其他表現低碳效果的細節設計,其中停車位的設計就是其一。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停車位的設計越來越受到開發商、小區置業業主的重視。停車位設計的好壞,不僅有利于解決居住區道路交通的通暢問題,更有利于居住區景觀效果的表現,提升居住區環境綠化率,表現低碳景觀設計特點。
居住區低碳景觀設計是居住區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居住區環境總體規劃統一進行、相互協調。居住區低碳景觀設計的主要特征是以軟質景觀為主,硬質景觀為輔,注重植物生態化配置,低投入,高效益,實現景觀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
[1]王曉俊.風景園林設計.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53-272.
[2]張金鋒.綠化種植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67-79.
[3]劉穎.景觀設計與低碳.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8):9-10.
[4]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5]俞孔堅.論景觀概念及其研究的發展.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87(04):433-439.
[6]王國彬,劉貫,石大偉.景觀設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7]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概念與理論.生態學雜志,2000,19(1):42-52.
[8]初桂華,陳秀波,朱德全.園林地形地貌小氣候的設計與營造.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4):84-85.
[9]卡爾·斯坦尼茲.景觀規劃思想發展史.北大景觀規劃設計中心的演講.[2010.4.20].http://www.home898.com/topic/2010420/19258.html.
[10]何靜.國外生態區建設經驗.上海房地,2007(8):58-30.
[11]陳勇.澳大利亞哈利法克斯生態城開發模式及規劃.國外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