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龍
恩平市氣象局,廣東恩平 529400
在建筑工程中做好防雷接地體的施工,是確保建筑物、弱電設備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工程項目。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設備的不斷增多,對接地體質量要求更加嚴格。所以本文就它的重要作用、施工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探討和闡述。
設置防雷接地體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將雷電流引入大地,保護建筑物、弱電設備和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可兼作日常電子設備的靜電工作接地,防止靜電對設備的損壞。所以說防雷接地體質量的優(yōu)劣是事關安全的大事,沒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裝置是不能可靠地避雷的。
1)人工接地體:利用金屬材料如熱鍍鋅角鐵作為垂直接地體,熱鍍鋅扁鐵作為水平接地體的接地形式。人工接地體采用不同的材料對截面有不同的要求,詳細可參考QX/T105-2009 5.1表1;
2)自然接地體:利用建筑物已有的基礎如樁基礎、獨立或條形基礎及基礎圈梁內(nèi)鋼筋作為垂直及水平接地體的接地形式。利用這種方式的接地體施工時要注意選用直徑>φ16的基礎鋼筋進行焊接連通;
3)混合接地體:人工接地體與自然接地體兩者混合設置的接地形式。
首先要仔細查閱設計圖紙和圖紙引用的相關圖集大樣,熟識其做法。采購相應的材料,并做好相關的施工方案。方案中要特別注意設備間、變配電室、消防機房、空調(diào)機房、電梯機房、玻璃幕墻、高層門窗等電位連接等的接地預留。因為這些接地點是需要進行預留預埋,一旦漏埋待設備安裝時再進行處理,必然會出現(xiàn)反復剔鑿,甚至會出現(xiàn)損壞土建結構的現(xiàn)象。特別有的工程項目只在設計說明中注明,在施工中如何進行預留一定要請設計人員明確方案避免出錯。
整個施工過程必須做好材料檢驗和隱蔽工程驗收,其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防雷接地體所用的材料比較單一。一般常用的有鍍鋅角鋼、鍍鋅園鋼、鍍鋅扁鋼3種鋼材,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接地體會采用銅棒或其他組合式接地模塊。其中主要的檢查內(nèi)容有:一查材料三證和鍍鋅質量證明書;二看材料規(guī)格;三檢查在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的要求。
基礎鋼筋焊接是接地體施工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基礎鋼筋的焊接、基礎圈梁鋼筋焊接或樁基鋼筋與基礎鋼筋的焊接、基礎鋼筋與柱筋的焊接及預留端子,都要嚴格按防雷設計圖逐一進行詳細檢查,其中檢查重點是:
1)伸縮縫處基礎鋼筋是否按設計要求進行跨接連通;
2)采用樁基礎的接地體要注意樁的利用系數(shù)是否達到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
3)基礎圈梁處箍筋是否與角筋焊接,其平均間距要求小于6m;
4)預留接地端子是否焊接連通且預留位置正確。
鋼筋焊接始終伴隨著施工的全過程,焊接質量決定著工程質量。所以,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嚴格控制:
1)施焊操作人員必須要有操作上崗證方能進行作業(yè);
2)確保焊條三證及牌號,應符合鋼筋電弧焊焊條規(guī)定。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應向施焊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分別介紹鋼筋類別、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形式、焊接位置等要求;
3)接地體駁接焊接一般采用加“曲仔”焊接,搭接長度應符合QX/T105-2009 5.3.2條規(guī)定。并要確保焊縫飽滿,焊接完后要敲掉焊渣,并用瀝青或紅丹二道作防腐蝕處理。
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越小,散流就越快,被雷擊物體高電位保持時間就越短,危險性就越小。所以無論是自然接地體還是人工接地體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時進行接地電阻值的測量。另外這樣做也可以避免因接地電阻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在土建完工后再進行補救,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重復浪費。接地裝置測量的結果必須符合設計和設備的要求。接地電阻的測量值受氣候和土壤的潮濕程度等影響,要注意不同時間的復測會有不同的結果,但這并不表明施工的原始記錄不準確。只要注意的是任何時候的接地電阻測量值均應低于或等于設計的規(guī)定值,當接地電阻值達到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增加人工接地體的施工。如果電阻的測量結果達不到設計要求須增加接地體數(shù)量或采用換土加降阻劑等技術措施直至達到設計要求。
所謂跨步電壓就是指在電流入地點周圍電位分布區(qū)行走的人和動物兩腳之間的電壓。當跨步電壓超過一定的數(shù)值,對人和動物的生命構成重大的威脅。所以接地體要盡量做成一個閉合環(huán),使到環(huán)內(nèi)的電場分布比較均勻,以減少跨步電壓對人的危害。對一些非閉合的接地裝置,在接地裝置施工時要引起足夠重視。常用減少跨步電壓的措施:
1)接地裝置埋深不應小于1m;
2)接地裝置上敷設瀝青層,其厚度不少于50mm,寬度超過2m;
3)采用混凝土地面覆蓋。
總之,防雷接地體不僅是隱蔽工程中一項安全性強的工程項目,而且牽涉的施工內(nèi)容很多,不允許有一點疏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應從點到面全過程把關,并及時檢查和記錄檢測情況,并報相關部門驗收投入使用。
[1]蘇邦禮,崔秉球,吳望平,蘇宇燕編著.雷電與避雷工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185-18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yè)部.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2000年版)[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3]中國氣象局.QX/T105-2009 防雷裝置施工質量監(jiān)督與驗收規(guī)范[S].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