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林
(貴州省綏陽縣氣象局,貴州 綏陽 563300)
綏陽縣新農村建設氣象服務工作思考
謝和林
(貴州省綏陽縣氣象局,貴州 綏陽 563300)
新農村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好新農村建設的氣象服務工作,是構建和諧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農村建設;氣象服務;工作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方位推進我縣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一項事關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歷史任務。氣象服務歷來與“三農”密切相關,如何加強為新農村建設的氣象服務工作,是氣象部門當前必需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氣象部門十分注重“三農”氣象服務工作,在農村氣象觀測系統、天氣預報、農業氣象、農業氣候論證、防御雷電災害、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農經網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全縣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較明顯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縣的氣象服務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服務及時性與現代農業生產需求有差距,天氣預報的精細化、可用性還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二是農民獲取氣象預警預報的通信狀況在整體上還有差距,難以滿足氣象預警預報傳遞的及時性要求;三是氣象信息服務的適用性、針對性與農業生產發展需求和農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四是農民的整體科技素還較低,對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的獲取和使用能力不高,甚至防災意識不強;五是推進農村氣象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建設投資不足,現有的氣象科技服務能力轉變為農民的實際生產力還有較大距離;六是氣象業務人員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意識還需加強,氣象科技服務的針對性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七是目前農村信息化程度還很低,通過互聯網交換農經信息極為困難。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反映。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氣象服務工作是氣象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中國氣象局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里圍繞穩定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信息化、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以及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等多項任務積極開展工作。結合我縣實際,認為建設新農村的氣象服務應當做好以下具體工作。
2.1 不斷提高天氣、氣候預測預報準確率,努力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雖然近年來預報準確率在逐步提升,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短期氣象預測準確率不高,未能充分發揮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性,定點、定時、定量預報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域廣闊,小氣候復雜,因此進一步提高預報準確率將是我縣氣象部門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中的一個重點,我們要加強對重大災害性天氣、關鍵性天氣及關鍵農事季節天氣的預測預報工作,不僅要力求報出落時落點、量級范圍、還要延長預報時效,逐步向公眾特別是向農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滾動天氣預報。主動與農業、國土資源等部門合作,做準做細農業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條件預報、暴雨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指導農民科學安排生產和有效防御自然災害,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對氣象信息的需要。同時,要逐步建立健全以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努力提高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2.2 進一步健全農村氣象信息傳播網絡,擴大氣象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
盡管目前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和通訊條件有一定改善,但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主要途徑是電視。農戶的電視普及率雖達到了 85%以上,但目前有線電視僅僅鋪設到鄉鎮和部分村,未通有線電視的農戶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還十分不暢,大量氣象信息 (如防災減災、農經信息、病蟲害防治等等)無法及時傳達到農村。因此,在農村氣象信息發布方面,我們既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和手機短信的功能,又要加快實現鄉鎮通、村村通氣象信息,把氣象預報及時發送給廣大農民群眾。針對農村基層干部普遍有手機的特點,積極推進手機短信服務,及時將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送到農村、發送到鄉村基層干部及種養大戶,由他們迅速傳播,指導農民防災減災。同時,在鄉鎮、村和農村中小學建成由干部、民兵、教師、婦女骨干、志愿者等組成的氣象協理員、信息員隊伍,并通過他們為農民提供經常性的氣象信息服務。
2.3 加強農村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提高農村和農民利用氣象科技趨利避害的能力
當前我縣農村防災減災體系仍然十分薄弱,而氣象等自然災害呈逐年多發趨勢,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對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加大科普力度,努力提高廣大農村和農民應用氣象科技的意識和水平,使農民在開展村鎮規劃、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時充分考慮氣象因素的影響。在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新品種時,事先了解當地氣候特點,并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合理趨利避害,降低自然災害的損失。同時,針對我縣春季冰雹、夏秋干旱頻發的特點,大力開展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作業,充分開發空中水資源,減輕因冰雹、干旱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和飲水困難等問題。
2.4 加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縣域特色農業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愈發明顯,極端氣候事件層出不窮,同時農村經濟作物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而由于盲目引種而導致失敗的事件時有發生。農業是典型的對氣象資源進行轉化和利用的產業。氣象為農業服務,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氣象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大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豐富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與效益。因此,在農村氣象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應當充分利用區域自動氣象站資料完善和細化氣候資源區劃,對特色農業氣候區域進行小氣候考察和評估。指導農民科學開發利用當地氣候資源,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在農村開發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觀景旅游的氣象環境進行細化評估,充分開發利用高山、江湖特定的氣候資源,嘗試性地開展農村居住環境氣候評估,使新農村的建設更為科學合理。
2.5 切實加強農經網工作,搭建市場與農戶的橋梁
農經網是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梁,通過網絡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瀏覽與發布。目前我縣 15個鄉鎮均已建成農經信息服務站,我們要充分發揮各鄉鎮農經信息服務站和農經信息員的作用,培養和帶動村級信息員,并與涉農部門合作加強有關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知識和政策宣傳。充分利用“12582”農信通和“96888、10626888”貴州新農村聲訊、短信熱線及時指導農民抗災自救和普及科技知識。切實加大氣象、農經信息為新農村服務的力度,將氣象、農經信息服務職責融入鄉、村級便民利民服務中心(站、點),推進建立氣象防災減災、農經信息服務基層工作長效機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部分。作為氣象部門,服務于“三農”是永恒的主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氣象服務的內容、方式、手段也應不斷調整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服務于“三農”、服務好“三農”,使廣大農民滿意,在我縣新農村建設中氣象服務是大有作為的。
[1]龍建軍,任道龍 .加強雷山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思考[J].貴州氣象,2010,34(增刊):202-203.
C934
C
1003-6598(2011)01-0063-02
2010-09-10
謝和林 (1965-),男 (仡佬族),工程師,主要從事行政管理及氣象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