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景富,白桂龍
(賓縣居仁鎮人民政府水利站,哈爾濱150432)
作為農田水利專業人員,對灌區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專業術語應該說是了如指掌。但作為長期工作在鄉鎮分管水利的人員,就末必對常常用到的專業詞語就說得那么準確易懂,特別是基層水利工作者常常和農民打交道,人家問起你一些專業詞你說不清道不明不僅影響灌區的管理水平,也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威信。因此,普及一下灌區管理中常用到的農田水利專業名詞術語仍覺得很有必要,撰寫本文便是出于此目的。
現在許多人一說到水田,就指的是稻田,因而常常把水田灌溉當做成稻田灌溉,這是不準確的。真正的水田作物名詞解釋應是:在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些生育階段,需要保持一定水層要求的作物,如糧食作物、水生經濟作物和水生綠肥作物等。所以水田不等于稻田,而水田包含著稻田。水生經濟作物包括荸薺(稱地栗,在南方有成片面積的種植),還有蓮藕、蒲葦、蒲席等等。所以建議今后在北方應把水田表述成水稻田,或簡稱稻田。
作物棵間蒸發量與作物植株蒸騰量之和。其計量單位以水深表示,單位為mm;或用一定時段內的日平均值表示,單位為mm/d。
一種假想參考作物的蒸發蒸騰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為0.12 m,固定的葉面阻力為70 s/m,反射率為0.23,非常類似于表面開闊、高度一致、生長旺盛、完全覆蓋地面且不缺水的綠色草地蒸發蒸騰量。參考作物蒸發蒸騰量的計量單位以水深表示,單位為mm;或用一定時段內的日平均值表示,單位為mm/d。
作物播種前(或作物移栽前)及其全生育期內灌水次數、每次灌水時間、灌水定額以及灌溉定額。
為獲得總體效益最佳而采取的不充分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溉模式。
作物不同生育階段灌溉的適宜土壤含水率(或田面水層深度)的控制上、下限值,適宜土壤水分吸力灌溉,適宜土壤濕潤層深度及土壤濕潤范圍,適宜作物生理生態指標和灌水定額。
水分投入與作物產出之間的數學關系,包括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缺水以及缺水歷時對作物產量影響的定量關系。
水分和肥料投入與作物產出之間的數學關系,包括不同階段、不同不程度缺水、不同缺水歷時以及不同肥料供應量和施入方式對作物產量影響的定量關系。
在一定的作物品種和耕作栽培條件下,單位水量投入所獲得的產量(一般指綠洲產量),其值等于作物產量與作物凈耗水量或蒸發蒸騰量之比值,單位為kg/m3。
能用于作物生長需要的那部分降雨。對于旱地,指保存在根系吸水層內以及降雨過程中蒸發蒸騰消耗掉的雨量;對于水田,指蓄存在根系吸水層內、田面上以及降雨過程中蒸發蒸騰和滲漏消耗掉的雨量。
在同樣栽培條件下,灌溉與不灌溉相比所增加的作物產量或產值。
灌溉入滲補給系數是指灌溉水入滲補給地下水的量與灌溉水量之比,是衡量灌溉水補給地下水的數量指標。
影響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的主要因素有:土層質地,地下水埋深,土層含水量,灌溉定額,作物情況和氣候條件等。一次適量的灌溉,灌溉水通過入滲補給地下水。在相同的條件下,灌溉定額大,土質粗松和地下水埋深較淺(即包氣帶土層的百防范較小)時,灌溉入滲補給系數一般較大;反之則小。如果采取噴灌、滴灌等措施,灌溉定額很小,則灌溉入滲補給系數接近于零。
計算灌溉往上滲補給系數,一般采用田間試驗法,即選取適當大小的一塊土地,按不同灌溉定額進行灌溉,分別測得灌溉扔下城下水位上升幅度,用平均給水度乘以該幅度即為地下水補給量,因此可算得灌溉入滲補給系數。
當灌溉水是引自區外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時,可由本區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算得地下水補給量,并作為本區的地下水補給資源的一部分。
[1]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水利部農田灌溉研究所.SL13-2004灌溉試驗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2005.