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鳳,劉 靜
(五常市龍鳳山水庫管理處,黑龍江五常150200)
水利工程從開工到竣工直至投入運行的整個過程,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因此對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監督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對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難度,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質量的監管力度,只有認真細致的找出難點所在,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加強對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效果。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一個分工細致的龐大團隊在完備的施工方案的指導下以充足的資金及物質條件作為后盾,按計劃保質量的完成工程的施工作業。介于此,筆者認為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難點有以下4個方面。
意識指導人們的具體實踐活動。水利工程施工作業需要團隊合作,及每一部門各司其職,各安其份。但是作業鏈里的每個環節是否盡職盡責,直接關系到工程整體的質量情況。由于施工作業在嚴格的任務分配制度,各部門往往只重視自身的作業部分,而忽略了從全局的角度考慮施工作業的合理性以及工程的質量好壞。
另外,在當今強調速度的社會大背景下,工程施工的進度往往被置于重要位置。當質量與進度發生矛盾時,施工方往往會放棄質量控制的中心和主導地位,變成了提前使用、節約投資。
技術是水利工程實用性的根本保障。筆者認為,水利工程中的技術包括兩大方面:①工程設計方案,②工程施工技術。
設計方案作為整個工程的先期規劃具有綱領性的指導作用。工程的施工作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的圖紙要求完成。而在實際的水利工程項目運作籌劃中,設計方案總是因為各種原因一改再改。修改設計方案意味著從圖紙規劃到實際操作都要進行具體的對應的修改,這在復雜龐大的工程團隊中可謂是一項浩大繁重的工作。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行為為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由于所考察的工程總是處于變化的狀態,考察標準也相應的不穩定。
另一方面,工程在實際的施工作業中也會遇到一些理論設計未曾考慮到的問題。因此,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的現象在施工中時有發生,這同樣增加了工程質量控制的難度。這要求功臣質量控制監管人員必須在遵循設計圖紙要求的情況下,結合具體情況,對實際的施工作業的合理性進行分析。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工程質量監管的工作量,更是增加了工程質量監管標準的不穩定性。
原材料成本、施工設備、人員開支的金額占工程經費中的主要部分。而工程經費首要的任務是保證工程的正常進行。在此前提下,多數施工單位,特別是經費較為緊張的施工單位,往往會捉襟見肘,苛扣質檢部門的工作經費。質量控制監督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比數額不小的支出往往被財務緊張的施工單位暗自縮水,導致工程質量控制的力度減弱、實效減輕。
體制作為項目運行的保障,在整個施工作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工作中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重要包括:①對設計和監理的行政干預過多。②設代組、監理部力量偏小。
首先,我們應當注意到在整個工程的運作過程中,行政干預作為一種強行的人為操作,成為了質量控制監管的巨大障礙。在招投標階段或開工開始,有些業主就提出提前投入使用節約投資的指標。有的則是提出許多具體的優化設計的方案,指令設計組執行。對于大型工程,重要的優化方案都需經過咨詢專家的認真審議后,正式向設計院提出,設計院接到建議,組織有關專家研究之后,才能做出正式決策。個別領導提出的方案,只能作為設計院工作的提示。優化方案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珍貴的可吸取借鑒之處,也有可能是尚未完全成熟的思路,如果通過強行意志將方案盲目推向落實,必然會對質量控制造成一定的影響。
另外,監理部門雖然是工程團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工作的成效具有長期性和潛伏性,并且其經費的投入長期且巨大,往往不論從編制人員的配備到經費非配,都出現偏少、偏弱的狀況。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許多問題,都要依靠監管部在現場獨立作出決定,更需要派專業齊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親臨現場,判斷裁決。種種切實的要求,都使得監管部門自身的穩定與發展面臨眾多問題域困擾,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
以上從4個方面談了工程質量控制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與阻力。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簡要探析與之相對應的具有實際效用的措施。筆者認為,工程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同樣可以從意識、技術、資金以及體制4個方面來加以解決。
水利工程施工團隊中的分工細則已經詳盡的規定了每一部門自身的任務及完成標準。然而質量監理部門的工作正式在多個施工部門之間建立疏密有致的銜接部分。是的設計、施工、監理三大板塊有機的統一起來。并且在實際的運作中,建立較為完善的部門協調機制:在落實責任的同時,還需注意部門與部門間的協調統一。避免重復作業以及其他的無用功;確保已建工程的各項指標發到標準。
另外,在協調進度與質量的問題上,工程決策者及施工者應當堅定奉行“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在質量優先的情況下加快工程進度。這要求工程的決策者不是單純的加快進度,也并非一味不估計工程進度,而是要從更高的層面對工程的整體規劃有所預見。在平衡進度與質量這對矛盾時,應當多從整合優化現有資源配置,提高工人素質等方面入手,整體提升建設團隊的專業素養,以達到進步進取的目的。
技術之工程的重要性在前文中已有論述,在此,筆者針對設計方案變更性強的特點,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設立優化方案審核組。將在施工過程中提出的新方案整合,并建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加以研討。新方案實施之前,必須要經過審核組的把關,通過后方能執行。監理審核組的目的在于以更高層次的視角俯瞰工程全貌,避免局部的不考慮全局的修改方案,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修改。在嚴謹的審核制度中提高工程的效率。
2)審核部門與監理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審核部門對方案進行把關的同時,監理部門應當與審核部門建立一定的制度化的聯系,以此保證修改方案的落實切實有效并且最大限度減少質量監理部門的工作量。
資金是工程施工建設賴以完成的關鍵,無可非議。在資金情況不甚樂觀時,要將有限的資金主要用于工程的建造上。但是當資金正常供應時,工程的決策者應當加大對質監部門的建設力度,并且為其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質監部門的投入雖然是長期的,且收益回報并非立竿見影。但其所起到的潛在功效與意義是惠及千秋的。決策者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只顧拘泥于眼前小利、因陋就簡,降低的工程質量是無法再用金錢彌補的。
質量控制部門的體制急需完善。首先在面對決策性意見時,監管部門應當介入到決策中,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一來經過多方論證,可以加大決策部門的把握性;而來質監部門的介入可以減輕或消除某領導或個人的強迫意志,是整個工程的決策規劃更為客觀科學。其次,質監部門除了擴大介入范圍,還應當切實加強監管力度。這需要合適的體制作為堅強的后盾。應當建立健全相關的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規章條款,使質量監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質監部門的能量,以達到全面監督控制施工質量的目的。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方法并非硬性的教條,而是針對多數的項目、施工情況所提出的一般性的措施建議。在面對具體的水利工程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為精準的找出質檢工作問題的癥候,站在全局思維高度做好施工質量控制工作。
[1]林海燕.水利工程質量監管問題透析[J].知識經濟,2009(15).
[2]文寄中.基于大沙河河口水閘工程對中小水利工程質量控制的探討[J].知識經濟,2009(11).
[3]張印桂,高永.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問題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