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增瑾 崔東明
(南京理工大學)
走科學發展之路,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錢增瑾 崔東明
(南京理工大學)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
科學發展觀 特色研究型大學 教育質量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大學發展全局,這是求真務實地確立學校發展戰略目標、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然要求。
以胡錦濤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努力把握發展的宏觀規律,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明確提出了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不僅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它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發展的最新創新成果,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當前在全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即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當前,各行各業、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結合實際,采取措施,求真務實,全面地落實科學發展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學術水平、整體實力、社會貢獻及國際聲譽的綜合呈現,內涵發展是其本質要求。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相當部分都不是“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如劍橋和耶魯都只有1萬多名學生,倫敦經濟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都不夠“綜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所有的學科上均達到一流,但必須有幾個或一批學科是世界一流的。
不容忽視的是,與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相比,我國大學建設發展中存在更多追求“數量”的增長而非“質量”的提高、“外延”的擴張而非“內涵”的提升、“硬件”的加強而非“軟件”的改善等現象。不少大學近年來辦學規模迅速擴張、辦學條件極大改善,但大師級人才、原創性成果、標志性貢獻卻乏善可陳。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將自己置身高等教育國際化、現代化的背景下,清楚認識并盡快縮小在隊伍與成果、理念與文化、體制與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因為這些才是影響和制約高水平研究大學建設的關鍵因素。
研究型大學是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的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研究型大學是一種類型的高等學校,它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置科學研究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于優先地位,是高等教育體系頂端的一個群體。現在一般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由于其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國家競爭力的源泉,因此建設研究型大學成為很多國家的戰略目標,對國內精英大學集中投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舉措。
研究型大學之所以引起許多國家高度重視,是因為它能肩負重大的歷史使命。其主要作用表現在:
(1)研究型大學是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核心
國際上通常把諾貝爾科學獎及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學)等世界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作為知識創新水平的重要標志。據統計,全世界75%的諾貝爾科學獎、60%的Nature和Science論文,是處在全世界前200名的研究型大學獲得、發表的。這些數據雄辯地證明:研究型大學是世界知識創新體系的主體。
(2)研究型大學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搖籃
發達國家的精英人才基本上都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的畢業生。與普通大學相比,研究型大學擁有世界著名的教授和研究人員,一流的研究設施和優良的學術氛圍,開展著前沿科學研究并不斷取得最新進展等,因此具有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的獨特優勢。
(3)研究型大學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
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的轉移與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緊密相連。19世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大多在英國和德國。20世紀隨著世界經濟和科技中心轉移到美國,世界著名大學的重心也隨之轉移。20世紀晚期至今,亞洲尤其是東亞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著名大學走向東亞的趨勢也日益明顯起來。日本、韓國等都很重視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效。中國香港、臺灣的名牌大學也都在向世界一流大學沖刺。
近年來,我校在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相關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生教育工作獲得了明顯的進展。但與此同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也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勢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研究生規模增長與學校現有資源供應之間的緊張矛盾日益凸顯;研究生教育理念仍需不斷更新;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仍需深化,學術研究環境不夠理想;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包括課程教學管理工作有待加強。上述狀況如不及時改變,勢必會影響到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因此要研究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形成和建立與研究生自主型、創新型、研究型學習相適應的培養模式,著力培養研究生的科研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水平,實現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外延與內涵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不斷提高我校研究生培養質量。
我校要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培養質量是生命線,要樹立科學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標準應是適應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統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有時代特征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科學定位我校研究生培養目標,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科學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生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探索我校研究生發展規模、學科布局、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合理關系;要建立能夠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體系;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學術水平高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搭建一個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的教學實驗平臺,節約教育成本,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講究科學,又要增強創新意識。繼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立足本職崗位,扎實做好學校的建設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管理工作,力求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和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加大管理力度,強化隊伍建設,向著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不斷努力前進。
發展是第一要務,是學校永恒的主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大學之間的競爭加劇,既給學校帶來動力和機遇,也使學校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學校辦學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鞭策著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辦學水平,推動學校的發展和進步。必須充分認識發展對于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決定意義,通過發展,全面提高學校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學校的美譽度。重視分析汲取大學排名對學校發展的積極因素,借勢推動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推進科學發展上,要善于把理論問題時間化、復雜問題簡潔化、合理問題合法化。要勇于面對問題,善于正確處理矛盾。學校辦學存在的與外部形勢變化不適應問題,必須通過更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的辦法來解決;學校辦學存在的與內部發展期望的差距問題,必須通過解放思想、深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總之,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學校一切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把握和長期堅持。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質量是高校生存的基礎,是立校之本;特色是高校發展的品牌,是強校之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彰顯辦學特色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普遍規律和基本經驗。
辦學特色體現在辦學理念、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大學精神與文化等多方面。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總結辦學經驗,堅持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傳統優勢和特色,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要求和服務工業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的新使命,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明確了學校的定位: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文、經、管、法、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是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的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校間的激烈競爭,學校必須進一步凝煉自己的特色,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使我校優勢更加明顯。同時,要努力在“三化”新領域,找準學校特色發展的方位,打造新特色,形成新優勢。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中出奇制勝,實現跨越式發展。
學科是辦學水平的標志,是學術聲譽的體現,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是科學研究的載體,是人才隊伍的舞臺。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科建設的思想就是辦學思想,綜合實力的排名實質上就是學科的排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來自于高水平學科的建設。因此,我校在深入分析國家戰略需求、自身優勢和發展需要后,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方向。制定學科建設計劃,發揮學科對科研發展、師資隊伍和科研平臺建設等的統籌作用,體現學科建設在辦學水平提升和引領作用。
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以“高水平”為導向,做好學科規劃。在資源有限但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學校正開展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升級工作。學科專業調整必須處理好現有特色與培育新特色,鞏固現有領域與開拓新領域之間的關系,以國防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強優勢學科專業,合并重復分散學科專業,壓縮夕陽學科專業,培育新興緊缺學科專業。通過分層次、有重點的建設,在規劃計劃、資源配置、人才引進等方面面向國家級和委部級重點學科專業傾斜,向計劃沖擊國家和委省級重點的學科傾斜,向重點培育的新興學科專業傾斜,使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中確定的、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盡快成長為國家級、委省級重點學科專業。只有這樣,才能使特色優勢學科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培育出若干個新的學科增長點,加強學科潛力的實力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科學發展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理念、價值理念確立起來,是人的觀念的一次重大進步。高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愛學生的教育理念。辦學是為了學生的早日成才和全面成長,要把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研究型大學將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置科學研究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于優先地位。我校根據社會需要,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同時致力于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開拓能力和領軍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既保證大批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又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空間。
學校進一步改進招生方法,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積極爭取本科與研究生的優秀生源。以實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為契機,強化內涵、注重特色、突出重點、提高質量,成績斐然。以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為主線,加強研究生課程實驗平臺和創新實驗室、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等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改革,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深入貫徹中央1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彰顯國防科技特色,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特色樹品牌,著力培養學生的獻身精神、愛國情懷和全面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才。
學校主業(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學校的輔業(條件建設、后勤服務、經濟開發)都是辦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辦學的重要要素,都對辦學質量的提升起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和作用,要加強總體布局和頂層設計,做到協調發展。
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辦學中的重大關系,統籌處理好國家利益、學校利益和教職工利益,辦學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當前和長遠,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以及重點和一般之間的關系,扎實建設,科學發展,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可協調可持續、又好又快發展,讓全體師生共享發展成果。
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推進信息與工業化的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對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工信部所屬高校之一,理應發揮自身優勢,為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的發展,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一般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由于其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國家競爭力的源泉,研究型大學是一種類型的高等學校,它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置科學研究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于優先地位,是高等教育體系頂端的一個群體。,因此建設研究型大學成為很多國家的戰略目標,對國內精英大學集中投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舉措。
[1]袁兵.研究生培養模式體系初探,繼續教育研究,2008.
[2]王偉.研究生教育辦學條件滯后與規模增長的矛盾分析.教育技術,2006.
[3]匡鏡明.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北京教育,2004.
[4]耿有權.世界一流大學研究的現狀及其走勢分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