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偉,葉慧群,胡則良 ,高建明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總面積2539km2。2005年遂昌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顯示,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21332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7.0%,與1994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林業用地面積增加2868hm2,有林地面積增加6957hm2,其林地利用結構及動態變化情況變好。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的生態退耕造林工程的實施,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對偏遠山谷的梯田荒于耕種,經過多年的天然更新,現已發展為林地。另外政府對林地的使用加強了管理,林業主管部門完善了征占用林地的審核審批辦法,控制了林地的非法占用,有效地保護了林地。
林地面積中,有林地199628hm2,占90.2%;灌木林地11776hm2,占5.3%;未成林造林地5594 hm2,占 2.5%;無立木林地 2373hm2,占 1.1%;疏林地 1513hm2,占 0.7%;宜林地 439hm2,占0.2%;苗圃地和輔助生產用地計10hm2。
有林地面積中,喬木林面積 182058hm2,占91.2%;竹林面積17570hm2,占8.8%。喬木林地面積中,純林77191hm2,占42.4%;混交林104868 hm2,占57.6%。
按森林分類經營體系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遂昌縣共有生態公益林地130066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58.7%。商品林地91512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41.3%。
現有防護林面積50124hm2,占納入林種范圍面積的23.5%;特用林面積5709hm2,占2.7%;經濟林面積15475hm2,占 7.3%;用材林面積 140439hm2,占66.0%;薪炭林面積1171hm2,占0.5%。
遂昌縣林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7.0%,森林覆蓋率達82.3%,林地利用率為94.6%,是林地面積極為豐富的林區縣。林地面積中,生態公益林地占全縣林地面積的58.7%,是浙江省生態公益林面積最大的縣。竹林地16715hm2,占10.1%,竹產業總產值5.12億元,占全縣總產值的17.9%。因此,森林覆蓋率高,林地利用率高,生態公益林和竹林地面積大,是遂昌縣林地資源的一大特色。
通過20個世紀90年代大規模的荒山造林,遂昌縣現有的無林地面積已所剩不多,全縣林業用地綠化率高達95.5%,較全省平均高出2.7%。無立木林地與宜林地2811hm2,僅占林地面積的1.3%,低于全省平均3.5%。因此,通過無林地綠化增加森林覆蓋率的潛力已很小。
遂昌縣以九龍山、白馬山、牛頭山為主的山體形成的全縣地貌的總體格局,使得全縣林地類型的地域分異情況十分明顯。用材林地主要分布于南部中山區和東北部的低山區;防護林地主要分布于湖山水庫周邊,九龍山、白馬山、神龍谷和北部的丘陵區;經濟林地主要分布于北部低山丘陵區和中部低山丘陵盆地區的金竹、湖山、大柘、妙高、石練5個鄉鎮,占全縣經濟林總面積的63.1%;竹林地也多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區和中部低山丘陵盆地區的鄉鎮,垵口、妙高、三仁、高坪、應村5個鄉鎮的竹林面積占全縣竹林總面積的54.7%。
林種結構不僅是林分結構的問題,更反映了林地的利用結構。遂昌縣按要求于2008年完成了重點公益林區劃擴面界定的調整工作,現有的生態林和商品林兩大體系結構總體上是合理的,但二級林種結構失衡情況明顯存在,突出表現在風景林與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比例偏低。遂昌縣風景旅游資源豐富,根據《遂昌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遂昌縣現有遂昌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景區,規劃建設神龍谷環線旅游帶、桂洋林場森林度假組團、湖山度假組團、白馬山度假組團和其他旅游線路,但全縣現有風景林僅58hm2,兩者極不相稱。用材林中,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面積為23hm2,也是微乎其微。
遂昌縣屬于浙江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從地區生產總值看,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從產業結構看,處于由初期向中期加速推進時期,從城鄉結構看,人口聚集程度呈現工業化早期特征,各項建設仍處于起步 、發展階段 ,工業園區 、城鎮、社區 、道路 、電力 、水利等建設項目用地將在短期內保持較大的需求,但由于遂昌縣地處山區,耕地資源十分有限,無論是哪種建設項目用地,幾乎都必須使用到林地。即使有時建設項目直接使用的是耕地,也因為受到耕地保有量的嚴格限制,需要使用林地開發耕地,使全縣的耕地保有量保持平衡。遂昌林地既要承擔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的任務,又要承擔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的任務,使林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趨突出,甚至個別地方亂占林地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雖然《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職責,但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實行,林地管理無法做到統籌規劃、限量使用、科學管理,更加無法做到突出重點、分類使用、強化管理,林地保護利用的科學依據不足。事實上,由于林業經營的長周期性,一旦失誤造成的損失將在長時間內難以挽回,更需要一個統一的規劃加以規范管理。
要利用多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森林法》及《實施條例》、《土管法》及《實施條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條例》和《浙江省林地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深入開展國土、生態、環境、資源等基本國情和國策教育,提高全社會對林地保護利用重要性的認識,使大家認識到保護森林和林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正確處理好保護林地與發展經濟的關系,保護林地與保護耕地的關系,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增強全民對林地的憂患意識、保護意識和監督意識,提高當地居民抵制違法、違章使用林地的自覺性,為順利實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各級政府和領導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切實把貫徹實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層層落實,常抓不懈,以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和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強化政府對林地的管理職能,樹立規劃的權威,充分發揮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引導和控制作用。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政府林地保護利用的參謀和落實工作。
應嚴格按規劃要求控制林地總量,確保林地減少面積控制在允許范圍。編制使用林地年度定額,建立使用林地公告制度,切實落實規劃的各項指標。建立建設用地使用林地預審制度,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要強化對建設用地和綜合開發的規劃管理,根據規劃嚴格審查用地規模和范圍,搞好公益林地占補平衡工作,并按規定開展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工作。
以《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從生態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和流轉等多個方面制定配套政策,細化規劃的操作性,確保規劃實施有章可循,以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規劃運作實施體系。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建立經常性的規劃監督管理制度,嚴格禁止違反規劃的土地開發利用活動,嚴肅查處有規不循、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以權代法的行為。對違反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破壞林地與森林的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把林地林權動態管理工作作為一項事關農村穩定、林業發展大局的基礎工作來抓,為穩定山林權屬、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林權證的法律憑證作用打好基礎。并在林地用途改變,林木采伐,以及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抵押、擔保,調處等工作中,都必須以林權證為憑證,切實維護林權證的法律地位。
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與“3S技術”,建立林地、森林、林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信息管理系統,對林地利用進行動態監測,準確地掌握全縣林地利用動態變化及規劃實施情況,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違反規劃的行為。以數字影像信息為主要技術手段,建立林地保護利用管理與動態監測為主要內容的面向全社會的管理信息系統,為政府決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接受社會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以規劃管理的信息化帶動規劃管理的科學化和服務的社會化。
[1]潘 虹.保護林地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J].安徽林業,1998(8):67~68.
[2]陳日紅.淺談林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林業建設[J].浙江林業科技,2001(2):32~34.
[3]遂昌縣林業局.遂昌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06-2020)[R].遂昌:遂昌縣林業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