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偉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廣東廣州 510500)
我軍格斗教學訓練改革研究
范 偉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廣東廣州 510500)
對我軍格斗的教學訓練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我軍格斗教學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法。提出我軍的格斗教學訓練應以提高官兵的實戰格斗能力為中心,必須進行對抗性練習的觀點。期望能夠解決當前我軍格斗教學訓練與實戰脫節的問題,以切實達到提高部隊戰斗力的目的。
格斗;教學訓練;改革
在高科技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我軍全體官兵要認真領會胡主席 “一切為打贏”的指示精神,確實提高軍事訓練的質量,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目前,全軍絕大部分院校和基地都以任職教育為主,目的就是要急部隊所需,解決部隊迫切需要解決的訓練熱點、難點問題。在當前的形勢和背景下,基地作為全軍唯一的軍事體育教學科研單位,要認真思考任職教育的內涵,提高培訓質量,以適應軍隊建設和基地自身發展的需要。
要改革我軍格斗的教學訓練,首先要明確格斗訓練是軍事訓練的一部分,軍事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部隊戰斗力,具體到訓練層面,也就是要提高格斗實戰能力。格斗實戰能力是在實戰中能夠自如地運用各種技術動作進行攻防的實踐能力,而不是一種表演能力。我們再不能搞一些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練就是為了戰,不具備過硬的本領,到了戰爭期間,就會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本文對我軍格斗教學訓練展開了深入的思考,找出我軍格斗教學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提高部隊官兵格斗實戰能力的角度研究格斗的實戰訓練,提出相應的對策,期望能夠推動我軍格斗教學訓練趨向科學化、規范化,促進我軍官兵整體格斗實戰能力的提高和部隊整體戰斗力的提升。
軍隊的格斗訓練要實用,要與作戰接軌,要提高實戰能力,必須要進行對抗性練習。但目前在我軍的格斗教學訓練過程中,由于對格斗訓練的本質把握不清,對格斗訓練作用認識模糊,存在 “現代信息化戰爭中徒手相搏的機會幾乎沒有了,所以,格斗訓練只要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就行了。”的錯誤思想,導致教學訓練脫離實戰,過于注重觀賞性、表演性,缺乏對抗性,嚴重削弱了實用性。對目前我軍格斗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我軍的格斗教學訓練內容以軍體拳和格斗術為主,在軍事訓練大綱中,二者均非必訓內容,而且均是套路,現在很多人對它們的認識很膚淺,只是理解了表面的東西,對套路的內涵和本質把握不清。在教學和訓練中,只是進行套路技術的練習,而不注重動作的實戰運用,更沒有對抗性的練習,認為練習套路技術也就是練習格斗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套路中的動作雖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真正了解每個動作實用技法和懂得如何訓練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現行的考核方式只是進行套路的演練,即只要把動作完整的做完就可以了,上述原因導致部隊練習軍體拳和格斗術主要是應付考核和用于欣賞,使很多官兵認為軍體拳就是軍體操,華而不實,沒有實戰價值。
未來的戰場是瞬息變換的,作戰的環境也是多變的,在訓練中設置與戰場環境相一致的各種條件,能使官兵真切地感受到戰場的環境,提高作戰的經驗,對官兵作戰能力和戰場適應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目前我軍大都在平坦的沙場和水泥地進行格斗訓練,幾乎沒有考慮到實戰中的環境因素,沒有與戰場上相關戰術背景的結合,導致與實戰脫節,極大地影響了訓練的質量。
目前,我軍的格斗教學訓練只是進行技術的練習,而缺乏體能、戰術、心理方面的訓練。格斗實戰能力是一名士兵技術、技能、戰術、心理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想在激烈的實戰對抗中戰勝敵人、保護自己,除了具備熟練的技術以外,更需要良好的體能、戰術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戰術是技術運用的靈魂,缺乏清晰的戰術指導,格斗技術的運用會陷入盲目的境地,而無法付諸于瞬息突變的對抗實戰。體能是技術運用的基礎,沒有充沛的體能做保障,技術就失去了它的應有威力。心理素質不過硬,在對抗中碰到比自己強的對手就心里發虛,腿打哆嗦,產生畏懼情緒,即使掌握再好的技術,也是沒有用的。
“火車跑得快,還靠車頭帶”。教學質量的高低,組織教學的教官是關鍵。院校承擔格斗教學任務的教員中接受過正規格斗培訓的非常少。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部隊組織的專門格斗培訓次數少,而且部隊中沒有專門的負責格斗訓練的人員編制,一般都是由連排長負責訓練。組訓過程中,日常的訓練大都由班長組織實施,而他們基本上都是“老兵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新兵”,訓練大都采用傳統的習慣去做,方法不靈活,手段單一,訓練思路無更新,容易造成簡單的重復,甚至形成低水平循環,直接影響了我軍部隊格斗訓練的質量。
部隊訓練強調 “按綱施訓”,訓練大綱規定了訓練任務,還需要配備相關的教材才能更好地開展訓練,好的教材是基礎。據調查,目前全軍關于格斗訓練的教材遠遠滿足不了實際訓練的需要,而且現有教材絕大多數只是對格斗動作要領和用途簡單地描述,以及對格斗教學方法的一些簡單介紹,缺乏訓練方法與手段的介紹和訓練理論的支撐,導致即使具備相關教材的單位,也因教材的質量問題而無法得到科學的指導。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每個部隊都會把軍事訓練中的安全事故防范放在首位,這也是符合部隊軍事訓練要求的。但是,只要進行軍事訓練,尤其是對抗性強的訓練,受傷是在所難免的,自然就有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部隊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每一級領導每年都會和下一級單位簽定安全責任協議書,使安全事故責任落實到人。這自然關系到負責訓練的單位和個人的利益問題。現在存在著一種思想傾向,即 “消極地保安全”,為了不出事,即使知道會降低訓練的質量,也依然如故。深層次的原因是,我軍處于和平時期的時間太久,相當一批軍人對戰爭的殘酷性認識不足,淡漠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意識,因此,在軍事訓練中就出現了“寧可降其質、也不可負其責”的局面。表現在格斗訓練中,就是擔心對抗性的訓練會導致受傷,出了事故就會影響到自己,與其這樣,不如為了保平安,減少實用性強的實戰對抗訓練,從而降低了訓練質量和實戰水平。
考核是檢驗訓練效果的有效手段,是一種信息反饋。它不僅是形式和方法的問題,而且關系到訓練的導向問題。考核是訓練的指揮棒,考核方式決定著訓練的方向,我軍目前的格斗考核方式是完成套路就可以了,評價時依據考官的主觀印象進行評分,主要是從套路的熟練程度、動作技術的規范性、動作的功架、精神面貌幾個方面去衡量動作的質量高低,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分數高低完全根據考官個人的經驗、個人的感覺,考核中經常出現幾個考官所給的分數差別很大的情況。這種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引導格斗訓練走向體操,對實戰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
軍事訓練的目的就了為了提高戰斗力,因此,在進行格斗訓練時,必須貫徹 “訓用一致”的指導思想,“把訓練當成作戰,把作戰當成訓練”,為戰而練。要徹底糾正 “現代信息化戰爭中徒手相搏的機會幾乎沒有了,所以,格斗訓練只要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就行了。”的錯誤思想,訓練始終要圍繞“打的贏”作準備,以提高官兵的實戰格斗能力為中心,真抓實干,杜絕華而不實,搞形式主義。
無論何種格斗技術體系,熟練掌握每個單項技術并且動作達到規范和準確是靈活運用技術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必須馬上結合實戰進行訓練,使其實用性在瞬息萬變、錯綜復雜的激烈對抗環境中得以發揮,否則,就會形成技術動作與實用性的脫離,產生 “只有花架子、沒有真功夫”的現象。
只有在平時的訓練中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具備了高超的戰斗技能,在殘酷的戰場拼殺中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戰勝敵人。因此,在進行格斗的練習時,一定要注重動作實用技法的掌握和進行實戰對抗性的練習,把每一個動作練的熟之又熟,爭取達到在實戰中能夠自如運用的程度,這樣才能符合戰場對單兵作戰能力的實際要求。
復雜多變的作戰環境要求士兵必須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去承受巨大的壓力。面對面的戰場搏殺場面,如果沒有超強的心理素質不僅發揮不了其功效,反而會直接導致行動的失敗和人員的傷亡。在格斗的訓練中,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設置難度大、強度高的內容,讓士兵獨立做出判斷和采取行動,使士兵在訓練中體會到各種戰斗因素對心理的刺激,從而增強對戰斗情景的心理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調控能力。
格斗戰術是根據對抗雙方的各種具體情況為戰勝對手而采取的計策和方法。戰術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士兵已具備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等訓練成果,在對抗中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合理、合時得體地發揮出來,使其能 “制人而不制于人”,朝取勝的態勢發展。
體能是技術的基礎,技術威力的發揮必須有充沛的體能與之匹配,體能素質的提高能使士兵以機體和心理為基礎去為更激烈的格斗對抗服務,從而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實戰水平作保證。在 《軍人體能標準》里,將3 000 m跑、10×5 m往返跑、俯臥撐、仰臥起坐四項列為軍人的基礎性體能,分別鍛煉軍人的耐力、速度、靈敏性、上肢力量、腰腹力量,這四項只是最基本的體能,要提高格斗實戰對抗能力,必須在基礎性體能的基礎上著重進行專項體能的訓練。專項體能也就是和格斗專項技術結合的體能,如一個士兵可能100 m跑的很快,但他在格斗對抗中,出拳、出腿并不一定快,原因是他不具備專項體能素質。在格斗的專項體能中,爆發力、速度耐力、速度力量素質尤其重要,而這些素質的提高必須要和格斗技術相結合進行練習。
格斗實戰能力是技術、體能、戰術、心理等因素的綜合體現,必須進行全面的練習,才能確保格斗實戰能力的提高,只進行技術的練習而忽視體能、戰術的訓練是不行的,因此,在訓練中,要加強體能 (特別是格斗專項體能)、戰術的訓練,才能更好地提高士兵的格斗實戰能力。
部隊的作訓部門應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定期舉辦全軍格斗人才培訓班,從全軍各單位選拔有一定格斗訓練基礎的軍官,依托專業的訓練機構或培訓基地 (如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對他們進行培訓。培養的格斗人才既要掌握科學有效的軍事格斗訓練方法和手段,又要具備扎實的格斗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以滿足部隊格斗訓練的需要。
教材,是訓練的主要依據,它是闡述訓練內容的專用書籍,是訓練大綱的具體化。先進的訓練理念、完善的訓練體系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即適應改革要求的高質量的教材,并通過官兵在訓練過程中的雙向活動來實現。高質量的教材意味著能以先進的訓練理念指導我軍官兵科學地練習格斗,即圍繞著提高官兵的格斗實戰能力來進行訓練。
總部機關負責全軍訓練的領導可以組織專門的研究機構和院校的格斗專家編寫相關教材。集中優勢力量,發揮群體優勢,集思廣益,吸取各個國家在格斗訓練方面好的方法和手段,廣泛收集資料,進行論證,盡快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以保障格斗訓練的質量。
戰場上的勝利屬于那些最接近實戰標準的作戰人員。在格斗的訓練中,必須從戰場實際出發,模擬未來戰場瞬息萬變的作戰環境設置最能貼進實際情景的條件進行訓練,不能老是在平坦的沙場和水泥地進行訓練,要考慮到實戰中的環境因素,結合部隊執行任務的性質,在山地,雪地,巷口,樓梯,水中、街道、沼澤地等地方進行訓練,使士兵覺得自己就是在真正的戰場上與敵搏殺一樣,提高在不同地形、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在和平時期,訓練保安全的思想是對的,但不能因此而影響訓練質量,怕出現傷亡事故而不進行對抗性練習是極其錯誤的思想,要積極研究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訓練的質量。因此,要組織人員進行護具的研制,盡最大幅度地減少訓練中傷害事故,從而保障對抗性訓練的實施。
解決我軍格斗教學訓練重 “形”不重 “能”,重 “外”不重 “內”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改變現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應摒棄舊有的重在考核“形”的模式,而轉變為重在考核 “能”上,即實戰格斗能力上。實戰格斗能力包括掌握基本技術、動作的實用技法、具備實戰的經驗和能力、動作具備威力幾個方面。因此,考核應從技術、功力、實用技法、實戰幾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核,建立起緊緊圍繞提高官兵實戰格斗能力的全新的考核方式,以考促訓、以考引訓、以考驗訓,從而引導格斗教學訓練按正確的方向進行。
[1]史運通.軍拳[M].解放軍出版社,2006
[2]洪浩.論武術本質的層次性[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6):26
[3]李小龍.李小龍語錄.環球李小龍截拳道網 [EB/OL].2006,5
[4]溫力.中國武術概論 [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魏峰.李小龍全書 [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6]朱建華.無限制泰拳 [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Research on the Reforming of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Our Army
FAN Wei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China)
This thesis makes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PLA,analyze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our army,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Furthermore,the thesis presents the view that the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our army should concentrate on improving officers and soldiers capacity of fighting in real combat,and it is required to carry out exercise of counter-fighting.Besides,by this thesis,the author expect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d real combat come apart from each other at present,so as to reach the goal of enhancing fight power of the army.
combat;teaching and training;reform
G852.4
A
1671-1300(2011)02-0091-04
2010-03-07
范 偉(1971-),男,河南開封人,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軍事格斗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