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吉勇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任務驅動法在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石吉勇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服裝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對人才有特殊的要求。按業務形態可以把服裝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來樣加工型企業,另一類是品牌運作型企業。第一類是以承接加工訂單為主要業務,企業特點是企業投資少、風險較低,但產品利潤也低;第二類企業特點是產品附加值高,但高利潤伴隨著高風險。這兩類企業在人才的需求上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區別。就打版師而言,加工型服裝企業對打版師要求能夠根據訂單或客戶的要求,合理進行結構處理,打版師是這類企業中最基本的技術人員。而品牌運作型企業中,只有能對設計師的設計進行補充和發揮,使設計師所設計的圖樣在人體工學上達到最合理的打版師才能受到企業的青睞。
服裝企業管理有其特殊的專業性,就企業管理人才而言,加工型服裝企業不僅要求所有管理人員要熟悉服裝生產流程,而且要能夠分解生產過程,要求專業技術人員同時也是實施質量管理的專家。因此,高學歷、能力強、善經營、懂管理,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最受服裝企業的歡迎。而品牌運作型服裝企業關注的是服裝品牌,生產的產品如何能成為名牌,如何進入市場,重在策劃,對人才的需求表現出復合性,如銷售代表、市場策劃、設計助理等,這一類人才對服裝專業知識不一定有很高的要求,但需要擁有全面的商場網絡構建能力,以及與商場負責招商的人員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有高超的公關能力,而目前這類復合型人才稀缺,且人員穩定性差、跳槽率高。隨著內銷競爭的加劇,企業的促銷手段也花樣繁多,所以市場策劃人員大受歡迎。這一類復合型人才,需要對流行和時尚高度敏銳,了解最新的時尚潮流,而且要有發散性思維,有獨到的創意,前衛意識善奇思妙想,能在商戰中出奇制勝,有力地推動企業的銷售。
1.山東地區服裝企業的現時人才需求
服裝企業最需要既擅長服裝設計又懂版型、懂工藝、懂流行、懂營銷運作的綜合型人才。服裝專業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不少專業院校所試行的人才素質教育,是在缺乏大量有效訓練的情況下進行的,比如學設計的畢業生剛到企業,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與市場接軌的契合點。很多學營銷的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企業至少需要花2~3年的時間進行再培養。僅有理論而沒有實際經驗的人才,令企業頭痛;而僅有經驗沒有理論基礎的人才,又令企業心痛。因此,缺乏具有現代意識、國際視野的新型服裝專業人才,已成為制約中國服裝業發展的瓶頸。無論是品牌產品,還是店鋪運作,最終都離不開“人”來操作。只有加強專業人才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才能拉近我們與國際名牌競爭的差距。因此,服裝高等職業教育只有與實際、與市場、與企業結合,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出與服裝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專業人才。
2.服裝就業的對策
我們從服裝企業中需要的人員配置的比例情況,可以推出服裝就業的大致分配比例:設計師占10%、制版師占10%、生產管理人員占40%、企劃營銷人員占40%,由以上比例可以看出,服裝生產管理、服裝企業營銷人員所需比例較大,這也間接說明了服裝職業教育這一塊的需求量巨大,要大力提倡服裝專業教育。
服裝生產管理教學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產準備、裁剪、縫制、后整理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管理狀況。在整個的服裝生產中不能做到緊密銜接,互為呼應,一旦出現問題,往往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實現服裝生產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運作目標有很大的局限性。為此,服裝生產過程的管理要在整個服裝的生產上化零為整,分解出服裝制作的全部工序和流程,把原來的小流水線作業連接成大流水線作業,準備材料環節、裁剪環節、縫制環節、整理環節的管理人員要參與整個大流水線工序的制定,既通略全部,又分工明確,這樣一旦出現問題,每一個環節都能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便于問題的解決,同時又利于生產的改進與提高,為整個服裝生產又好又快的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圍繞著某一具體目標,根據具體目標制定任務。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在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掌握當前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我國中職學校各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探索和運用。
《服裝生產管理》是一門系統專業課程,是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學生知識體系的奠基石。由于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原理枯燥難懂,操作無從下手”,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厭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擬采用“以任務為中心,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的教學策略,通過合理設計任務、引進工廠管理、小組合作學習等手段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對現階段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質、厚基礎、強能力和善創新。從調查看,大多數畢業生從事的是服裝生產一線的技術操作崗位和技術管理崗位。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調課程的綜合化;在培養目標上,突出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夯實基礎,拓寬專業;在教學方法上,靈活更換教學環境,走進企業,實現社會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要求。在道德標準日漸模糊與薄弱的今天,企業對人才需求偏向于具備誠信、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精神的畢業生。因此,在素質培養上,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綜合素質、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1]顧韻芬.服裝企業的需求是服裝專業高等教育的重心.丹東紡專學報,2005,12.
[2]梁娟.服裝專業就業與企業人才需求調查.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09,3.
[3]徐蓼芫,李曉燕,傅海洪.服裝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與思考.南通大學學報,2005,21.
本論文是山東省職業與成人教育科學2010年度十一五規劃課題《基于工作任務驅動的服裝生產管理課程重構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0zcj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