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艷 劉薇薇 馬國義 劉 徽
(河北體育學院)
和諧社會背景下民族舞現代化模式研究
◆樊 艷 劉薇薇 馬國義 劉 徽
(河北體育學院)
民族民間舞就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民族舞的發展模式的問題。和諧社會背景下,如何使我國民族民間舞的價值得以真正體現,如何使我國民族民間舞與和諧社會相融合,引領世界新潮,已經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民族民間舞的深入研究,旨在探索民族舞現代化模式的創新。
民族舞 現代化 發展模式 管理模式
民族舞“產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族舞蹈的現代化模式是指民族舞蹈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同時在現代化環境下得以傳播發揚。和諧社會背景下,我國民族舞蹈現代化問題的研究,是以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為背景的民族舞發展與前瞻性研究,其研究與過去已有研究的根本區別在于,既著力于保留我國民族舞的特點風格與形式,又探求我國民族舞的生存與發展的模式研究。
1.對我國民族舞現代化問題進行研究,符合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時代發展授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中提出“到2020年,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在對民族舞蹈現代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完成。
2.對我國民族舞進行研究,有利于加快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世界化發展進程,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民族舞蹈在與世界進行交流中,很大程度上列為體育交流的一個內容之一,體育舞蹈是民族舞蹈現代化結合的最重要的形式。因此,對民族舞蹈進行現代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華民族體育的世界化發展進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3.對我國民族舞進行研究,對世界傳統文化的發展來講,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的文化也是多樣化的。在全球化與民族化的趨勢下,我國燦爛的傳統特色文化,也是世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其所起到的作用是是不容忽視的。對我國民族舞進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世界傳統文化的研究。
4.有利于促進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團結。從民族舞的定義中可得知,民族舞蹈是因不同民族不同的特色文化多引起的,對民族舞進行現代化研究,可以加強各類民族舞蹈的融合,從而促進各民族的團結。
5.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民族民間舞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縱向繼承關系和橫向融合關系,是該民族的教育手段,具有健身、娛樂和競技功能。我國民族民間舞,經過改造和完善,使其規范化,則可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受到更多民族和人民的歡迎,有利于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在當前的民族舞理論研究中,理論大部分停留在對于民族舞這一傳統文化的研究。例如,對其產生因素,區域以及一些產生初始時期的文化研究,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民族舞蹈也注入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元素,對于現代化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的理論研究就相對較少。在推廣上,力度不夠,一方面是由于現代文化高速發展,文藝在不斷的演變中越來越趨于現代文化,同時傳統文化也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經濟效益沒有得到開發,面對這些問題的存在,解決民族舞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其主要措施應該從模式創新入手。
民族舞產生受生存環境的影響,一定的區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族文化的產生,因此要解決民族舞的區域不平衡問題,應該從區域模式進行研究。加進區域的交流合作,如“板凳舞”是苗族純自娛性酒后熱情奔放的、寓體育運動于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數人持板凳相擊為鼓點,眾人圍于外而舞,鼓點多采用4/4、3/4拍節奏,眾人時而聚攏,時而散開,且舞蹈動作較大。獅子舞是侗族人在春節期間舉行的一種舞蹈活動,主要分慶賀舞、戲獅舞和綠獅舞三種形式。而這兩種舞蹈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區域交流,讓不同民族的舞蹈進行交流,這不僅可以達到民族交流融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加強了民族團結。
在民族舞的現代化進程中,可以將民族舞與現代化元素相結合,但是一定要有對民族舞傳統特色精華的繼承,即保留民族文化的特色。如山鄉風情歌舞《黃河兒女情》,就在吸收山西民間藝術牛皮影戲、民間剪紙的造型特點及頓挫有致的線條為舞蹈形態,以強化民族舞的本體特征的同時,大膽吸收了現代舞中的迪斯科、爵士舞的腰跨動作,經過創造性思維的改造、發展,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民舞的風貌,備受觀眾青睞。
民族舞的流傳不僅需要保留傳統的文化特色,同時也需要與現代的藝術傳播方式相結合。民族舞要在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得到認可和廣告傳播,就得借助于現代的傳播模式。我們可以對民族舞蹈進行現代化的項目經營模式,如可以就民族舞蹈進行系統化的歸類,每一個類別、特色、傳播領域以及所要達到的效果等進行規劃,促成我國民族舞蹈的傳播,發揚廣大。
民族舞蹈與其他現代行業相結合,在傳播民族藝術的同時,可以促進我國其他行業的發展。將民族舞作為品牌,代表一定的地域文化與特色文化,進而帶動該地區旅游文化的發展。
綜上,在現代化的環境下,傳統的民族舞蹈應該在繼承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地融入現代元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不僅加快現代化的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要想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中得以生存發揚,就應該從現代的模式進行創新,同時,這也是任重而道遠的。
[1]劉麗莉.淺談民族舞的現代化.戲劇之家,2009,(5).
[2]民族舞蹈研究文集編委會.民族舞蹈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1.
[3]郭曉芳.民族舞與體育舞蹈的比較研究.考試周刊,2008,(34).
[4]白海燕.民族舞教學的現代化摭談.戲劇文學,2003,(09).
河北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2010年度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Z20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