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嬌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排水監測中心,安徽合肥230051)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的問題日趨嚴重。污染物質通過在水體中溶解擴散以及隨水流的輸移而擴大影響范圍。由于污染性造成的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水污染控制的重點已從以工業點源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城市污水污染為主。環城水系是合肥市民休閑娛樂和城市旅游重要景觀之一。但由于水源缺乏、水體溝通不足、水域水質差,水體喪失了調節與修復功能,制約了人居環境改善和旅游業發展。環城水系的北段及東段屬南淝河干流的一部分;西段與南段為原有護城河,現因地形及城市道路被分割成為黑池壩、琥珀潭、雨花塘、銀河、包河、杏花、逍遙津等10塊相對獨立的水體[1]。由于水體長期不流動,水域自凈能力差,現狀水質一般為V類水甚至劣Ⅴ類。水質評價,是人類科學地認識水環境的重要途徑,是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質評價方法有監測指數法和生物學指數評價法兩類。對環城水系水質評價采用單項水質參數評價方法[2],合肥市環城水系水質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水質標準。
2007~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質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超標,化學需氧量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中2007~2010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52.0mg/L 、51.7mg/L 、41.9mg/L,41.8mg/L,超標率分別為77.8%、72.7%、58.3%,50.0%,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 0.860倍、1.29倍、0.495倍、0.898倍;2007年和2008年總磷全年平均值分別為0.437mg/L和 0.661mg/L,超標率分別為 55.6%和90.9%;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 1.22倍和1.52倍。氨氮情況良好,優于Ⅴ類標準,偶有超標。2007~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均有大幅度降低,水質有所改善。2010年雨花一塘出水口水質劣于Ⅴ類標準。其中總磷和氨氮情況良好,優于Ⅴ類標準,未有超標。
2007~2010年雨花二塘出水口水質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超標,是主要的污染因子,2008年氨氮略有超標。其中2007~2010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 42.7mg/L、61.2mg/L、55.9mg/L、55.2mg/L,超標率分別為 66.7%、83.3%、91.7%、83.3%,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 0.532倍、1.88倍、0.955倍、0.782倍;2007年和2008年總磷全年平均值分別為0.468mg/L和0.530mg/L,超標率分別為66.7%和91.7%;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1.50倍和0.908倍;氨氮在上半年均有超標,在下半年情況良好。2007~2009年雨花二塘出水口水質各項指標均變化不大,水質略有惡化。2010年與2009年相比,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都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
2007~2009年雨花三塘水質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超標,2010年雨花三塘化學需氧量超標,總磷和氨氮情況良好,優于Ⅴ類標準,未有超標。化學需氧量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中2007~2010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 42.8mg/L、57.8mg/L、56.8mg/L、53.8mg/L,超標率分 別為 66.7%、100%、83.3%、66.7%,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258倍 、1.02倍 、1.21倍、1.04倍 。氨氮情況良好 ,優于Ⅴ類標準,偶有超標。2007~2010年雨花三塘出水口水質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
2007~2010年黑池壩水質基本達到Ⅴ類標準。化學需氧量略有超標,為主要的污染因子。總磷和氨氮情況良好,未有超標。其中2007~2009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45.6mg/L、52.7mg/L、46.5mg/L,超標率分別為77.8%、88.9%、75.0%,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700倍、1.06倍、0.575倍;總磷和氨氮情況良好,均優于Ⅴ類標準。2007~2010年黑池壩水質各項指標總體均變化不大。
2007年和2008年杏花公園水質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超標,其中2007年和2008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63.3mg/L和64.7mg/L,超標率分別為88.9%和100%,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1.10倍和0.840倍;2007年與2008年總磷全年平均值為0.579mg/L和 0.445mg/L,超標率為 77.8%和66.7%,最大超標倍數為1.12倍和0.595倍。氨氮情況良好。2007~2009年杏花公園水質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2010年杏花公園化學需氧量偶有超標,總磷和氨氮情況良好,均優于Ⅴ類標準。與2009年相比,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都有所增大,水質有所惡化。
2007~2010年逍遙津水質劣于Ⅴ類標準。化學需氧量和總磷略有超標。其中2007~2010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42.1mg/L、41.2mg/L、40.9mg/L、41.7mg/L,超標率分別為 88.9%、40.0%、50.0%、58.3%,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440倍 、0.510倍、0.455倍 、0.450倍 ;氨氮情況良好,優于Ⅴ類標準。2007~2009年逍遙津水質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
2007~2009年包河水體水質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超標,2009年氨氮略有超標。2010年包河水體水質優于Ⅴ類標準,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偶有超標,總磷情況良好,均優于Ⅴ類標準。其中2007~2009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46.1mg/L、50.2mg/L、41.9mg/L,超標率 分別為 77.8%、91.7%、50.0%,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790倍、0.822倍、0.780倍;氨氮情況良好。2007~2009年包河水體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2010年與2009年相比,化學需氧量和總磷都有所降低,氨氮有所增大,總體來說,水質有所改善。
2007~2010年銀河水體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均有超標。其中2007~2009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52.2mg/L、44.6mg/L、40.5mg/L,超標率分別為100%、80.0%、58.3%,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820倍、0.392倍、0.462倍;氨氮情況良好,優于Ⅴ類標準,2007~2009年銀河水體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和 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水質有所改善。2010年與2009年相比,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改變均不大,水質變化不大。
2007~2010年琥珀潭水體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均有超標。其中2007~2010年化學需氧量全年平均值分別為 48.0mg/L、42.4mg/L、45.7mg/L、47.1mg/L,超標率分 別為 50.0%、60.0%、83.3%、50.0%,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0.525倍、0.242倍、1.00倍、1.31倍;2007年和2009年氨氮情況較好,優于Ⅴ類標準,2008年氨氮略有超標。2007~2009年琥珀潭水體水質各項指標略有降低,水質略有改善。2010年與2009年相比,氨氮和總磷都有所降低,CODc略有增大,總體來說,水質有所改善。
目前環城水系各水體的水質均為地表Ⅴ類水標準,其中化學需氧量超標較為嚴重,且每年的3、4、5月份污染最為嚴重。環城水系長期以來的主要補給水源為天然降水,但合肥地區的天然降雨補水量很有限。2004年,合肥市啟動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設,利用中水對環城水體進行補水,日補水量在6萬m3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城水系水源補給不足的問題。但由于受中水廠處理規模和技術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現補水量有限,同時中水的出廠水質與一般地表水的水質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再加上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偷排和漏排現象,環城水系水質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2010年5月,雨花塘水質凈化工程進入施工階段,一種新的凈化水質系統得到應用,2011年,雨花塘水有望變成清澈的四類地表水質,遠離藍藻和異臭。此次施工安裝的凈化設施位于地下,可日處理污水1萬t。該設施通過把地勢較高的“二塘”水送進水體凈化設施,通過這個設施,就能將現在雨花塘的臟水變成Ⅲ類水,而潔凈的Ⅲ類水注入地勢較低的“一塘”后,還會通過一個泵站注入“三塘”。通過這種循環,讓3個塘中的死水,形成一個水質自凈系統。針對環城水系的問題,需要加強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其水質,主要內容包括充分利用再生水資源,提高中水的出廠水質;加大環城水系溝通規模,使環城水體流動性加大;加強環城水系的管理,以雨花塘水體凈化工程為試點,從根本上改善各水體的水質,同時加大環城水系的監控力度。
[1]尹成國,陸 偉.合肥市環城水系溝通設計[J].江淮水利科技,2008(4):14~ 15.
[2]陳永燦,鄭敬云.多因子水質評價方法及其對三峽庫區水質的評價[J].水利,2010(6):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