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欣欣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信息中心,遼寧沈陽110001)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除人口、資源和環境之外的全球性第4大危機,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廣泛關注。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也是漁業大國,在加入WTO以后,隨著水產品出口量的不斷增加,各個國家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已經成為了我國水產業所面臨的新課題。
(1)我國一些水產地的檢測機構區域布局、建設規模以及檔次都缺乏科學合理性。根據筆者的了解發現,在我國個別的水產地區、部門沒有以本地、本部門以及本行業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來設立檢測機構,盲目攀比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導致了這些地區出現了在社會總體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投資重復、設備閑置和資源浪費等等問題。
(2)水產業檢測機構沒有一個井然有序、有效的管理體系,特別是很多檢測人員的素質有待提升。一方面,相較于其他行業檢測機構,我國專業的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成立的時間比較短,其內部管理的經驗沒有其他行業檢測機構的豐富,而且省級以下的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大部分仍然處于籌建的階段,更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通過計量認證;同時,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也存在專業知識不夠、資歷淺以及經驗少等等缺陷。
(3)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不夠完善。如今,我國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食品安全法》《食品衛生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漁業法》等等。然而因為體制等各種原因造成各個部門的管理缺乏一個良好的銜接。此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管職能也是非常有限的,對上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力度太過于薄弱。
(4)抗生素、激素等各種藥物殘留的問題比較嚴重。當前,我國的漁業產業結構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水產養殖逐步實現了由粗放型的傳統模式向集約化和效益型的新型模式的發展,通過采用高密度的養殖以及大量的加入不同的漁藥、添加劑和激素等等來提高經濟效益。而很多的水產商的安全意識十分淡薄,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違反國家規定,不但不合理地使用漁藥,不遵守漁藥的休藥期,更嚴重的是有個別利益熏心的水產商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據筆者所知,我國近年來氯霉素、呋喃唑酮以及己烯雌酚等等水產品禁用藥物超標的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5)各種污染影響水產食品的質量安全。微生物及代謝物的污染,和肉類相比,水產品更容易繁殖各種微生物。而且水產品中的各種病菌比如,副溶血弧菌、大腸桿菌以及沙門氏菌等等都是導致人體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就像日本人很喜歡吃生魚片,所以每年因魚片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而造成食物中毒的非常多,在我國,因水產品中帶有致病菌而引發的疾病事件也十分的常見。生物毒素污染,水產品生物毒素主要有貝類毒素、河豚毒素和雪卡毒素等等。根據最新統計,我國很多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因為生物毒素引起的概率遠遠高于化學毒素。
當前,我國正處于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關鍵時期,各項事業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毫無疑問,政府需要管理的事情很多,財政支出也并不是那么的寬裕,因此,我們一定要利用好政府有限的扶持資金,科學論證,合理布局,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地區中的各個部門就必須清楚的了解當地的水產行業在農業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所處的地位,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合理的規劃本地檢測機構的區域布局、規模以及檔次,并在設立之前可以舉行相應的聽證會來進行充分的論證。應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在特別發達的沿海漁業城市和省會城市可以嘗試建立單獨的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但得以各自發展的特點為依據來加以側重)。而縣級以及漁業不是特別發達的地級市則可以在原有的衛生部門的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或者技術監督部門的產品質量檢驗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農業、漁業人才,通過組建綜合性中心實驗室,來承擔起水產食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工作。與此同時,也應該在綜合考慮本區域經濟特點的前提下,大力開展一些特色比較明顯、機動性強,和漁業以及市場相貼近,并且以快速定性檢測為主的檢測工作,從而更好的滿足本地的漁業發展,實現市場有效監督管理的目標。此外,在一些檢測儀器的配置方面,縣級以下的部門沒必要配備那些很昂貴的儀器,當需要動用大型的儀器來進行檢測時,可以申請由本區域的重點檢測機構來進行。
無論是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還是負責檢測的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都將會對我國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運行質量以及國際聲譽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國家在大力加強檢測機構的硬件建設的同時,也應該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加強對檢測機構認證條件的審核和檢測人員的綜合能力的考查。首先,要提高檢測人員的準入門檻,挑選出一大批專業知識達標、經驗豐富且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工作人員;其次,定期的對檢測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鼓勵其開展一些檢測方法、試劑以及儀器的研究,并要對培訓進行適時的考核;最后,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賞罰分明,提高檢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自覺的為水產食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從而肩負起改善、提高水產品質量的重大責任。
通過實施漁藥處方制度,漁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名錄制度等各種制度來嚴格漁藥的使用范圍、用量以及用法,促使亂用以及濫用漁藥的問題得到徹底的根治。此外,應該建立全面的登記備查制度,對藥物的銷售以及使用進行詳細的登記,從而實現用藥的可追溯。
減少病害發生,病少用藥,防范藥殘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加強對養殖從業人員的公共培訓以及提高養殖的生產與管理技術。因此,要加大對水產商公共培訓的資金投入,并注重提高培訓的水平,實現培訓的目的;同時,加強對各種法律法規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等的宣傳力度,促使水產商自覺的學法、知法、懂法、用法,保證用藥的安全。
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對水產病害監測網點、隊伍、監測設備和監測經費保障進行逐步的完善,提高整體的監測預報水平,從而實現有效防疫防病的目的。并要加大水產病害防治攻關的研究力度,不斷開發出高效安全的防病藥物。
[1]陟勁松.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J].河南水產,2010(2):67~ 68.
[2]杜萌萌.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與監管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17~ 18.
[3]金 華.水產品質量安全不容忽視[J].黑龍江水產,2009(3):137~139.
[4]寇景蓮,王振富.加強監管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J].中國水產,2008(5):75~ 76.
[5]樂建盛.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對策[J].食品科技,2008(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