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紅
浙江省義烏市義亭鎮中心衛生院中醫科,浙江義烏 322005
當今社會,失眠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通病。它可單獨出現,也可與頭痛、眩暈、心悸、健忘等癥狀同時出現。若治療失當或不及時、不徹底,病情進一步發展,形成頑固性失眠,輕則引起困倦、乏力,重則情緒沮喪、焦慮,導致惡性循環,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它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筆者在臨床上從情志方面肝氣郁滯來治療失眠癥30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3~4月筆者所在醫院門診失眠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18~60歲,平均(39.1±1.7)歲,每晚平均睡眠時間4.0 h。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0~65歲,平均(42.5±2.1)歲,每晚平均睡眠時間4.2 h。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華醫學會精神學會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1]:①失眠的主要表現形式伴隨入睡困難、早醒、易醒、多夢、頭昏、頭脹、記憶力減退、乏力。②睡眠障礙每周不少于3次,并連續維持1個月以上。③有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表現,如食欲不振、心悸、多汗等。④神經系統無器質性病變的表現。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中失眠的診斷標準。證治分類為肝氣郁滯證,臨床表現為不寐多夢,甚者徹夜不眠,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脹,善太息,情志抑郁,不思飲食,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1.4.1 治療組 停用一切安神的西藥,采用純中藥自擬疏肝安神湯治療。方劑組成:柴胡12 g,陳皮10 g,川芎10 g,香附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酸棗仁30 g,知母10 g,茯苓10 g,夜交藤15 g,生牡蠣30 g(先煎),龍骨30g(先煎),琥珀粉5 g吞服,合歡皮15 g,遠志10 g。頭暈頭脹明顯者,加用天麻片15 g平肝潛陽;大便秘結者,加用火麻仁15 g潤腸通便。1日1劑,1日2次,加水煎服。
1.4.2 對照組 每晚臨睡前口服安定2.5 mg。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治療本病藥物,并且在晚餐后臨睡前禁止飲濃茶及咖啡等興奮類飲料,按時睡臥,不胡思亂想。用藥后臨床觀察半個月。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中失眠療效標準擬定。治愈:睡眠時間不少于6.5 h。睡眠深沉,醒后感覺精力充沛;心神舒暢;頭腦清醒;顯效:實際睡眠時間超過6 h,睡眠深度增加,醒后無任何不適癥狀;有效:失眠癥狀減輕,睡眠時間比以往有所增加;無效:服藥后失眠無任何改善或加重并伴有其它軀體不適癥狀,如頭暈、心悸、神疲乏力等。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12例,顯效6例,有效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治愈15例,顯效5例,有效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中醫藥治療組在停藥15 d內,睡眠質量穩定的有18例,略有下降2例,明顯下降2例,無效8例。總體來說,療效穩定、復發率低、無成癮性,服藥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西藥對照組在停藥15 d內,睡眠質量無改善23例,明顯下降2例,略有下降2例,睡眠質量穩定的有3例,長期療效差,復發率高,且服藥后易出現“口干、嗜睡、頭昏、乏力”等癥狀,有依賴性,個別患者停藥后發生撤藥癥狀,表現為激動或憂郁。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則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形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脾,陽不變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涉及五臟六腑,總以心肝兩臟最為相關[3-5]。肝主疏泄,可調節情志。若暴怒傷肝,肝失條達,氣郁化火,上擾心神則不寐。所以在臨床上治療失眠癥從肝郁方面著手,比較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筆者自擬疏肝安神湯從疏肝理氣方面來論治。主方中的君藥重用柴胡疏肝理氣,臣藥白芍酸甘斂陰,養血柔肝。兩藥合用以補養肝血,舒調肝氣;佐治藥陳皮、川芎、香附加強疏肝理氣之功效,酸棗仁甘酸質潤,養血補肝,寧心安神。炙甘草、茯苓、夜交藤、遠志養心安神,龍骨、牡蠣平肝潛陽,鎮靜安神,琥珀粉定驚安神,全方合用,疏肝養血安神,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在中藥停藥以后,睡眠質量穩定,復發率低,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無成癮性,值得臨床推廣。
失眠屬心神病變[6],重視精神的調攝和睡眠衛生具有實際的預防意義,積極進行心理情志的調整,克服過度的緊張、興奮、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做到喜怒哀樂有節,保持精神的舒暢,盡量以放松、順其自然的心態來對待失眠反而能較好的入睡。
睡眠衛生方面首先幫助患者建立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從事適當的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7],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其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晚餐要清淡,不宜過飽,更忌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睡前避免緊張、興奮的活動,養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單純依靠藥物,不注意精神治療和生活調攝,往往影響療效。
[1]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94.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30-31.
[3] 張光霽.關于中醫院因致病相對性的商榷[J].中國醫藥學報,2004,19(7):404-405.
[4] 張光霽.論中醫病因、致病因素[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6):676-678.
[5] 姜敏.淺談王琦教授治療失眠的經驗與思路[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633(6):425.
[6]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58.
[7] 閏炳遠.自擬寧心安神湯治療失眠癥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